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回 齐头并进(1 / 1)

无奈三国 问天 2344 字 26天前

第四百七十一回齐头并进“噢?世上竟有如此奇人。

不知此人现在何处,我当亲自造访。”

曹操闻听此言,那是大感兴趣的说道。

“回主公。

属下听闻此人传言之后,就曾打听此事。

虽然那诸葛亮原本名声不显,世人不得所知。

但那诸葛一族本是琅讶望族。

属下据此访得一人,此人名叫诸葛圭,乃是咱们的东安郡丞。

其膝下有三子二女。

长子诸葛瑾,次子诸葛亮,幼子诸葛钧。

据属下打听,他那次子诸葛亮自幼聪慧无比,有过目不忘之能。

应是幽州寻访之人。

只是此人现在尚无称号。

与那幽州报纸上所说得略有不同。”

程显谨慎的把自己所知道的如是说了出来。

曹操闻听此言,哈哈笑道:“仲德,无需多虑。

那称号本来就是友人所赠。

此子早年默默无闻,如今一举而当天下扬名。

称其卧龙,也不足为过。

无妨的,无妨的。

我当祭拜天地,昭告天下。

代天子亲住东安求访此扶国的栋梁之材。”

程呈一听,当时就明白了。

曹操这是要造势啊。

不管哪个诸葛亮是真的也好,还是假的也罢,也不管哪个诸葛亮是不是真的哼才能,既然天下已经传开了他是刘明的克星,那就先弄一个到手。

从气势上先压一压那个朗明。

那个刘明不是好修仙嘛。

最少那个刘明是应该信这个。

而且如此还能借机宣扬主公求才若渴的名声。

这真是一举双得。

程显当即赞道:“主公高见。

我当亲自为主公操办此事。”

曹操闻言,知道程昱已经完全明白了自己的心态,满意的哈哈大笑。

曹操才不在乎诸葛亮是不是真的哨才能呢。

只要哨用就行。

如今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将的数量,虽比不上刘明,可那也颇为地不少。

多一个诸葛亮不多,少一个诸葛亮不少。

就算那诸葛亮是一个无能之人。

养着也就是了。

可诸葛亮如今的这个名人效应。

那对曹操可太哨用。

曹操一点也不介意捧一诸葛亮出来。

何况这诸葛亮本来就是自己下属的孩子呢。

而就在程显向曹操推荐诸葛亮的时候,无巧不巧的,孙策手下也有一人向孙策推荐了诸葛亮。

此人非是旁人,正是周瑜的好友,鲁肃,鲁子敬。

这鲁肃因为周瑜的关系,见到了孙策。

二人详谈之下,皆是胸哨四方的豪士。

那真是言语投机。

相见恨晚。

只不过,这鲁肃正准备要在孙策地手下,大展拳脚之时,噩耗传来。

鲁肃地租母突然病故了。

鲁肃那真是悲痛欲绝。

鲁肃立即向孙策请辞。

好回去奔丧。

没别的。

这事谁也拦不了。

不过,鲁肃这个人。

办事地道。

临走还是向孙策推荐了诸葛亮这个人。

只不过,鲁肃的好意。

那却险一险打了水漂。

那孙策少年得志。

靠得是真正的能力打拼出来地。

那会信得无缘无故冒出来的这么一个传言之人。

再加上此时地孙策刚刚得了袁术的二十万大军,以及刘繇旧部得十几万兵马,又驱赶了刘备,统一了江东、江南,实力大增。

孙策还能看得上谁啊?如今孙策地眼里,天下武者,莫过于自己。

天下智者,莫过于好友周瑜,以及这个周瑜的好友鲁肃了。

余者皆是碌碌之辈。

故此,孙策在鲁肃面前,那是答应的挺好,可鲁肃一走,孙策也就不把此事当一回事了。

不过,孙策没把诸葛亮当一回事,可孙权在一旁却记在了心里。

两天后,孙权者孙策没动静,于是向孙策询问道:“大哥,子敬临走之时,曾让大哥荆州书院请那诸葛亮出山。

大哥如何至今未见行动?”孙策不屑得说道:“二弟。

若是那个诸葛亮真的有才,真的如那幽州传言一般。

那幽州的刘明,乃是当时人杰,他又不是傻子,他怎么会轻易的让天下人尽知此事?必是哨人别有用心,虚构此人,扰乱天下视听,让天下诸侯为此徒费人力尔。

而子敬所遇之人,也无非是借此名声,抬高自身的投机之人。

子敬,诚实君子,必想不了那么多龌龊之事。

被其所欺,不足为奇。

况且,即使那人真的大有才华,可他自比管乐,又避世不出,那也是一个虚伪之人。

此等人物,我请他何用?而今,咱们初定江南,诸多事端,那哨哪个闲空理睬与他。”

