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里(1 / 1)

前不久,理科大学的鸟居龙藏先生[1]在日本学会上提到了亚细亚诸民族之间的无言贸易,并指出:“日本各地至今保留的碗贷传说(意即借碗传说)仍属于一种无言贸易,所谓传说学者把几乎所有的事情当成传说来了解,其实我们应该视借碗为人类学方面的资料。”我不很了解他的意思,如果他认为该传说中被讲述的土俗确实存在,那当然是错误的;如果他要说碗贷传说从某种古老土俗变化而来或者是其痕迹的遗存,恐怕无人否认。不管怎样,鸟居先生没有举例说明,这为他的学说留下了遗憾。于是,不揣冒昧,向先生伸出援手。在此举例介绍最近刚开始收集的碗贷传说,尽管引用时不打算一一标明出处,但我保证都是从世上广泛普及的书籍中忠实抄录的。

我恐怕算不上是鸟居先生所谓“传说学者”,但碗贷传说这一提法,其实是最近由我们一帮人提出来的。既然全国各地保留着大同小异的内容,没有统一名称是很不方便的,只因为有几个地方存在“碗贷”这一说法,所以我们才临时采用这个并不理想的名称。为了论述方便,本文从此开始谈起。

香川县三丰郡大野原村(现香川县观音寺市)的碗贷冢,便是其中一个例子。传说八幡宫在宽永年间(1624—1645)被劝请到此地,邻近中姬村的人们一向从八幡宫的冢洞中借用餐具并祭祀冢上的祠堂,这个冢洞故此称碗贷冢或碗贷穴。后来,有人把借来的餐具丢失了,从此断绝了这一风俗。直到此风俗断绝之后,人们才开垦大野原并劝请八幡神,据说原来居住在此冢洞中的是一位名叫大子殿的神祇,当地人起名为碗贷纯粹是一场偶然。事实上,同郡财田上村把同类的冢洞称“膳冢”,据说过去某神应求把冢内保管的碗借给村民来使用。

在我老家兵库县神崎郡越知古村南边的山脚下有一个俗称“碗贷渊”的池塘,池塘中央还有一颗巨大的岩石。过去,若有人佃事所需的碗不够,借用的话,就在前一晚到这里拜托神,第二天早晨木碗就摆在岩石上,而且需要多少就有多少。后来,某人把一个边缘已经缺口的木碗放回原处,从此岩石再不答应出借。据说,这一池塘的水底通向龙宫。

在从福井县丸冈通往中川村(现福冈县坂井市)马路右后侧,有一座名叫“碗贷山”的半圆形芝山,当地人又称“碗贷冢”。《越前国名迹考》[2]抄录《影响录》时提到了下久米田(现福冈县坂井市)的黍冢,如果黍冢指的就是碗贷冢,那么碗贷山在庆长年间(1596—1615)就已经应求把木碗出借给人们。再过七十年左右,到延宝年间(1673—1681)当地人还传说:从此山冒出的河水中,每早都会掺入一些洗米水。

在石川县河北郡(现石川县金泽市)传灯寺村荒馆小字碗贷穴的水田坡岸上有一个二尺七寸宽、三尺高的横洞,今天里面装满了石头,而过去有一只老狐狸居住在这里,把餐具出借给人们。岐阜县飞驒益水的支流、下吕村大字小川(现岐阜县下吕市)也有个池塘,叫“碗贷渊”(wankasebuchi),流传着与播州碗贷渊相似的传说。播州碗贷渊传说中,通向龙宫的洞穴位于水底,而在这里位于岩石中间,因此人们都是来此洞求借的。两年前刚出版的《益田郡志》也写道,曾有人把弄坏了的一套餐具直接还给岩石,因此“触怒了龙人,此后人们再怎么乞求都无济于事”。

[1] 鸟居龙藏(1870—1953),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考古学家,是首在海外做人类学调查的日本人类学家。鸟居是无学历的“在野”学者,并以此为豪。他在柳田写此文的6年后辞去东京帝国大学理科大学,设立了鸟居人类学研究所。

[2] 《越前国名迹考》,成书于文化十二年(1815),是由福井藩士井上翼章(1753—1820)编写的越前国地方志,共1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