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回 笑阎罗隆隆的战鼓声,响彻天地。
飞蝗一般的石雨,越过了潼关城头,向城内砸去。
一辆辆的填河车,缓慢而坚定的向前推移着。
一袋袋的沙土,有条不紊的送进了潼关的护城河里。
此时,一直以来没怎么把关羽攻城放在心上的潼关守将杨谭,终于也坐不住了。
亲自披挂整齐,来到城头督阵了。
等他小心地避过飞石,进入城墙上的掩体,望城下这么一看,杨谭也是大吃一惊。
只见幽州大军的本阵,先是两排盾甲兵,形成了坚固的防御体系,而随后,就是无数辆的发石车形成的远距离压制。
而左右两翼,更有数万的精骑,在随时准备着突击。
整个阵势显得无懈可击。
这样杨谭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原本杨谭在听了对方正在用一种奇怪的器械来填埋潼关的护城河,杨谭就惦着偷偷的开开城门,偷袭一次,虽然那些东西不怕箭射,可真刀实枪的破坏,它终是架不住吧。
以那种东西的精良程度,他们总不能随时随地的制作吧。
故此,上城头之前,杨谭就有一定的主张了,上城头只是为了更好的观测敌情,把握时机。
可如今,看了对方的阵型布置,杨谭却打消了先前的念头,就冲着对方两翼布置得骑兵,以及中路坚兵的严阵以待,对方分明也防着自己突然开城偷袭了。
如果贸然开城,以对方骑兵的速度没等自己这边成功,那肯定就会被他们的骑兵给缠上了。
到时候,出城的士兵丧生不说。
恐怕城门也会有所闪失。
杨谭打定了主意,就是不出城。
既然他们有那种奇怪地东西,护城河就让给了他们,那又如何?没了护城河,潼关的城墙还在。
以潼关的城高墙厚,他们也不是那么好打得。
然而,杨谭心里不慌,还能沉得住气。
可他手下的那些大将。
那却沉不住气了。
当日,关羽骂阵的时候,这些家伙就已经受不了了,只是被杨谭强行压制,以及关羽在事后攻城之时,又有所损失,这才克制了下来。
可如今,幽州攻城的方法一变。
如今却是幽州那面占了上风。
眼看着潼关的护城河,正在被幽州地军兵,一尺尺的填埋。
这些家伙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当即。
忽赫尔就咆哮着喊道:“将军,幽州的那些小车太烦人了。
您让我带人出去,把他们全都砸烂了吧。”
杨谭什么话都没说,只是冲着忽赫尔微微一笑。
忽赫尔当时就冒出了一身的冷汗。
杨谭的微笑,那在潼关可是太有名了。
想当初,杨谭初到潼关的时候,这些潼关的武将看杨谭长得像一个文弱的书生,对杨谭并不怎么服气。
可是,每一个对杨谭表露出不满地人,杨谭都会对他微微一笑。
而随后。
那个对杨谭不满的人,就会被杨谭在微笑中杀了。
即使是董卓手下的一些老臣,那都没有任何地例外。
二十七个武将被杨谭这么杀了之后。
潼关上下,早就没人敢再不服杨谭了。
而且,也没人敢希望杨谭冲着自己笑了。
杨谭杀人,那可从来都是笑着杀的。
忽赫尔这个懊悔啊,杨谭早就说过了要坚守不出。
自己怎么就这么多嘴呢。
如己这个煞星冲着自己笑了,看起来,自己也将命不久已。
只不过,忽赫尔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什么事都会有例外的。
杨谭这回冲着他笑,还真的没想杀他。
以前杨谭杀人,除了立威之外,主要是杨谭觉得,杀那些家伙,根本没什么可惜的。
一个个除了有几把子力气,能拼杀一阵之外,在无可取之处,训练个狗熊,差不多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故此,杨谭懒得跟他们解释什么,直接杀了清静。