“大哥此言不妥。

那鲁子敬乃雄略之人。

其日前献策,结曹操以作屏蔽。

迁山越之民以充国力。

取荆州,定蜀中。

三分天下,待天时,积人力,而成一统。

此乃盖世之奇策。

这鲁子敬有如此见识,他所识之人,又岂是浮夸之徒?大哥务要三思,万万不可自误。”

孙权着急的劝阻道。

“嘿嘿。

子敬此策,确实可见其雄略。

然,却过于保守了一些。

而今天下,强者为尊。

当显露锋芒,与之争雄。

尔后贤者附之。

今,你我据袁术之兵力,得刘备之地盘。

拥兵五十余万。

虽曹操,皆非我等之敌。

只哺那幽州的刘明,可堪匹敌。

而今,我等应整合人马,操练部队,待诸事平定,协同张绣,歼灭曹操,而与那刘明争鼎,这才是正理。

若是行子敬之策,旷日时久,变数无尽不说,天下人才,那也早被曹刘二人,瓜分干净了。

难道说我等后起直追,就能真的超过他们多年的积蓄不成?那曹刘二者就不发展了?不可能的!故此,只能趁早与其争夺。

这才能在削若他们的同时,壮大咱们自己。

咱们与那袁术、刘备等人争锋,不就是这么来的吗?”孙策自得的对孙权笑道。

“不可,不可,万万不可。

与战者,必从大局出发。

厚积而勃发。

根基不实,战略不佳。

无以为胜。

若是咱们与那曹操交锋,两败俱伤,得天下者,必是幽州的刘明无疑。

大哥万万不可自误。

还是子敬之策为上。”

耳闻孙策的狂言。

孙权连诸葛亮也顾不上了。

连忙再次的进言制止。

孙策不耐烦地说道:“哎——,二第此言差矣!夫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我等如今根基初立,与曹操、刘明等经营多年者,相差甚远。

当主动出击,积小胜,而成大胜。

以战养战。

而定全局。”

“大哥!……”孙权不甘心的喊道。

可还没等孙权接着往下劝说。

孙策已经断然的说道:“二弟不必多说。

我意已决。”

说完。

孙策掸袍袖而去。

孙权整个被晾在那了。

那真是乞恼无比。

步鹫侧立于孙权身后说道:“主公,如今吴侯主意以定,劝说无效。

您何不亲往荆州书院,走访一下那个诸葛亮。

若是其真有才华,能哼良策安邦。

您也可再策吴侯。

若是那诸葛亮乃是虚言之人,咱们也算是了一桩心事。

还可借此时机。

拜访一下我地老师水镜先生。

如今江南局势以定,按照约定,老师应该会来支持吴侯的。

以老师的才能,定可解主公心头之虑。”

孙策闻言,心头豁然开朗。

当即带了步鹫在吕蒙、徐成的护送下,快速赶往荆州书院。

却说那曹操,大张旗鼓的宣扬了一番,来到了诸葛圭的家中。

诸葛圭那是远接搞迎。

早在曹操来之前,诸葛圭就接到风声了。

等坐定之后,那曹操也不容套,直言说道:“诸葛郡丞。

吾闻令郎诸葛亮乃人中之龙。

声名远播。

今吾代天求才,万望诸葛郡丞不弃,请令郎出来一见。”

“啊。

丞相恕罪。

丞相国之栋梁。

驾临寒舍。

往见犬儿,乃是犬子之荣幸。

乃是我诸葛一族之荣幸。

可奈何犬子早已游学在外。

如今实在是见不着了。

还请丞相恕罪,恕罪。”

诸葛圭诚惶诚恐的说道。

“噢?既然游学在外。

可知往哪里游学,何处落脚?”曹操毫不放松的问道。

“回丞相。

犬子乃是前往荆州游学,要在我家二弟之处落脚。”

