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第二轮伏击(1 / 1)

谁干的?

寒烽干的!

还有十几名老兵骑兵干的。

他们隐蔽在村外的树林和沟壑里。

寒烽最喜欢打击敌人的先头侦查骑兵了。

日军编制和行军习惯,很重视侦查,前面有骑兵数人到十数人,撒开了侦测地形,敌情。

寒烽等人埋伏着,让其他骑兵先离开。

等日军骑兵接近了村子,很自然的撒开了,向两侧深入侦查,这样,这样撞到了寒烽部队的枪口上。

出色的视觉能力,让寒烽充分掌握敌人动态,游刃有余,否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这样肆意游击。

日军骑兵分开,每一个拉开间距,二十多米左右。

这种队形,很专业,不容易被伏击中一举被全歼。

但是,也有弊端。

火力太分散。

看到敌人逼近,寒烽等人在沟壑里隐藏着,在旁边树林里还有几个战士。

等敌人到达相应的距离,树林里的战士先开枪。

那些兵,老八路,枪法很厉害的,有了鬼子三八大盖,枪法如虎添翼。

一阵乱枪,将敌人骑兵打掉了四个。

这边还有五个鬼子骑兵呢。

鬼子端的厉害,立刻反击。

向着树林齐射。

树林的隐蔽条件好,日军很重视。

我军战士一击命中,就不再反击,匆匆钻进树林深处,从另一侧骑上战马,逃之夭夭。

他们是诱饵。

鬼子骑兵以为中国军队逃跑了,马上纵马追逐。

他们不是冒险。

战友死了,被激怒了,必须报仇。

感觉八路军只有区区数人,打冷枪的干活儿,现在已经逃跑了,此时不追更待何时?

日军主力在身后,有恃无恐。

他们估计,八路军就是偷袭的,没几个人,就算还有人伏击,他们也可以在树林中勇敢抗衡。

日军骑兵对自己的枪法和勇气,相当自信。

这是日军的精锐部队的精锐,侦察兵。

况且,树林并不密集,规模也很小。

一些日军骑兵自信,可以在追击上,一口气击毙所有八路军。

一个鬼子骑兵,还有过一个人追杀五个国府军士兵的经历呢。

有时候,战场上的战斗,并非全是理性的。

反正,日军骑兵五个追过去了。

身后,还有敌人梯队的鬼子骑兵四人,奔驰而来。

再往后面,就是日军大部队了,相隔只有区区五六百米。

寒烽等三个战士潜伏着。

在非常浅薄的水沟里,头戴树枝编制的绿色草帽,完全隐蔽。

透视能力,使他能看清楚敌人的所有动向,还能绝对保护自己的安全。

敌人冲过去。

一面开枪射击,一面呼喊。

得,第二波的敌人骑兵四人,就相当大意了。

前面已经驱逐了中国军队,他们放心了,还是加快速度,连步枪都不拿下来!

寒烽等敌人到了二百米处,突然起来,喊一声,战士们一起射击。

一连串枪响,四名鬼子骑兵应声落马!

寒烽让战士用迫击炮架起来,对着敌人五六百米的步兵群猛轰。

一口气轰出五发炮弹。

这是这边留置的所有炮弹。

轰得鬼子那边鸡飞狗跳。

大量敌人趴下来隐蔽。

寒烽第一个撤退,其余战士赶紧收拾迫击炮,走起。

寒烽等人冲进树林里。

此时,五个鬼子骑兵听到炮声,枪声,感觉不对,返回来了。

寒烽身穿日军服装!

敌人骑兵往这边看,寒烽却开枪射击。

一枪,一个鬼子骑兵眉心中弹,身体一歪,从马背上栽下来。

“八嘎,你瞎眼了?”另一个鬼子骑兵大怒。

因为寒烽不仅穿着鬼子服装,还喊着日语!

仓促之下,鬼子能分清楚才怪呢。

敌人话音未落,砰,一颗子弹钻进了他的嗓子眼儿里!

鬼子真真正正吃了一颗花生米。

鬼子的脖子猛然摇晃,好像被谁在前面推了一把,仰面朝天,瘫倒在马背上了。

第三个,第四个鬼子,匆匆射击。

寒烽避弹动作,令人炫目地急速闪烁,一边开枪射击。

弹壳弹出,发出清脆的响声。

鬼子的子弹,从寒烽身边飞过,寒烽的子弹,却穿透了鬼子的眉心!

伪装撤退的八路军战士,有一个潜伏下来,在草丛中,用手枪向鬼子射击,将两个鬼子打下马来。

全胜!

寒烽等人趁着敌人步兵群混乱,冲进树林中,到了后面,骑上战马,离开了。

鬼子大怒,步兵群用迫击炮和掷弹筒,机枪对着树林猛轰猛扫。

乌烟滚滚,树木折断飞扬。

这简直是给八路军帮忙。

骑兵小队迅速逃走,跟上了那些主力,一行五十人,走起。

骑兵撤退的防线是东偏北,三十度角,奔驰出一段路径,又折向南边。

这是引诱敌人。

果然,激愤已久的日军大部队,丧失了对村庄的警惕,全力向村子东北方向追赶,少部分部队直接向村口大路奔去。

敌人上当了。

因为,普通伏击,村子和村外树林等地伏击,一旦开战,会同时进行,谁能知道,寒烽实行连续伏击?

村子外面,挖掘的泥土也做了一些伪装,铺垫上一些蒿草。

扎了一些树枝。

日伪军潮水一样涌过来。

等敌人到了村边几乎三五十米的距离,隐藏在村中的军民突然开枪。

一百多支步枪,十几支手枪,多挺机枪,掷弹筒和迫击炮,对着敌人猛扫猛轰。

近距离开枪,日军措手不及,顿时死伤几十人。

好像割麦子一样往地面上倒。

敌军大乱,慌忙匍匐隐蔽,就地还击。

村子有寨墙,还有墙外的很宽护城壕沟。

一些鬼子伪军奋勇冲锋,冲到护城壕沟前,傻眼了。

冲不过去。

没有棍棒木板,跳下去就别上来。

关键是,日伪军对村子毫无戒心。

之前他们经过这里,老百姓不是逃跑了,就是毕恭毕敬出来欢迎,任何一个村子的百姓,都很聪明,知道不能招惹皇军和皇协军。

这么密集的火力,是他们做梦都没想到的。

乱世之中,各地村民都有一些射击经验,村子中本就有很多猎枪,土铳,抬枪等防范土匪的武器,现在,更换了新式武器,村民们斗志昂扬。

二十名寒烽留下的老兵,经验丰富,掌控着机枪等重要武器。

善于使用交叉火力。

反正,日伪军惨了。

近距离冲到的鬼子和伪军,正在想办法,或者叫苦不迭,村子,从寨墙上下的枪眼里开始射击,还有手雷轰炸。

无奈,混乱不堪的日伪军只能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