第二百七十一回 背叛“不可能!”曹操听闻这个战报,猛地站了起来,脱口说道。
于禁叛变的消息对曹操的打击太大了,即使是曹操如此雄才伟略,从来不轻易表露内心想法的枭雄,此时也难免心神失控。
举止失态。
对于曹操来说,刘备的背叛,虽然危害巨大,可那只是曹操的一时不慎,中了刘备那无耻小人阿谀奉承的奸计,只是一时的识人不明罢了。
是曹操今后可以预防、避免的。
而陈宫的背叛,虽然令曹操不理解,并有些伤心,可毕竟在先前已经有所征兆,那只是政见的不同罢了。
曹操在事后的思量当中,那也是对陈宫有所理解的。
而且这更令曹操注意到了政见不同的危害性,可以让曹操在今后更加的警醒、防范。
可是,于禁则与前面那两个人完全的不一样。
于禁只是一个领兵的武将,而曹操对待于禁,那也是真心厚待。
如果于禁都背叛曹操了。
那今后曹操还能相信谁?此时,一旁随侍的戏志才插言问道:“于禁造反。
此消息从何而来?”戏志才的问话,令曹操心中闪过一丝希望。
同时曹操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
曹操随即端正了容颜说道:“速把于禁造反的详细经过讲来。”
那个探马说道:“小人奉命打探军情,偶遇数十我军士卒正在亡命逃窜,小人疑为有敌军追杀。
忙问其端详。
据他们所说,他们是碰上了刘备的骑兵部队突袭。
由于军力的原因,他们只能是且战且退,可是他们在后退的路上,却遭到了于禁部队的劫杀。
由于刘备部队和于禁部队的前后夹击,他们这些人只能逃命了。
小人探知此军情。
不敢耽搁,立即就前来禀明丞相大人了。”
这个探马说的话,令曹操直捉牙花子。
联合刘备,前后夹攻,里应外合。
这不是背叛,这又是什么?这也太过于毒辣了吧。
戏志才沉思了一下说道:“丞相。
此时尚不能断定于禁将军造反。
如今事态不明,局势不清。
以于禁将军的为人,应当不会轻易变节。
这也有可能是敌军的谎报,离间之计。
目的就是令丞相在不明真相之下,大开杀戒,自损实力。
不过,于禁将军本来是鲍信大人引荐的人才。
那鲍信大人身故之前,与张邈同为兖州幕僚。
交情也自非浅。
如今张邈响应陈宫叛乱,这于禁若是念在旧情,迎合张邈,响应刘备。
那也是未尝不可的事情。”
曹操拿眼睛看着戏志才,那意思:你这不是添乱嘛。
说话两头堵。
好赖话全叫你一个人说了。
可这事还在这摆着呢?那于禁到底背叛了没有?那可是关乎全军上下,整个军事部署的问题。
曹操的那意思,戏志才全明白。
戏志才连忙接着说道:“此事分辨。
说难也难。
可说易却也容易。
只要丞相派人传令于禁回营申辩。
若是那于禁联合了刘备,他必然心中有愧,断不敢前来面见丞相送命。
如此,丞相则可聚集兵马,堂而讨之,并于临阵解除于禁之兵权。
那于禁所领之兵,皆食丞相之俸禄。
丞相以正讨逆。
那些兵丁定然不敢妄从。
丞相也可轻易擒获于禁。
反之,于禁若是没有勾结刘备,那于禁必定会急于向丞相申辩。
而那时丞相以诚待他。
将此事付于一笑。
那于禁也必定会对丞相更加感恩戴德的。”
曹操一听,高兴得说道:“好!正合吾意。”
随后,曹操即派人到于禁哪里传令,让于禁回到大营解释斩杀官兵一事。
而曹操的本队也开始准备部署应付刘备的骑兵,以及于禁有可能的背叛。
可是,曹操抱着万一的心态等候于禁的到来。
可曹操却是左等于禁不来,右等于禁不到。
就连传令之人,到现在那也是杳无音讯。
曹操真是焦虑万分。
难道于禁真的反了不成?其实于禁反倒是没反。
只是于禁实在是忙乎的脱不开身。
于禁此次尾随在夏侯敦的部队之后,负责的还是接应的工作。
