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投资者投资金融产品的本金不但亏光了,还要倒欠银行钱。
“原油宝”产品的底层资产就是原油期货,即使没有暴跌,期货移仓也是要赔钱的。这次赶上了“原油宝”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更是让人血亏,因为油价直接跌到负值了——中国银行通知它的“原油宝”客户,他们的原油期货会按照-40美元结算。这等于所有客户都已经穿仓。穿仓的意思就是你账户里的钱根本不够赔,已经跌光了。负价格意味着不但跌光了你的本金,你还要倒给银行钱。
那时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消息,有人不但300多万元的本金亏光了,还得再给银行补交500多万元才能填上窟窿。还有一个人的情况就更惨了。他是在1分钱抄底进去的,买了1万元的原油期货,当时他想的是赌一把,大不了1万元不要了。结果没想到后面油价跌到了-40美元,他一下子欠了银行4000万元。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为什么投资1万元会带来这么大的损失。原油期货价格是1分钱的时候,1万元可以买100万桶原油,半个小时以后跌到了-40美元。这时候你有两个选项,要么实物交割,租船去拉回来100万桶原油,要么卖掉100万桶原油的合约,这时你需要付给别人4000万元才能卖掉合约。普通人哪有能力去把实物原油拉回来,所以只能选择卖掉原油合约,于是欠了银行4000万元。
其实当初很多人对纸原油、纸黄金这种东西是有误解的,以为自己买卖的是实物。但纸原油的宣传材料说,这是一种只计算份额不提取实物能源的产品,用人民币或者美元来买卖份额,价格随着原油期货波动,无任何杠杆。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抄底实物资产最多也就是本金亏没了,但是现在投资者不但本金亏完了,还倒欠银行一大笔钱。
不过国外操盘手也是“原油宝”事件的幕后推手。他们先修改交易所规则和熔断规则,然后才出现了不可思议的负油价。原油宝负价格就是用来围猎不接货又不移仓的投资机构的,而普通散户自然也成了受害者。
投资的时候,我们要记住一条原则,不熟悉的领域不要参与。即使尝试也只能拿小钱,不能投大钱。其实对广大散户来说,秉承不懂不做、不要尝试复杂金融产品的原则是最可靠的。
银行等平台在设计纸黄金和纸原油之类产品的销售体系的时候,往往设计得很“科学”——银行等平台基本是对外有杠杆、对内没杠杆。举个例子,假如银行卖给客户10亿元的原油宝产品,对外投资原油期货是10倍杠杆。银行只要拿出1亿元买入期货,对应的就是10亿元的投资产品,实现了对客户产品的覆盖。剩下的9亿元拿去干什么了呢?买债券放在自己的理财池子里,这部分收益归自己,和客户没关系。如此银行通过它的产品设计在你不知不觉之间赚了你两次,一次吃你交易的手续费,另一次吃你剩余资金的收益。
客户购买了纸黄金和纸原油等产品,如果平时波动不大,客户赚得可能不多,赔得也不会太多,可是一旦遇到极端的价格波动,要么非常赚,要么就赔个底朝天。疫情期间,有个朋友因为觉得油价到了底部,所以他买了银行的纸原油,后来亏得非常多,拿着很痛苦,因为仓位太重,割掉实在损失太大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而且这个朋友还提到一个细节——纸原油是当月合约猛跌,远月不跌。这样的话多次换月以后就亏光本金了。
可能有人不知道什么是当月,什么是远月。比如现在是五月,那么五月就是当月合约,十二月就是远月合约。当月和远月之间的价格往往差异巨大。如果你买了一张五月的原油合约,可能在五月合约到期的时候,想换到六月合约时会发现钱不够了,因为六月合约比五月的价格要高。很多人都在说原油暴跌,引起暴跌的原因是即将交割当月主力合约,多数参与者必须移仓。
抄底石油最好的工具是能源股,因为不存在损耗。期货从来不是抄底原油的好选择,尤其对新手来说,规则没搞清楚往往损失会很大。为什么原油期货、纸原油还有很多石油ETF不能拿来抄底原油呢?因为存在巨大的换月成本。每次换月巨大的价差会导致你换一次亏一次的钱,换到最后连本金都没了。
投资有个原则是没搞清楚规则之前不要做。如果搞不清楚底层资产是什么,那更是不能碰。石油ETF和黄金ETF是不一样的,因为大部分黄金ETF是买了黄金放在自己的仓库的。因为储存和期限问题,石油根本不会去交割实物,而是通过购买石油期货合约模拟油价回报。期货只是一张买方和卖方签订的对赌合约,每个月在到期日进行自动结算。
因为石油期货每月到期,所以石油ETF就需要卖出当月合约,然后买入下个月的合约。这个过程叫转仓(Roll)。因为两个合约的价格不一样,所以在转仓过程中会产生回报或者亏损,我们叫转仓收益(Roll Yield)。假如五月合约期货价格是17块,六月的合约期货价格是25块,你换仓一次就亏损了8块。我们平时在新闻里听到的油价不是现货价格,是当月合约期货的价格。
之前每次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打价格战,增产原油,石油期货都会出现升水的现象。升水的意思是期货价比现货价高。一方面是因为石油储备充足,大家不担心现货供应;另一方面是因为现货买家需要承担储存成本,所以计算了储存成本之后,期货将来的价格比现在要高。
升水的反义词是贴水,意思是期货价比现货价要低。出现贴水的原因大多是减产导致现货供应变少,大家因为怕买不到现货,所以愿意付出比将来更高的价钱买现货。
现在产油国都在增产,导致供应过剩,疫情又导致经济停滞没什么需求,市场处于大幅升水状态。而且大家还有一个预期,价格战不会持续太久,未来经济恢复也要增加用油需求,价格不可能一直这么低。所以远月期货的价格看起来比近月高很多,这就导致了每次转仓换月都会产生损失。买底层资产是石油ETF的道理也一样,每次转仓都会亏钱。和油有关的,凡是底层资产是石油期货的,升水状态下都是持有的时间越长,损耗越大。
这类底层资产是石油期货的金融产品,根本不适合投资,尤其是在石油期货升水状态下。假如你每个月转仓换月亏损1%,一年下来油价要升13%,才能抵消你的换月成本。极端的例子是2009年原油价格大涨78%,但石油ETF的回报率只有19%。
我认为投资新手不应该随便碰带杠杆的金融产品,尤其是存在有升水、贴水、损耗和交割的投资。虽说这些都只是工具,但是很多人出手之前并没搞清楚工具的规则,莫名其妙就亏钱了。投资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做熟不做生,即使觉得一个新领域有巨大的机会,那也是应该先少量投入摸清楚规则再说。
现在很多投资项目听起来很诱人,但是亏损可比收益来得快。如果一个人两眼一抹黑冲进去,当然有可能发财,但更可能的是直接就掉坑里爬不上来。中国香港的保险、柬埔寨的地、普吉岛的公寓、澳洲的房、美国的教育,以及日本的民宿都是万年深坑。
在我看来,国内就是最好的投资场所。如果你在一个人口14亿、GDP年均增长6%的市场都无法下手,那么面对海外那种人口少、低增长的地方更不会寻找到太好的投资机会。普通人跑到自己不懂的地方和领域去投资,基本就是去给人送钱的。
投资赚钱很重要,但是避坑更加重要,毕竟大家每一分钱都不是白来的。我们可以富得慢一点,但千万要注意别掉坑里,因为掉坑里一次爬出来太费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