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是不容易作得好的;太服从于历史的叙述,则必会如《东周列国》《两晋演义》之无甚活泼的小说的趣味;离开史实太远了,则必会如《杨家将》《薛家将》之以荒诞无依据见讥,兼之,又无伟大的作家去运用这些材料,所以在这一个时期,讲史虽最发达,却没有什么很好的作品。其在文学上有不朽的价值者,乃为《西游记》与《金瓶梅》。
《西游记》流行于今者为吴承恩著之100回本。相传此书为元长春真人邱处机作,实则《长春真人西游记》,乃李志常所记,叙处机西行的经历,完全与现在之《西游记》小说无关。在吴本《西游记》之前,《三藏取经诗话》之后,尚有一种41回本之《西游记传》,为齐云、杨致和编。我们在《三藏取经诗话》里,知道他所叙的与吴本的《西游记》相差得如何的远。在杨致和的《西游记传》,我们却看出他所叙的与吴本已差不多完全相同了。不过杨致和的故事只有二薄本,吴承恩却把它放大成了十倍以上。我们拿这两本《西游记》来对读了一下,立刻可以看出吴本叙写的技术是如何的进步。在杨致和的《西游记传》第6回《真君收捉猴王》里,有一段叙二郎神与孙悟空决斗,各相变化的事:
二人各变身长万丈,战入云端,离却洞口。康、张、姚、李等,传令草头军纵放鹰犬,搭弩张弓,杀入洞去,众猴赶得逃窜无路。大圣正在斗战,忽见本山众猴惊散,抽身走转。真君大步赶上,急走急赶。大圣慌了,摇身一变,钻入水中。真君道:“这猴入水,必变鱼虾,待我变作水獭逐他。”大圣见真君赶来,又变一鸨鸟,飞在树上。真君拽起弓,一弹打落草坡,遍寻不见。回转天王营中,云及猴王败阵等事,今赶不见踪迹。李天王把照妖镜一照,急云:“那妖猴在你灌江口去了。”
下面是吴承恩叙写的同上的一段故事(《西游记》第六回):
他两个斗经三百余合,不分胜负。那真君抖擞神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两只手举着三尖利刃神锋,好便似华山顶上之峰,青脸獠牙,朱红头发,恶狠狠望着大圣头就砍。这大圣也使神通,变得与二郎身躯一样,嘴脸一般,举一条如意金箍棒,却就似昆仑顶上擎天之柱,抵住二郎神。唬得那马流元帅,战兢兢摇不得旌旗,崩、芭二将,虚怯怯使不得刀剑。这阵上康、张、姚、李、郭申、直健,传号令,撒放草头神,向他那水帘洞外纵着鹰犬,踏弩张弓,一齐掩杀。可怜那些猴抛戈弃甲,撇剑丢枪,跑的跑,喊的喊,上山的上山,归洞的归洞。大圣忽见本营中群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真君赶上,道:“那里走!趁早归降,饶你性命!”大圣不恋战,只得跑起,将近洞口,正撞着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一齐挡住道:“泼猴那里走!”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正嚷处,真君到了,问兄弟们赶到那里不见的。众神道:“才在这里围住,就不见了。”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飕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嗛。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猴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等我再变来拿他。”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飘**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庄毛片不清,似鹭鹚顶上无缨,似老鹤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头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那大圣就蹿出水中,一变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二郎因嗛他不着,忽听水响,见一条水蛇蹿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做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迳来吃这水蛇。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见他变得低,那花鸨乃鸟中至贱至**之物,不拘鸾凤鹰鸦,都与交群,故此不去拢傍。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左足右龙)踵。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做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眼细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猴狲了,
那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定这畜生弄鬼。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大圣听得心惊道:“好狠,好狠!门扇是我牙齿,窗棂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捣了眼,却怎么是好!”扑的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真君前前后后乱赶,只见四太尉、二将军一齐拥至道:“兄长拿住大圣了么?”真君笑道:“那猴儿才自变做庙宇哄我。我正要捣他窗棂,踢他门扇,他就纵一纵又渺无踪迹。可怪可怪!”众皆愕然四望,更无形影。真君道:“兄弟们在此看守巡逻,等我上去寻他。”急纵身起在半空,见那李天王高擎照妖镜,与哪吒住立云端。真君道:“天王曾见那猴王么?”天王道:“不曾上来。我这里照着他哩。”真君把那赌变化、弄神通、拿群猴一事说毕,却道:“他变庙宇,正打时就走了。”李天王闻言,又把照妖镜四方一照,呵呵的笑道:“真君快去快去!那猴使了个隐身法,走出营围,往你那灌江口去也!”