反正那种庸才,南匈奴那里有的是,随便在找个一两百的。
那也容易的很。
可这一次,忽赫尔的提议,却和他上城头之前的想法差不离,虽然现在杨谭的想法改变了,可是一帮蠢才能想到这里就很不错了。
蠢材当然不能和自己相提并论了。
故此,杨谭微笑之后,拍了拍忽赫尔地肩膀说道:“不错,想的不错。
不过,还很不够。
除非咱们出城就能战败幽州的军马,否则的话,他们的骑兵纠缠过来。
为了确保潼关的万无一失,我是一定会关上城门,不给他们可乘之机的。
如果这样,你还愿意出城牺牲,前去破坏那些古怪的器械,那本将军就给你一哨人马。
让你立上一功。”
两边的其他武将,那都是心中一哆嗦,这个煞星果然是够狠的,别人出城,他就关城门,那不就是明摆着让人出去送死的嘛。
这样的功劳,有谁会去?然而,本来认定自己必死无疑的忽赫尔,万万没想到杀人不眨眼的杨谭会拍自己的肩膀,还会对自己这么说。
有道是:大丈夫宁死阵前,不死阵后。
忽赫尔当时血气上涌,冲动地说道:“将军,只要能为守住潼关出力,末将愿意赴死。”
杨谭闻听此言也是一愣,杨谭真没想到,这世上还真有不怕死的宁种。
不过,杨谭也没打算反口。
以潼关如今二十万的兵力,死上几万,那时没什么大不了的。
若是能因此把幽州的那个器械毁了,这也不无小补。
杨谭当即击掌赞道:“好!好汉子。
是个英雄。
本将军这就给你一万的人马。
让你出城杀敌。
此次,若是你能生还,本将军给你记首功一件,定当禀报董大人,为你重重的封赏。
即使你因此丧生,你的家小,也自有本将军照料,本将军在此立誓,定让他们衣食无忧,并有一个好的前程。”
忽赫尔冲动过后,本有几分悔意,杨谭。
并不是一个他值得卖命的主。
可杨谭随后的激励,却让忽赫尔有了几分感动。
忽赫尔当即单腿跪地给杨谭行了一个礼说道:“一切拜托将军了。”
随即忽赫尔点兵出城。
而此时,看见潼关城门大开,冲出一哨人马地关羽,心中暗暗高兴:哼!终于忍不住了吧。
护城河都快被填平了。
这守城的家伙,也算是真有耐性。
关羽一边想着,一边挥了一下手。
当即,旌旗晃动。
左右两翼待命的骑兵,立即冲了出去。
这两股骑兵,左面为首的大将正是颜良,右面为首的大将正是文丑。
这俩人,各领两万的骑兵,犹如两条蛟龙出海一般的,就直接冲到了中央战场。
从左右夹击忽赫尔的军马。
而刚出城来的忽赫尔,此时却还没有破坏了任何地一辆填河车。
那填河车。
轻钢的龙骨,这外面又蒙着牛皮、铁皮,那是那么好破坏的?而且。
那些操控填河车的军兵,训练有素,早就经过了类似的训练,此时停车不动。
拿着刀盾坚守。
有那填河车护住了三面,人多的优势,对他们根本不起作用。
而这些操控填河车的兵丁只需守住一方,一时半刻,当然没有什么问题。
当然了,时间长了,这些操控填河车的士兵。
肯定也完。
可颜良、文丑的部队是干什么的?那能给破坏这那么长的时间?此时,战场上乱作了一团。
刘明填河车的部队,依托这填河车坚守。
潼关忽赫尔率领的军队想要尽快的破坏这些填河车,而颜良、文丑带领的骑兵,有穿插了过来,消灭这些潼关的部队。
这一来,那可就看出来训练精良的部队和乌合之众有什么不同了。
刘明填河车的部队。
就好像一块石头,岿然不动,根本不在乎潼关部队的侵蚀,厮杀。
而刘明手下颜良、文丑的部队,就好像一把锋利的剪刀,有条不紊地在张合,把潼关冲出来的部队,剪成了几块,一块块的消灭。
相比起来,董卓潼关的部队,那就散乱的很,此时已经不知道谁在指挥谁了。
各自为战,向一只只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的乱撞。