并拥有五万兵马的指挥权。
于禁这个工作,说起来简单,可是真干起来,那麻烦却是一点也不小。
于禁自打曹军在郝萌的内应下,破关以来。
于禁就一直尾随在夏侯敦的部队后面,在夏侯敦的部队把刘备的部队击散后,进行追击刘备那些仓促应战的兵马的工作。
虽然刘备这些兵马的攻击力不强。
也没什么突出的大将指挥或率领。
可是刘备这些部队的顽强,着实得让于禁惊叹。
这就跟打不死的蟑螂一样。
按理说,整个部队都被打散了,那些如同散沙一般的部队应该早就投降了。
可他们到好,依然在各自为战,从没有放弃战斗而归顺的。
最多也就是这些部队在于禁兵力不足的地方,集中兵力突围跑了。
可然后他们就藏在暗中跟于禁游斗。
不过,这些地方虽然难缠,可那最多也就让于禁多费些手脚罢了。
零散的小规模战斗,对于如今大势已成的整体战役来说,那实在是构不成威胁了。
于禁原本也不过在做一些接应、清尾的工作而已。
可是,天刚放亮的时候,于禁忽然接到夏侯敦所率的前部军队,遭到了刘备骑兵的突袭,而夏侯敦的部队,由于主将的生死不知,在没人率领之下,被敌军骑兵杀的大败。
于禁闻报,当然不顾疲倦的率兵接应去了。
可谁成想于禁和对方武将一照面,于禁根本就不是来人的敌手。
不过,于禁的武艺也不算是废材一根,在敌将的突袭之下,接个一两招,那还是能做到的。
而于禁就利用这工夫,指挥手下把那人围住厮杀。
但是,如果,敌人只此一个的话。
于禁这样处理,确实是一个稳到极点的好方略。
可是,人家也不是傻子,那也是带着兵来的。
狂野的骑兵突击,那可不是什么好消受得美事。
这一回,就看出于禁的大将之材了。
平原之上,无依无靠的步兵应对骑兵的冲击,那绝对是死路一条。
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而那于禁则非常技巧的把大军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且战且退,纠缠对方前进的步伐,另一部分快速的后撤五里。
与当道之上,扎下营盘,立好障碍,围栏,壕沟。
让弓弩手做好射击的准备。
随后才让负责断后、纠缠的部队,绕营寨而过,从后营入内。
以密集的箭雨阻击对方的骑兵。
让其不得不无奈退去。
而曹操传令的时候,于禁正是在忙于指挥部队的时候。
当时于禁接到曹操的命令,随口跟传令之人说道:“敌军势大,无法脱身。
待敌军退却,我再与你面见丞相。”
那传令之人眼见事情如此,也是无可奈何,只得等待于禁。
可这些对于完全不了解实情的曹操来说,那时一点也不知道。
等待是一件令人非常痛苦的事情。
尤其是曹操这种人物。
此时,就连一旁的人,也不敢再打保票说于禁没有造反了。
终于,曹操的耐心消耗殆尽了。
不能再等了,再等就要延误军机,让刘备他们联合于禁占了先手了。
必须尽快平定于禁的叛变,这样才能在没有内患的情况下,快速的平定刘备他们。
可是,就在曹操令箭都举起来的时候,突然有人来报:于禁回来了。
曹操心神一松,随之又一紧的问道:“于禁带了多少的兵马回来?”底下人回道:“禀丞相,于禁一兵一卒未带。
乃是单人独骑回来的。”
曹操松了一口气,平稳得说道:“让他进来。”
于禁刚刚走进营帐,就问曹操怒问道:“于禁你可知罪?”于禁不卑不亢的说道:“属下只知杀敌,不知有罪。”
曹操问道:“既如此,因何有士兵说你联合刘备,斩杀本部的官兵?”于禁回道:“属下从来没有联合过什么刘备来斩杀我军官兵。
属下只是在执行接应夏侯敦将军部队的时候,斩杀过几个祸害我兖州百姓的军中败类,以正我军规而已。
这兖州的百姓,那可都是丞相的子民。
