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语里的罗本古拉珠宝(1 / 1)

马塔贝勒人主要生活在今非洲南部津巴布韦境内的赞比亚河和林波波河之间,精通冶炼金属的技术,制出了许多金银和财宝,罗本古拉是马塔贝勒的最后一个国王。这位国王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频繁对外作战,为罗本古拉赢得了大批财富。罗本古拉的巨额财宝至今仍安卧在地下的一个神秘地方,对这笔财宝,许多探险家进行了十分顽强的努力,但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某种神秘因素,罗本古拉的财宝仍未被发现。

19世纪末,欧洲的白人踏上了这块土地,罗本古拉以友好的态度接待了这批“远方来的客人”。他把寻矿的特许权送给了白人特使,允许他们在他的辖地内勘探矿藏。开始,寻矿特许权的获得者答应一旦得到在特殊地区进行勘探的协议书和文件后,就付给罗本古拉国王大笔现金。罗本古拉开始以为他同白人的交易是在平等条件下进行的,但不久他就发现,白人的欲望根本就无法得到满足。

1893年发生了马塔贝勒战争,英国政府想乘机将罗本古拉“监护”起来。十分聪明的罗本古拉在英国人这一阴谋还没有付诸实施以前,携带着他的财宝,驾着马车踏上了艰难的生存之路。跟随他的有他的9个妻子、一个巫师、一个私人顾问和几名部落成员。他们想去寻找新的居住地点,远远躲开白人的骚扰,去过平静的生活。

可是白人统治者始终不肯放过罗本古拉,不断派出小分队来袭击他,白人的目的很明确,一是想追回罗本古拉带走的那笔财宝,二是想通过控制罗本古拉本人,达到控制马塔贝勒人的目的。罗本古拉想摆脱白人的袭击,便派出一名特使,带着100英镑重的黄金,前去跟白人谈判,寻求和平。可是残酷无道的白人却把特使给杀了,黄金也被抢走了。

1894年,罗本古拉死于猩红热病。按照马塔贝勒人的习俗,人们将罗本古拉生前积攒下来的珍宝,作为陪葬品一同埋于地下。他的巫医精心选择了墓地,然后又让军队防守在周围,当埋藏工作完成后,便把挖墓穴的那些士兵全部杀死,葬在国王墓穴的周围,继续守卫国王的灵魂。巫医还传下咒语,诅咒那些胆敢挖掘盗窃国王坟墓的人。接着他又把知道墓穴的所有人带到一个指定的地方,由其部落成员将他们全部处死。到最后,知道墓穴确切地址的只剩下巫医一个人了。英国在罗得西亚的代理机构决心要找到这一藏宝地点。接下来发生了英国人同当地的布尔人之间的英布战争,寻宝工作不得不停下来。战争结束后,英国人接管了这一地区。有一个名叫李波尔特的英国少校,在详细审查德国军官的档案时,发现了一个很细小的方形叠纸,打开叠纸,看到上面有一幅草图、一些账目表和一系列运输费用,还有一些像是密码性质的东西。经过计算,李波尔特发现,图上标明的地区并不在德国人的控制范围。尤其令李波尔特不解的是图上的那些密码。因为没有别的可供参考的东西,他只好把这些东西放到一边,等到再有一些更为详细的线索之后,再来进一步研究。不久,李波尔特跟随着斯马特斯将军参加了东非战役。

巫医死后,英国殖民者找到了他的儿子,想从他的口中得到有关罗本古拉财宝的秘密,但是他始终没有开口,英国人便把他关进了监狱。他在监狱里装疯卖傻,才在一个传教士的保护下获得了释放。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李波尔特作为政府观察员返回非洲领地。在东非战役其间,李波尔特弄明白了上次没有解开的密码。这个密码,为找到罗本古拉的财宝提供了一些线索,他开始全面调查这笔财宝。李波尔特经过反复琢磨,把藏宝地点限制在方圆30千米之内。李波尔特组织了一个规模不大的探险队,招募了一些当地的马塔贝勒人充当搬运工和挖掘工。可是当这些民工知道了他们要干什么的时候,一股脑儿都跑了。

也许是因为巫医的诅咒,李波尔特的探宝行动遇到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李波尔特并没有放弃,3年后,他又一次来到了那个地方,这次他带来了不同的魔法和护身符。当第一次出现令人恐怖的信号时,他环绕着那个地方用这些护身符做了几次仪式,来安慰他的队员。但事故还是发生了,一个Y形深沟非常奇怪地出现了塌方,压死了10个人。谁也弄不明白这个深沟为什么会发生塌方。同时,李波尔特也患了很重的心脏病,接着又发烧卧床不起。到了1934年,当李波尔特再一次准备去找宝时,新的麻烦又出现了。因为他的行动已经公之于众,想要从中分成的人把他给包围了起来。葡萄牙人声称,因为财宝是在属于他们的土地上,他们理应得到财宝的50%;德比尔斯矿产公司要75%,因为他们认为这些钻石和金块是从他们矿山上偷走的;伦敦教区社团要50%,因为这些财宝是属于马塔贝勒人的,而他们自认为是这个民族的托管人。

李波尔特认为,这么多的公司来纠缠着他,这大概是那些神秘的咒语在起作用,接下来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把那些深沟平掉,恢复原来的模样。可是,就在李波尔特毁掉那些图纸,把那块宝地平复如初的第二年,又有两位德国人在柏林发现了一个德国文件集,在那里找到了与罗本古拉财宝有关的材料,他们又沿着李波尔特同样的路线到南非去寻宝。可他们怎么也没有找到李波尔特曾经到过的地方。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发现或找到罗本古拉藏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