忽赫尔指挥失灵,恼怒的哇哇爆叫,抡着一支狼牙大棒,到处地乱抡乱砸。
仗着力大,一时间到如同进入无人之境。
然而,忽赫尔这一蛮横的举动,却让文丑看在了眼里,虽然文丑他们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消灭眼前的这支部队,乃是为了趁机冲入城中,可面前的武将如此嚣张,兵丁损伤过多,那却不是文丑所乐见的。
故此,文丑一拨马,奔着忽赫尔就杀了过来,随着文丑的移动,文丑身后的掌旗官,那也寸步不离。
连带着文丑的整支部队都随着文丑旗帜的移动,发生了微微地偏离。
这一变动,当然让关羽看了有所不满,不过,好在颜良的那支部队还在按着预定的路线向潼关城门穿插。
而此时的文丑,已经跑到了忽赫尔的跟前,大喝一声:“敌将休得张狂,河北文丑,前来取你的姓名。”
文丑乃是有名的上将,当然不愿做那背后伤人的勾当。
可文丑的马快,话声喊完,文丑已到切近,现在的局势这么乱,文丑当然也不会等着忽赫尔了。
文丑随手一刀,当头砍了过去。
忽赫尔得文丑出声警告,本也要通名回话,可忽赫尔没想到文丑的马会这么快,刀会这么急。
忽赫尔只能急忙忙得抡狼牙棒封挡,根本来不及通报自己的姓名。
可就这样,也没挡住,文丑一见忽赫尔用狼牙棒封挡,随即扳刀头,献刀撰,一下子就扎了过去。
忽赫尔的那一下封挡,立马就落空了,眼看文丑刀撰来势凶猛,忽赫尔急忙立起狼牙棒,向外崩架。
而文丑却借着这一力道,刀身打了一个旋,为着文丑转了一圈,随即向忽赫尔拦腰斩去。
而此时,正是双马错镫之时,忽赫尔狼牙棒为了封挡文丑的上一招,根本来不及收回招架,随即被文丑斩于了马下。
而此时的颜良,却早已杀透了重围,来到了潼关城前。
可这一来,却把颜良气得够呛,潼关的城门,早巴巴地就关上了,就跟从来没开过一样。
而且,城头之上,此时箭如雨发,全都向着颜良射来。
这也就是颜良的功夫高,一口大刀舞得风雨不透,这才平安的撤了回来。
要不然,颜良城没进去,还得把自己交代在那里。
随着颜良的退回包围,以及主将忽赫尔的身死,那些残余的潼关兵丁,纷纷放下了武器投降。
颜良、文丑,得胜归还。
等关羽、刘明审问了降卒,得知了潼关刚刚更换了守将笑阎罗杨谭这么一号人物,也不尽暗暗的称奇。
尤其是对其竟能放兵将出来,立马就关城门的狠决,感到惊异。
这个家伙,又是从哪里蹦出来的?怎么事先在西凉的情报组织也没上报呢?不过,也难怪西凉那边的情报组织不力。
想当初王允把皇上从董卓手里弄走,那李儒大开杀戒,西凉的情报小组,那可是差点遭受灭顶之灾。
虽然这两年有所恢复。
可是董卓的上层消息,还是不好弄得。
刘明小小的诧异了一番,也没放在心里。
不管对方的守将如何,潼关的护城河,马上就要被填平了。
到时候,广剩下潼关的城墙和城门,以自己的冲城车,以及楼车,占领潼关,那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而就在刘明加紧填埋潼关护城河的时候,杨谭也在紧张的布置,等待幽州军马的攻城战。
与此同时,一封加急的搬兵战报,再次的发了出去。
正所谓:孤城不可守。
没有攻不破的城池。
杨谭可不想自己一个人在这里硬挨。
既然李儒把自己给弄到这里了。
那李儒就应该在幽州攻打这里的时候,给出必要的援助,并实行既定的方略。
如若不然,按着以前说好的,刘明打潼关的时候,完好无损的守住潼关两个月,那就是极限了。
两日后,刘明得到战报,潼关的护城河,已经彻底的填平了。
无奈三国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