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1 / 1)

看准 饭爷 787 字 8个月前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内容是有关很多年轻人这两年都不太想努力开始“躺平”这件事。作者在文章里面讲了自己身处一、二线城市的四个同事。几个人差异最大的地方,就是家庭条件和背后的资源支持。日子过得比较好的,基本都是家境比较好,与个人努力的关系不能说没有,但关系不大。而且不同家境的孩子面对工作的态度也不一样,因为身上背负的压力不一样。

这个作者描述的情况,与这两年我所观察到的情况差不多。大学生毕业两三年以后,生活分层越发厉害。这个分层的主要因素不是受过什么样的专业教育,而是家庭提供的资源支持和财力支持。从统计数字上看,下一代人过得好不好,越来越依赖于上面一两代人的积累。父母手里有积累,能在大城市资助得起孩子买房,和孩子自己白手起家,完全靠薪水过日子的,完全是两个世界。

这是因为目前起步阶段的原始积累,已经很难靠一个普通年轻人自己单打独斗完成。即便这个年轻人身处一线城市,能为其提供30万元以上年薪职位的企业,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毕竟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都是传统行业,拿到手的年税后收入通常都在15万元以下,就算是一线城市也是这样。

传统行业给不了高薪,道理也非常简单。多数传统行业早就步入成熟期。整个行业利润都很微薄,也就很难给出高薪。只有少数新兴行业,在资本砸钱快速扩张的时候,才能给新入行的人提供高薪。

这些新兴行业能容纳的就业人口非常有限,竞争非常激烈,且并不是人人都有条件进入。多数传统行业的薪资水平提不上去,但房价涨了很多,这导致没什么家底的年轻人想在大城市留下来越来越难。如果你没办法靠买房买资产和大城市绑定,那么本质上这个城市与你无关,你能做的仅仅是为这个城市发光发热。

10年前房价没现在这么高的时候,一个年轻人还有可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大城市扎根。现在除了少数好学校好专业毕业的优秀学生,比如名校出来就去做高收入工作的金融或者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其他行业的年轻人基本很难仅凭自己的努力,在大城市立足。未来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变缓,整个社会能提供的机会变少,已经是必然。

未来社会拼的是个人获得优势位置的能力,以及获得资源支持的能力。未来的机会显然会更少,而不是更多。如果你现在不能积累一些东西,将来你的孩子的处境会更难。

网络上曾经有一句很火的话:“我家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的十年寒窗苦读。”这句话让很多人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这是不争的事实。作为普通人,你一生的努力必定是拼不过人家几代人所积累的。

这里可能有人要说了,那我去创业,赶上的速度会不会快?我并不鼓励大家在没什么特长的情况下去创业。因为时代不同了,现在多数传统行业并不适合新人大展拳脚。这几年做小生意赚钱越来越难,如果自己没有特殊的技能,还是不要去创业。因为传统行业已经定型,你作为一个新人凭什么能赢过那些搏杀多年的老前辈呢?

个人的努力和决策选择,从来都是和历史进程捆绑的。“70后”和“80后”日子相对好过,并不是因为他们比“90后”和“00后”更有能力。事实恰恰相反,“70后”和“80后”因为经济条件限制,能力和眼界总体比不上“90后”和“00后”,很大程度是赶上了时代红利而已。

现在红利期已经过去了,在国内多数普通人还能挖掘机会的地方,一定是刚刚产生的新兴行业,而且是年轻人在玩的那些新东西。这种行业获得丰厚收益的可能性才更大,类似的机会在传统行业根本就不可能存在。道理也很简单,新领域不存在老前辈和原始积累,大家都是新手小白,也更容易出头,比如这几年流行的短视频与直播。这些东西前辈都不会去涉及,也不存在资历的门槛。所以我们会看到,不少年轻人在这些新兴领域赚到了钱。

每代人只能抓住属于自己时代的机会,追赶上一个时代的机会,是非常难的。有人曾说过:“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看个人努力,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