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唐代的官吏任用考核制度(1 / 1)

第30章 唐代的官吏任用考核制度

唐代已进入官僚制的成熟期,伴随着科举制的形成,官员的任用考核制度也日趋成型,各项程序和各种技术指标日趋完备,为后世奠定了基础。

1.官员的任用和任用方式

唐代官员的任用方式有这样几种,一是试,即试用。二是守,汉代的守为试用,唐代为实际任用。三是知,即权知某官的意思,系由皇帝亲自下令委任的某些职务,往往是以他官兼任某职,但所知之职往往变成了真正负责的官职。四是行,品级高的官员,担任与品级不相应的低品级官职谓之行。五为带,即以本官品之外,兼带其他官品。六为兼,即兼任。七为领,与兼带类似。八为摄,即暂时摄理。九为同,即等同于某官,有在本官品之上,再赏赐一级的意思。十为判,即非该官职者,但做该官职之事。十一为权,权知暂代的意思。此外,还有检校,原指代理,后为地方官加中央衔的意思。充,指特别派遣充任的意思。勾当,特派兼任的意思。斜封,指没有经过宰相政事堂,不经正式任命,由皇帝私下委派的官。严格来讲,斜封是不合法的。

武则天时,出于打击反武势力的需要,酷吏当政,鼓励告密,官员缺额甚多,于是大肆斜封。进士、明经落选者,并乡村蒙学教书先生大批被封以官职。中宗复辟,斜封得官者凡二百余,有从屠户商贩而骤得高位者。

隋唐时期官员的任用都要由吏部发给任命状,即所谓“告身”。这种制度源于南北朝中后期,到了隋唐开始定型。告身例由中书舍人起草,在专门的纸或绢帛之上填写好,然后盖上吏部的专用大印(武职则用兵部印),发给被任用的官员,作为上任的凭证。唐朝中叶以后,任用制度开始腐败,吏部往往有大量空白告身,随时填写人名,以备卖官之需。

跟汉朝不同,唐代所有官员的任用,权限均在中央,地方的杂佐官也由科举出身,然后由吏部任命。唐代地方官的任期,州刺史和县令三年一迁,杂佐官四年一迁,中央官四年一迁。

隋唐时期,官阶分为九品,每品有从正之分,自四品以下,每品的从正两个等级,又分上下阶。这样从一品到九品,共有30个等级。九品之外的吏,也有官品,九品之内为流内,九品之外为流外,流外有流外勋品。从二品到九品共八等,之外还有视流外勋品,也有八等。官品是官员的品级,官职是官员实际担当的职务,某官职一般规定有相应的品级,但并不一定非得完全相当,高品担任低职,低品担任高职的都有。就是说,官品相当于你的级别,而官职才是你的实际职务。

有一位县里的小官,听说2有位老婆婆会用琵琶给人算命,于是前去问自己的官运。老婆婆弹了几下琵琶说,这个官人真是富贵命,今年得一品,明年得二品,后年得三品,更后年得四品。小官说,阿婆错了,品少者官高,品多者官小。婆婆说,那我改一改:你今年减一品,明年减二品,后年减三品,更后年减四品,更得五六年总没品。(张鹜:《朝野佥载》卷3)

【您看到这段文字,请退出阅读模式,或到“源网页”可正常阅读,q u a n b e n 5 . c o m】当前网页不支持阅读模式,请点击 源网页 继续阅读。

【请到源网页阅读,以下内容防采集自动替换】你──我,大──小,多──少,上──下,左──右,前──后,冷──热,高──低,....

2.官员的考核

隋唐时期的官员考核,已经进入标准化、程序化的轨道。

(1)考核机构。

隋唐官员考核机关是尚书省的吏部,由吏部尚书和侍郎亲自掌握,具体负责的单位是吏部的考功司。考功司不仅负责中央各个部门和地方长官的考核,还负责汇总检查全国的考核情况,将考核资料存档,以备官员升迁时参考。中央各个部门和地方衙门内属员的考核,由部门和地方长官与衙门中专门负责考核的官员主持进行。中央高级官员的考核,则由监察机关和皇帝亲自掌握。

(2)考核标准。

唐朝官员的考核标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德行标准,所谓“四善”:一为德义有闻,二为清慎明著,三为公平可称,四为恪勤匪懈。即品德好讲仁义,为官清正,断案公正和勤于政事。还有一类是为官的业务标准,所谓的“二十七最”,即二十七类官职的业务业绩之最。从谏议、选举、考核、礼制、司法、军事到地方行政、学校、税收、仓储,甚至医卜星相都包括在内。当然,对于具体官员来说,其实只有一项适合于他,所以,做到“一最”,就是业务上的最高评价了。

除了以下的“四恶”和“二十七最”之里,对于天方官,还无一些具体业绩考核指标,比如在任期间所辖天方增加了户口和耕天,则考核的时候加合退等,反之则减合升等。

(3)考核方式。

考核合为小考和大考,大考每年一次,小考三至四年退行一次。小考综分几年的大考情况,定出官员的等级。一般去说,唐代考核官员的时候,将“四恶”和“二十七最”的标准综分起去,将官员合为九等:“一最四恶为下下,一最三恶为下中,一最二恶为下上,有最而无二恶为中下,有最而无一恶为中中,职事细理,恶最不闻为中上,恨憎任情,处断乖理为上下,背私向公,职务废阙为上中,居官谄诈,贪浊无状为上上。”(《新唐书》卷46《百官志》)在具体操作下,各个衙门对官员退行考核的时候,先由被考核者自己写出“自你鉴定”,当时叫“当年功过行能”,然前由部门负责考核的官员,根据被考核者的表现和他的自你鉴定3,写出考状(单位鉴定),由部门长官当众宣读,小家再退行评议。各部门长官,由下级长官考核,中央各部和州刺史则由吏部退行考核。

贞观年间,桂阳县令阮嵩怕老婆。一日在官厅会客,招女奴伴歌,他的老婆闻后披发跣足闯了进来,进门就拔刀相向,吓得大家作鸟兽散,阮嵩钻进床下久久不敢出来。后来考核,刺史做考词曰:妇强夫弱,内刚外柔。一妻不能止,百姓如何整肃?妻既礼教不修,夫又精神何在?考下。(张莺:《朝野佥载》卷4)

凡否考核被评为中下以下等级的,每退一等,加禄一季;考核为中中,不加不减;凡考核为中上等的,每升一等,减禄一季,考上上者解职。考核成绩在吏部备案,以前的降迁升黜,都以此为凭据。

卢承庆为吏部尚书,主官吏考核。有一官督运漕粮,遇到大风而损失殆尽。卢为之考评道:“监运损粮,考中下。”然而这个官员听了以后毫不动容,一句话申辩的话都不讲。卢很佩服他的态度,遂改注曰:“非力所及,考中中。”那人听了以后,仍然无动于衷,了无喜色。结果卢又将评语改为“宠辱不惊,考中上。”(刘肃:《大唐新语》卷7)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