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像是个筐
这两年价值投资好像已经变成了一个筐,什么概念都能往里装。不管某些“蓝筹白马”(指股市上拥有成长性或处在行业龙头地位的股票)公司的估值和位置是不是处在历史高位,一些荐股人都会盲目建议你去价值投资。当你抵挡不住**,向这些股票抛出橄榄枝并被高位套牢以后,那些荐股人便又会告诉你要继续价值投资,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
这种所谓的“价值投资”越来越流行,背后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过去两三年“蓝筹白马”这类股票价格持续上涨,让这些所谓的“价值投资”有了活跃的土壤;另一方面,这种所谓的“价值投资”证伪时间很长,所以这些人才会肆无忌惮地鼓吹。
说到底,很多不懂公司价值和市场运行规律的伪价值投资者,不断地在给你灌输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只是因为在这个理念掩盖下,短期很难看出一个人投资的真实水平,时间是他们最好的庇护所。
与短线买入股票立马能得到验证不同,这些需要长时间持有的“价值投资”股票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很多不懂公司价值或者市场运行规律的投资者,往往会成为其长期的“牺牲品”。
在这几年时间里,这些伪价值投资者的安全边际,可以说是高得可怕。普通人凭借自己的眼光和认知,确实很难判断这些股票是否真正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正因为如此,哪怕眼前该公司股票价格一直呈现下跌的态势,他们也能够通过长远的预期搪塞过去,让人无法用事实反驳。
对于这些伪价值投资者来讲,他们只需要通过持续的话术稳住投资者的心态和预期,告诉你要长期价值投资。等到几年一次的牛市周期到来,所有的股票价格都在随着股市势头上扬以后,他们就算是熬出头了。这次经历便能作为他们的一次成功投资经验,拿出来展示给后续新入场的投资者。
很多所谓的价值投资者会建议你去买好公司的股票,去买那些股价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公司的股票。但他们自己其实并不懂得一个公司如何才算是好的公司,又如何判断它的内在价值。最终的结果就是股票涨了,就是抓到了优质公司;股票跌了,就是公司价值需要长期观察,不要看短期涨跌。
一个从事基金投资的私募基金经理曾经在社交媒体抱怨说,他的基金过去几年的主要投资对象是基建股,收益可以说非常的惨淡。更让他觉得难受的是,近几年涉及基建领域的公司虽然基本面在好转,估值却越来越低,市场在不断杀估值,他认为是市场在犯错。在我看来,一个企业估值偏低,只是投资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没有增量预期出现的情况下,增量资金是不会介入这类公司的。甚至这个企业的估值可能会一直处于低位,不断阴跌(指波动较小的逐级下跌)杀估值,持有就是白白耗费时间。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全面。不光要考虑低位低估值问题,还要考虑增量带来的估值扩张确定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