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回 不愧是伟人的诸葛亮(1 / 1)

无奈三国 问天 1736 字 25天前

第四百九十七回 不愧是伟人的诸葛亮失望啊。

失望。

那剻越对诸葛亮所言,到也是为之动容。

经由诸葛亮对刘明那种土地国有化的阐述。

剻越也同样觉得刘明这是触犯了所有世家望族的利益,把所有的家族都放到了对立面。

剻越也不禁同样动摇了跟随刘表他们坐等刘明一统天下的信念。

然而,这个剻越却也与蔡瑁一样,早年之时,同样也与曹操的关系颇为密切。

同样也自认为了解曹操,觉得只要对曹有所帮助,曹操就绝对不会做对不起他们的事。

这不得不说,夏侯家族不愧是当今天下八大世家之一,这曹操在少年之时打下得人脉,确实是相当的不错。

象什么袁绍、袁术,蔡瑁,剻越,许攸等等等等的,多多少少都与曹操有些交情。

而与之对应的。

诸葛亮却因为刘明的到来。

丧失了太多的人脉关系。

要不然的话,依着原先的历史轨迹,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与荆州牧刘表乃是好友,与荆州地方的各个豪强大地主势力也皆是朋友。

而且在诸葛玄的精心安排下,诸葛亮的大姐也早就应该嫁与了荆州大族中庐(今湖北南漳)剻祺,那剻祺的宗亲就是荆州三大世家之一的剻越,而诸葛亮的二姐也早就应该嫁与荆州士林魁首的庞德公之子庞山民。

那庞德公与“水镜先生”司马德操情如兄弟,又都是地方势力的代表。

而有着他们的关照,那诸葛亮的人脉资源,那还了得?如果要再加上诸葛亮在原先的历史上还娶了荆州名士黄承彦的女儿为妻,而那黄承彦之妻与刘表后妻蔡氏又是亲姊妹,那刘表也顺理成章的成了诸葛亮妻的姨父。

这诸葛亮与蔡氏家族也就能搭上关系了。

就冲着诸葛亮还得管蔡瑁叫一声妻舅。

那要和蔡瑁谈论起来点什么,那还不是轻而易举?而且,那时节的地方名士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等也都是诸葛亮的座上宾。

那诸葛亮在荆州可发挥地影响力,那还有别人可比得的?可如今,满完。

随着刘明的到来。

在那小小的蝴蝶效应下影响最大的。

可以说是这个诸葛亮了。

诸葛亮原先在历史上那么雄厚的先天条件,以及人脉关系。

如今全没了。

刚刚建立起来的,也不过是接着刘明的宣传,在水镜先生那里挂了一个名号,并刚刚结交了几个朋友。

可如今由于孙刘敌对地关系,而诸葛亮此次又不是代表着孙权前来正式的使节,而是要来挖荆州墙角来的。

诸葛亮还不能报出自己那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号。

这你又能让诸葛亮怎么办?面对于这种盘根错节的关系,而且还是曹操很早之前就打下来的关系。

刚刚来到荆州。

与众人没有什么深交的诸葛亮,那真是有力使不出。

甚至诸葛亮都不敢跟剻越交底,不敢报出自己真正的名号。

所谓的交浅言深,在这种险恶的政治环境中,除非是设好了地圈套,有着完全地把握。

否则的话,那就是自取灭亡。

但是,诸葛亮是什么人?那可是刘明原先所在年代里大神级的伟人。

什么样地人才能成为伟人?光是天才就可以了吗?不对!他还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坚定不移的信念。

这诸葛亮虽然如今只有二十郎当岁。

讨句白话,那就是刚刚迈入社会不久。

一个有着顶尖学历和顶尖才智。

却缺少一点社会经验的高材生。

可面对着接连的挫折,诸葛亮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沮丧和消沉。

诸葛亮失望过后,只是巍然一笑。

诸葛亮暗暗的对自己说道:虽然没有把蔡家和剻家争取过来。

可最少他们现在也不是那么死心塌地的支持了刘明了。

这就是自己的胜利。

随后,诸葛亮依然以着饱满的热情,继续走访了荆州三大世家地最后一个家族——马家。

马家。

作为荆州三大家族之一,他在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影响力,远远比不上蔡家和剻家。

