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老人的凄惨状况和养老金不足息息相关。2019年6月3日,日本金融厅发布了一份报告:一对夫妻,丈夫达到65岁,妻子达到60岁,都没有工作,每月可以领到约20万日元的养老金,但是每月的开支要多出5万日元。单单依靠养老金,每个月将出现3000日元的缺口,从而陷入老后破产的窘境。按照日本提倡的寿命百年来讲,每个人从65到100岁,需要约2000万日元来弥补养老金的不足。
钱不够怎么办?报告给出了三条建议:
1.退休后继续工作;
2.卖掉房子换钱;
3.从城市搬到乡下以节省开支。
报告一发布就引发民众的愤怒。
很多日本老百姓控诉,辛苦工作一辈子,每个月按时交养老金,想着退休颐养天年,结果政府告诉大家不存够2000万日元就无法善终,这不是骗人吗?
为什么日本人支付的养老金都不够老人日常生活支出呢?很简单,因为养老金不够了。养老金本身是现收现付制。年轻人交,老年人领,政府只是转移支付。没年轻人了,退休金自然就发不出来了。
对于养老问题,日本的准备不可谓不充分。当年的日本做了比全世界任何国家都多的事情以应对养老问题,也存了比任何国家都多的养老金。1960年日本建立养老金制度之后,经过40年的积累,到21世纪头几年,日本厚生养老基金达到了140万亿日元、国民年金10万亿日元、各种共济组合50万亿日元、民间养老基金40万亿日元,合计240万亿日元的规模。
历史上没有任何国家为养老存过这么多钱,只有美国曾经接近这个数字,其他任何国家的金额都不在一个数量级。这么快就不够了是因为日本当年建立养老金制度的时候对未来几十年过于乐观。
首先,日本的养老金制度是20世纪60年代设计的,当时的设计寿命是72岁,现在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80岁。当时的设计者根本没预料到现在的人能活这么久。
其次是低生育率。日本的人口出生高峰出现在“二战”结束后,之后除了20世纪70年代初因为“二战婴儿潮”这代人长大结婚生子带来一个小高峰,就一直下滑到现在。1960年建立养老金制度以后又过了五年,“婴儿潮”这代人才开始参加工作,直到2005年,“婴儿潮”这代人才到60岁。
之前因为年轻人多老人少,一直在大量收钱少量付钱,这使得前面几十年高速发展的日本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产生重视。收费低、给付标准高是开始的标配。举个例子,日本养老金创设之初的1961年每个月只需要付100日元,老人每年就能领24 000日元。80年代初月付4 000日元,老人每年领50万日元。如果一个人1938年出生,1961年23岁大学毕业开始交社保,交足40年,那他一生缴费230万日元,退休到死亡可以领1 300万日元,收益率是480%。到了90年代日本发觉这么做难以为继,只能调高费率,现在月缴15 000日元。
2005年“婴儿潮”一代开始大量退休,领取养老金的人口暴涨。过去几十年持续下降的出生人口又让缴纳养老金的年轻人数量锐减,收支越发不平衡,日本的养老金就不够了。老人越活越长,缴费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日本的生育率这些年是屡创新低,长期在1.5左右徘徊,及格是1.8,正常为2.1。2018年日本新出生的婴儿只有92万人,创历史最低,连续三年不足100万。有科学家预测:2055年日本总人口将减少到9000万,2105年将减少到4500万。
老人越来越长寿导致支出不断增加,收入却因为低生育率而停滞不前。想继续提高养老金费率也不现实,十几年的经济衰退让日本国民收入原地踏步,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多交养老金。想靠投资收益弥补收支缺口,几百万亿日元规模的资金在国内投资,年收益率只会和GDP增长差不多,每年也就不到1%。恶化的收支情况加上增长不足,日本每年都要从过去的积累中拿出存款来支付退休金。单单2011年厚生年金就拿出8万亿日元补贴收支差额,相当于总资产的1/10。日本20世纪80年代法定60岁退休,仅仅到2004年养老金就扛不住了,要晚发退休金,搞“渐进式退休”乃至打造“无退休社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生育率不足,没有足够的年轻人缴纳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