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以上之人物画,以道释为主。元代以降,佛教渐衰,画风亦变。至明代,人物画之主要者为历史风俗画,而寺观僧壁,道释之能手寂焉无闻。自南宋废礼拜之图像为供赏以来,元时则已绝迹。明朝三百年间,仅上官伯达、戴进、刘澜、商喜、宋旭数家而已。徐沁《明画录》所云:南中报恩寺上官之画廊并戴进之殿壁,共遭劫火,都门之慈仁、永安二寺有刘澜、商喜之迹。澜之生平不可考,若其他道释之能手,蒋子诚(永乐朝征入宫廷)画佛像观音为有明第一。胡隆继之,阮福为子诚之亚。宣德中,倪端、顾应文以道释入画院,李福智可谓继上官伯达者。其他丁云鹏、张靖传吴道玄之法,行笔疏爽。而丁云鹏之白描罗汉,与禅月、金水两家之风较,别具一种格调。其门人有熊茂松、李麟等。吴廷、张仙童亦以道释罗汉名。王立本师梁楷,粗笔远景有微漾烟雨之状。许至震善鬼神人物,有长康之誉。陈远、陈凤、王鉴(字汝名,善白描人物)等慕龙眠之风。吴小仙一派取法吴道玄,其徒张路、薛仁、薛贵辈,渐流于颓放粗犷。
仇英出于东邨之门,长于历史风俗图。其流丽细巧之风,为明代人物画之师范、有明一代之大家,当时画苑风靡。仇英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画师周臣,而格力不逮,特工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至于发髻、毫金、丝丹、缕素,精丽艳逸,无惭古人。尝为周六观作《上林图》,人物、鸟兽、山林、台观、旗辇、军容,皆臆写古贤名笔,斟酌而成。董其昌题其《仙弈图》云:“仇实父为赵伯驹后身,即文、沈亦未尽其法。”属其流派者,程环、仇完、周行山、朱玉、沈完、尤求、段衔及仇英之女杜陵内史等。后崇祯之间,北平有崔子忠,诸暨有陈洪绶,当时称南陈北崔,盖仇实父之后人物画之大家也。
朱明三百年间之道释人物画如壁画者绝迹,其道释画因社会风尚之变迁,以龙眠等流为最后之闪光,其他可称者甚少。而风俗人物画当以仇实父集其大成,明清以降之人物画殆不足论也。盖自六朝以来,经种种变迁,其格法成于唐而造其极于宋,宋以后则愈趋凡近。故郭若虚云:“若论佛道人物、士女、牛马,则近不及古。”可知人物至此不能不以开拓新机轴为必要也。曾波臣传神写照一派,传于清朝乾隆之际,有上官周之《晚笑堂画传》,乃传神写照之新手。明代东西交通频繁,濡染西法。洪武、永乐之际,沈希远、陈遇兄弟、陈?、侯钺、庄心贤等,皆以写照被征写御容。其他陶成、唐宗祚、王直翁、陆宣、林旭等,为一时名手。然此种妙技当推曾波臣。波臣名鲸,闽之莆田人。写照妙入化工,道子、虎头无多让焉。传神一派至波臣乃出一新机轴也。其法重墨骨,而后傅彩加晕染,其受西画之影响可知。其徒由明末及于清初甚多。万历年间有金穀生、王宏卿、顾云礽、廖君可、沈尔调、顾宗汉、张子游等。上述人物画之外,禅门机缘之图间亦有之,释心越、释木庵,其著焉者也。心越禅师有《寒山》《拾得》《蚬子和尚》《世尊出山》《达摩》等图,木庵禅师有《达摩渡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