但是,马家的文风最盛。

他在荆州士林中的影响力和口风,那却要把蔡家和剻家远远的抛在了后面。

这也是‘绛风堂’马家虽然居于荆州三大家族之末,在军事和政治上完全不能蔡家、剻家相比,却依然能和蔡家、剻家鼎足而立的所在。

不过,此次诸葛亮走访的却不是走访的马家之主。

而是率先拜访的马良。

有道是:马氏五常。

白眉最良。

马季常虽然年龄不大,更不是马家之主,可由于马良地学问过人,品德过人,今年一十八岁的马良对马家这样一个崇尚文风、品德的家族来说,那影响力却是非常巨大的。

诸葛亮经过两次曲折,这回也算是来了一把迂回路线。

别说,诸葛亮和马良初次相见,那还真是一见如故。

正所谓:性格相吸。

投眼缘。

那真是一点都不代假的。

诸葛亮和马良相互之间的第一印象,那就特别的好,而之后,由于诸葛亮乃是打着水镜弟子的旗号,马良也是热情的招待了诸葛亮。

两个人谈古论今,别提有多投机了。

那真是惺惺相惜。

最后,诸葛亮觉得马良这个人的人品,那绝对是没得说。

即使自己向其坦诚自己的真实身份,那马良也不会害了自己。

反倒是自己一直隐瞒下去的话,却有可能妨碍自己交到一个真心的朋友。

更有可能令自己丧失一个争取马家的机会。

诸葛亮乃是一个干大事的人,心中有所决定,那就不再犹豫,当即向马良坦言道:“季常贤弟,愚兄惭愧,适才却有事欺瞒了贤弟。

其实,愚兄这个孔明二字,却乃是愚兄的表字,愚兄真名乃是复姓诸葛,单名一个亮字。

乃是琅玡诸葛亮是也。

只因虚名所害,却向贤弟隐瞒了身份。

还请贤弟莫怪。”

“啊?兄上原来就是那个传说中的诸葛亮。

我却说得以兄长这般才华,怎么可能默默无闻?兄长如此盛名,却隐姓游学四方,实乃是高风亮节,不为虚名所困。

小弟佩服都来不及。

又怎么可能怪罪兄长?何况,如今兄长与我说了实情。

更是拿我当自己人看待。

小弟如今实在是欢喜的很。”

什么叫名人效应?这可真不是吹得。

诸葛亮一报名,当时就让马良这个热血青年激动了。

这接下来再说话,那可就好办多了。

诸葛亮说起话来,那也更是流畅,雄辩,着实得让马良敬佩不已。

觉得诸葛亮果然不愧是传说中的人物。

盛名之下无虚士啊。

不过,热血青年马良,也如同所有的听过诸葛亮传闻的那些人一样,也同样对诸葛亮为什么不去那个大肆登报招聘诸葛亮的刘太尉那里效劳感到不解。

马良最终还是没有忍住得向诸葛亮问道:“兄长,传言之中。

那幽州的刘太尉,登报招请与您。

对您虚席已待。

那刘太尉,雄霸江山半壁,黄河以北,己尽归其所有。

其实力乃是天下诸侯之翘楚。

且,传言其又仁义爱民,首重承诺。

出世以来,向无一虚言者。

兄长若是去了,定能一展才华。

然,兄长因何至今没有向其效力,助其早日一天下,是天下的万民得以早日的安定呢?”诸葛亮闻言长叹一声道:“咳!贤弟有所不知。

那刘太尉确实乃是盖世人杰。

我若是保他,他一统天下,那是指日可待。

但是,吕望可报周家八百载。

愚兄却连他百年也保不住。

只要拿刘太尉和愚兄过世。

这天下必然重新归于混乱,那时节的战火,比之今日。

那却要更加的巨大。

有此之虑,愚兄安敢保他,落那样一个千载的骂名。”

“唉!兄长这时哪里话来。

兄长之才能,比之吕望,毫不逊色。

何以自谦至此?况且,百年之后,那都是身后之事,事无常态。

兄长又料得了那许多?只要兄长帮他打下铁桶般的江山,他那刘家子孙又不是秦之二世。

岂有百年既亡的道理。

“马良好言向诸葛亮劝道。

“咳!贤弟误会了。

愚兄断言保不了他百年的基业。

那倒不是愚兄自认才学不佳。

实乃是那刘太尉的政令所限,愚兄力又不及,实难扭转天命耳。”

诸葛亮再次叹道。

“兄长此话何解?”马良不解的问道。

诸葛亮正言向马良说道:“贤弟,天子领率万民。

但天子是万万不可能一个人管理万民的。

这就必须有人扶助之。

这也是所谓的:率土之宾,莫非王臣。

从而得以上下有别,长幼有序。

即以王治臣,以臣治吏,以吏治民。

从而形成一个稳定无比的天下。

使之万众所归。

但是,刘太尉的所行的法度却颠覆了这一点,臣与吏与民,皆相等。

虽短时可讨好百姓,无所忧患,可长久下去。

上下无所别,民心必骄。

政令必然也不通畅。

政令不通,乃乱世前奏。

再加上那个刘太尉把土地进归为国有,那些大大小小的家族,也必然会有所不满。

当刘太尉不在之时,无人可以镇压这种不满。

乱世不起,又在何时?”无奈三国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