岂可让他们祸害,败坏了丞相的声名。”
原来夏侯敦的部队,多是由白饶那些归降的虎狼之徒组成,本来这些人在曹操严酷的军法管制下,有所收敛。
可是曹操在攻打徐州的时候,为了尽快的攻打下徐州而大开杀戒。
这些人的血腥欲望也就又被点燃了。
如今这些人在攻克关隘之后,也就管不住自己了。
那些尾随夏侯敦在前面追杀刘备部队的兵马暂时还没时间想到此事,可那些拉在后面的就没这个顾忌了。
烧杀摞掠等等事情,该怎么干,那就怎么干了。
这就让尾随其后的于禁看不过眼了。
在徐州,那是敌人的领地,又有曹操的命令,于禁也就睁一支眼,闭一支眼了。
可如今这兖州却是自己部队的大本营,于禁也是兖州本土人,怎么能让这种局面再次发生呢?故此,于禁把那些不服从命令的,统统的按军规给杀了。
这也是曹操部队的一贯作风。
曹操一听于禁这样说,曹操当时就明白了。
可是曹操还是追问了一句道:“那本相传你,你因何迟迟不到?”于禁坦然说道:“敌军至,当拒敌为先。
此等闲言碎语,如何瞒得了丞相,这又何须分辨?”曹操哈哈到笑道:“将军深知我心也。
本相适才之言,皆为宽他人尔。
将军能于混乱之中,率疲惫之军,御强敌,立坚垒。
有不可动摇之节。
虽古之名将,皆有所不及尔。”
曹操可谓是奸诈之极。
轻轻的两句话,就把自己怀疑于禁的事情抛开了。
显得曹操询问于禁,只是为了向别人证明于禁的清白。
而最后曹操对于禁的夸赞,更是让于禁对曹操感恩戴德。
不管怎么说,曹操又一次的危机,在于禁的努力下,曹操又成功的挺了过来。
可曹操一缓过手来。
刘备可就吃不消了。
张绣的三万精骑虽然厉害,可是他在曹操步步为营的策略下并不能讨得了什么好去。
而且张绣本来就是应刘备的邀请而来,是抱着吃上刘备的打算,自然也就没准备多少的粮草。
此时张绣的军粮将尽。
就算刘备说的再怎么好听。
那也是不顶用的。
毕竟空话是绝对不能用来当饭吃的。
张绣在要官没官,要粮没粮的困境下,也只能选择撤退。
毕竟张绣也没傻实在了。
一点好处都没有,以三万的骑兵,与数倍于自己的曹操死磕,那哪是正常人应该办的事情?至于刘备的兵马,那就更不用说了。
刘备三十多万的部队,那本来就是联合部队。
关隘沦陷之时,刘备的嫡系部队损伤惨重,在刘备立起军旗,召集人马的时候,十四万的嫡系军队,最终只有六七万的兵马又聚拢到了刘备的身边。
不过,这也就够让陈宫、张绣他们惊讶的了。
至于陈宫号召的那十几万的部队。
在曹操归来之后,又都陆续的归降曹操了。
而那些围困许都的兵马,也被曹操在野外杀的大败。
最后,张邈在兖州立不住脚了。
带了五万的残兵投奔淮南的袁术去了。
于是,此时就剩下刘备和陈宫这点人马的处境尴尬了。
本来,刘备还准备和张绣一起走的。
既可在张绣那里避避风头,又可在张绣那里吃上张绣。
可那张绣却不知道怎么变聪明了。
直接的告颂刘备,宛城军粮不多,不能供给刘备的兵马需要。
然后就快马加鞭的跑了。
而像张邈那样的投靠袁术,以此来谋求庇护,这本来也算是一个妙策。
可刘备却又是背弃袁绍走的。
跟袁术那里不好交代。
而且就算是袁术对袁绍没什么感情,可刘备在袁绍的那会儿,那也没少给袁绍出主意对付袁术,这些袁术也是知道的。
故此,刘备要是去袁术那里。
那是绝对落不了好的。
而陈宫既觉得对不起刘备,又觉得刘备在军中的人望极高,是一个成大事的苗子。
而且自己背叛曹操,也不见得能取得别人的信任了。
所以陈宫决定今后就保着刘备得了。
刘备苦思半天,终于想到一个去处。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