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报是有很多种方式的,并不单单只有宁柏所说的成绩。
当然,对大部分俱乐部来说,成绩自然是第一位的。
冠军这个词,是相当沉重的。
一方面,有它背后所承载的荣誉,另一方面,就是它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了。
职业联赛发展到今天,在越来越专业化的同时,自然免不了接受各方资本的大力扶持。
而扶持的最终目的,想都不用想,大部分肯定是为了赚钱。
其实职业选手的情况也差不太多,毕竟职业他们也是人。
人嘛,总是得恰饭的。
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所谓的追逐梦想,本身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不管宁柏嘴上怎么说,心里还是会去在意,会去关注的。
因为说到底,他也只是个刚满17岁的孩子,又怎么可能真正地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呢?
只是很多时候,并没有在明面上表现出来罢了。
私下里,那就不一定了。
在和VG的比赛结束之后,宁柏对自己在采访时的状态其实很不满意。
为此,他不止一次地向别人取过经。
不过得到的回复,大都是“多经历几次,习惯了就好”之类的回答。
宁柏心里也知道,有些事情确实是需要慢慢适应的。
但采访这种事情,是公开的。
面对那么多观众,自己可不想出糗。
就好像比赛一样,呈现出来的一定得是最好的才行,至少也得让自己觉得满意。
可是正常情况下,是没办法对采访进行练习的。
毕竟得亲身去体验,因为心里明白的和现场表现出来的,有些时候是不一致的。
所以,最好还是能够有机会多尝试一下,哪怕只是熟悉一下面对镜头的感觉也好。
而眼下,这个机会就真的来了,只不过和宁柏期待的稍微有那么一点区别罢了。
不是采访,而是一档快问快答的节目——《皇话》。
这是俱乐部自己出品的,去年的时候已经出过一季了,现在筹拍的是第二季。
或许有人会想说,一个电子竞技俱乐部,怎么会想起来搞这种综艺性质的节目呢?
选手也是,不好好训练,参加节目不是耽误时间嘛?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对这个问题,得从多方面来看。
首先,还是之前说过的,职业选手也是人,不是机器。
就算是机器,也得需要休息和保养的。
而且一味地埋头苦干未必就能得到想要的,有时候劳逸结合,反而能够事半功倍。
其次,俱乐部组织这种节目,一来嘛,是为了宣传自己,二来嘛,同时也是为选手着想。
电竞选手,通常年纪都不会太大。
其中大部分人,都没有特别高的学历。
再加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游戏上了,很难说有其他的什么一技之长。
当他们不打职业了,能从事的工作其实是很有限的。
主播、解说,算是比较不错的选择了。
但想在这两个行业出头,也是需要一定实力的。
主播还好一点,解说对镜头感的要求就比较高了。
当然,以宁柏目前的水平来说,这两个,他一个也应付不了。
由于有合同的要求,直播偶尔还是会开一开的,但……
就效果而言,实在是不怎么理想。
这还是在有现RNG职业选手的光环加持下,如果丢掉这个光环,感觉根本就不会有什么人气。
实在是太闷了。
双排还好一点,至少有时候会和队友语音沟通一下。
单排的时候,大概直播两个小时下来,讲的话能有十句就不简单了。
所以,确实有机会还是要调教一下的。
咳,用词有误,应该是好好锻炼一下。
这个节目就是蛮好的机会。
而且快问快答这个游戏,其实也是一种促进彼此相互了解的机会。
毕竟有些话,现实生活中肯定是不会讲出来的。
所以,考验彼此感情(大雾)的时候到了。
由于今天是第一次录制,问题还算是比较正经的。
第一题:你觉得你是属于天才型选手还是努力型选手?
对这个问题,宁柏自然是果断地选择了后者。
就他自己的感觉,肯定是认为自己是努力型选手的。
用他的话讲,天才是用来形容最顶尖的那批人的,和他们相比,自己只能算是凡人。
唯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勉强地跟上他们的脚步,不至于被落后太多。
不过在其他人的眼里,肯定是不认同这种说法的。
毕竟宁柏的年纪摆在那,春季赛的表现大家也是有目共睹,怎么想都应该配得上“天才少年”这个称号的。
呃……好像还是有点勉强。
但也无所谓了,看看其他人的回答吧。
“我属于天才努力型选手。”
“努力型选手。”
其实都差不太多,小虎和小明其实都算是比较谦虚的。
至于严君泽的话,就更加……
“我属于愚笨型选手。”
感觉已经不是谦虚不谦虚的问题了,但这种事情也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和宁柏一样,都属于心病。
香锅就坦然多了,“两者都有。”
至于uzi嘛,好歹也是当年被称为“狂小狗”的人,现在虽然成熟了许多,但那份傲气还是在的。
“有一点天才吧,当时玩游戏的时候,上手算是比较快的……”
第二个问题: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