在这两段里,我们立刻可以不加思索地知道吴承恩所写的较杨致和所写的,无论在质上、在量上,都进步了不少。量是多了十倍,质的进步也不下于此。杨致和写这一段最热闹的事,本不怎么动人,给吴承恩一写,却顿变为有声有色,最有趣的一段了。在别的地方也无不可看出这种显然的进步的痕迹来,这不过举其一例而已。
与杨致和的《西游记传》同时出现,而被人合称为《四游记》的,尚有《东游记》《南游记》及《北游记》。
《东游记》一名《上洞八仙传》,共2卷,56回,为兰江吴元泰著,叙李玄、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等八仙得道之由,又叙到吕洞宾帮助辽萧后以与宋杨家将相抵抗,及八仙与四海龙王及天兵交战,因观音讲和而和好如初诸事。
《南游记》亦名《五显灵光大帝华光天王传》,共4卷,18回,余象斗编,叙华光之始末,事迹至为变幻,自始至终,都在反抗的斗争中,有些似《西游记》的开始数回。最后,华光到地狱去寻母亲,因偷桃医母之食人癖,致与齐天大圣相斗,被大圣女月孛所击,将死。火炎王光佛出而讲和,华光始得逃死,终归依于佛道。
《北游记》一名《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凡4卷,24回,亦余象斗编,叙玉王大帝忽因贪念而以其三魂之一,下凡为刘氏子。后历数劫,扫**诸魔,复归天为真武大帝。
这四部书的故事都极变幻可爱,但文笔却都笨拙无活趣。《西游记》之名所以独最著者,乃完全因吴承恩之有力的润饰。
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嘉靖中岁贡生,官长兴县丞。著有《射阳存稿》及《西游记》。他善谐剧,以著作杂记(《西游记》即其一)名震一时。他的集子今不得见,《明诗综》中有他的诗数首。他的《西游记》,前后的次第,大体与杨致和的相同,然叙写却大改观。杨本只是一个故事的骨架,吴承恩却给它以丰美的肌肤与活泼的灵魂了。《南游记》及《北游记》中的故事,也被采入数段。《西游记》中的铁扇公主,即曾见于《南游记》中者。全书共100回,前7回为孙悟空闹天宫的始末,自第8回以后为唐三藏的出现,为唐太宗魂游地府;后请三藏去求经。他于途中收了悟空、悟能(八戒)、悟净,经历了八十一难而卒得取了经回来,成了正果。作者的滑稽的口吻,时时可以在书中各处发现。他的想象力也异常的丰富;八十一难是很容易写得重复的,他却写得一难有一难的不同的经历,绝不使读者有重复之感。所写的人物也极活泼真切,三藏、悟空、八戒、沙僧都各有各的性格、口吻、举动。甚至连每个怪、每个魔,也各有各的性格,各包含着极真挚的人性。无论取了其中的哪一段来,都可成为一篇很好的童话。自此书出,曾有不少人为之作解释,如悟一子、悟元真人、张书绅诸人之《真诠》《原旨》《正旨》等,或以为这书是讲道的,或以为他是谈禅的,或以为他是劝学的,一句句地加解释,一节节地加剖白,使完整的文艺作品成为肢解的佛经、道书,或《大学》《中庸》,使如无瑕的莹玉似的巨著,竟蒙上了三寸厚的尘土,不能见其真的文艺价值。我们要见《西游记》的真面目,便非对于这一切的谬解都扫除了、廓清了不可。
吴本《西游记》在当时大为流行,于是续作纷起。