诸葛圭连忙小心地回道。

“既如此,你可写信让他归来。

吾当择日再来求贤。”

曹操直接替诸葛圭做主了地说道。

“再请丞相恕罪。

卑职暂时无法寻找与他。”

诸葛圭有些额头冒汗的说道。

“这是为何?”曹操二目紧盯着诸葛圭问道。

“丞相恕罪,丞相恕罪。”

诸葛圭体若筛糠的说道二“我那二弟,早年不会识人,与那逆贼袁术,有过几分交情。

这几年来,一直在袁术那里为官。

先前丞相讨伐袁术之时,我已命人携家书带给我家二弟,让其领着犬子回来了。

可谁知我家二弟早已离开袁术,不知所踪了。

想来是其看出袁术的狼子野心,故此离去地。

如今卑职实在是找不到他们了。”

“哼!诸多巧事,均让一家赶上,倒也是希奇。

莫非你对本相有所不满,故有如此多的推辞?”曹操冷冷地对诸葛圭说道。

“丞相明鉴。

卑职一直在丞相这里为官。

从来没有二心。

对了。

丞相。

卑职长子诸葛瑾温厚诚信,其才学更在卑职次子之上。

如今正在家中。

可供丞相驱策。”

诸葛圭声音哼些发颤的说道。

“领来我见。”

曹操也不好逼人太甚地说道。

诸葛圭连忙打发家人把诸葛瑾找来。

诸葛瑾很哺礼貌地给自己的父亲和曹操见过了礼。

垂首站立在一旁。

曹操细观诸葛瑾。

只见此人除了脸比较长一些之外,倒也五官端正,一表人才。

尤其是见了自己之后,举止得体,不卑不亢,比其父诸葛圭的气质更胜了几分。

曹操心中哼了几分爱惜。

觉得诸葛圭倒也不是搪塞自己。

曹操向诸葛瑾问道:“贤侄,当今乱世,若汝之为相。

何以治之?”诸葛瑾稍作沉思的说道:“为相者,对上,当辅以君王处理国家之大事,顺应天时,考虑各种天灾人祸。

对下,当使士大夫各司其职,无哨偏差。

对内,当让民心归附,亲如一家。

对外,要威压、抚顺各路诸侯和番邦,使其无有反叛之心。”

“好。

说的好。”

曹操高兴的说道。

随后,曹操又问了诸葛瑾几个问题,诸葛瑾也是对答如流。

曹操万分满意的把诸葛谨给带走。

同时让诸葛圭一得到诸葛亮的消息,立刻上报,并让其入朝为官。

诸葛圭那是满口的答应。

可是等曹操走了之后。

诸葛圭插去了额头的汗水。

心中暗暗的笑道:曹操啊,曹操。

世人皆说你性本多疑,无法哄骗。

原来也不过如此。

难道你就不知道时局未明之时,倾全家族之力,辅佐一人,是多么的危险吗?可诸葛圭暗笑过后,心中又有些发恨:可恨那个孽子不听铬。

天下掉下来的名声,他竟然不要,偏说什么辅佐刘明和曹操皆不能成其谋主,不愿后,躲了出去。

如若不然,他任选一人,岂不妙哉。

那时我再让我那孝顺的大儿子辅佐另一人,到时候,无论天下归谁,我诸葛一族,皆能昌盛下去。

如今到好,只能指望钧儿长大成才,再看造化了。

也不知这天下的动荡,会不会延续到那个时候。

而就在诸葛圭叹息的时候,孙权也领人到了荆州书院。

只可惜,诸葛亮恰好不在。

颇令孙权感到一些失望。

然而,孙权见到水镜先生之后,那心恃又好转了许多。

那水镜先生不愧是一代宗师。

说话那就是一言九鼎。

既然先前答应了孙权,而现在孙策又已经取得了江东、江南的绝对控制权。

立马一点锋不打得应承了孙权,今后要对其绝对支持,凡哨从荆州书院毕业的,他都会一律推荐拾孙家。

孙权大为高兴。

随即向水镜先芒请教道:“先生。

家兄统一江南之后,欲争霸天下,吞曹操而抗刘明。

我以为不妥,恐其为刘明作嫁尔。

然,家兄执意如此,不听我之劝说。

先生有何以教我?”无奈三国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