有《后西游记》,凡40卷,未知作者,署天花才子评点。中叙花果山于产生孙悟空后,又于某年产生一石猴,称为小圣。当唐宪宗时护了唐半偈到西天去求真解,中途又收了猪八戒之子一戒及沙僧之徒沙弥。一路上经了不少的困难,终于到了西天,得到真解而回。作者设想拟仿前《西游》,连主要人物亦相似,自然不容易写得好。所以处处都有做作生强的样子,没有前《西游》之流利活泼。
又有《西游补》,凡16回,为董说作。说,字若雨,乌程人,生于万历庚申(1620年)。明亡后,削发为僧,号南潜。《西游补》即接原书“三调芭蕉扇”之后,写孙悟空化斋,为鲭鱼精所迷,入了梦境,欲寻秦始皇,借驱山驿驱前途各山,经历了许多过去未来之事,得虚空主人一呼,始离梦境。说的文字极为诡幻,驱使许多历史上的名人,放入书中,诙谐戏弄,信笔所之,较之一般被拘束于原书之拟作者,自然高出万倍。但因为书气太重,非儒者不能觉得有趣,所以难得流行于民间。
出现于《西游记》之后,而亦以写奇幻之神仙异迹见称者,有《封神传》及《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
《封神传》凡100回,未知作者。本为叙武王克殷的一段史实,却杂入了无数的神魔仙佛,已不能算是历史小说了。中叙商纣暴虐,狐狸化身妲己以迷惑他,用了种种酷刑以杀忠良。于是姜子牙奉师命下山辅助周武王灭殷。却有许多截教魔怪出来帮助殷纣。于是阐教诸仙助子牙以敌截教诸魔。终于截教大败。纣王自焚,武王入殷都,大封功臣。子牙亦设坛大封应劫而死的诸仙诸魔,故谓之《封神传》。作者的叙写手腕,较逊于《西游》的作者,故没有什么活泼有趣的描写。其足以使读者移情者,仅其事实之变幻无穷而已。其中也有好些大胆的故事,如杨任反殷,哪吒敌父,在视“忠”“孝”为天经地义的中国,却是不易见到的。
《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亦有100回,分20卷,是二南里人,罗懋登于万历丁酉年(1597年)编成的。中叙明永乐时,太监郑和等造大舶、服外夷39国、咸使朝贡事。郑和,云南人,即世所称三宝太监。前后凡七奉使,世俗盛称其功。故作者因而缘饰,杂以无数的荒诞怪异之言,成了这部《西洋记》。那里面差不多每页都有鬼怪出现,也不能算是历史的小说了。作者又喜调弄笔墨,殊着意于文章上的整炼,如:
却说王神姑带了这一挂数珠儿,那珠儿即时间就长得有斗来大,把个王神姑压到在地上,七孔流血,满口叫道:“天师,你来救我也!”天师起头看来,那里有个深涧,那里有个淤泥,明明白白在草坡之中。原来先前的高山大海,两次深涧,樵夫,藤葛,龙蛇蜂鼠,俱是王神姑撮弄来的。今番却被佛爷爷的宝贝拿住了。天师的心里才明白,懊恨一个不了。怎么一个懊恨不了?“早知道这个宝贝有这等的妙用,不枉受了他一日的闷气。”王神姑又叫道:“天师,你来救我也!”天师道:“我救你我还不得工夫哩。我欲待杀了你,可惜死无对证;我欲待捆起你,怎奈手无绳索;我欲待先报中军,又怕你挣挫去了。”(四十回)
即是一例,却还有比这个更厉害的弄笔舞文的地方。因此,颇失了些自然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