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考一评(Ⅰ)
两考一评?(一)
和陶莉告完别,互道晚安之后,林寒回到宿舍,开始整理思绪。
已经不是能够慢慢回味圣诞冷餐会的时候了,虽然他有很多感慨,诸如讶于自己竟然参加这样一个“联谊会”的心情,但时间很紧迫,他必须赶在元旦来临之前,做好一些准备。
不打无准备之仗,林寒是个善于做计划的人。他虽然时常因为一些小聪明导致了自以为是,但对于人生的规划可是从不含糊的,尤其到了这个新旧交替的年末重要时节,来年的各类计划,甚至包括未来几年的发展大方向的定夺,都需要在这个时候仔细考虑,分析清楚,更何况公司里也一定会考察你一份“工作计划”。
只行动而没有指导思想,会使得很多努力都白费了力气,没用在重点上,难成大事,淡然有了思想也不能缺少行动去贯彻,这个道理大家也都知道。不过很多人经常会说,总是列计划有什么用,能坚持下去吗?
其实不应该这么看。列出了计划,哪怕没有做,至少心中有数,不管做什么潜意识里总会或多或少的向计划靠近;至于坚持,列出一个月的计划,哪怕坚持了三天,也比一天都没做的好,而且可以在一个星期之后重新再列一份计划,让自己不停的坚持三天,如此的话,每一点点小小的坚持和改变,都会足以让你在数年后,产生深远的影响。不见其涨,日有所增,所谓计划行动,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可是计划要怎么做呢?稍有点上进心的人其实都会焦虑自己的未来发展,他们也思考,不是不去想,但常常想不出来一点头绪,每次想了一会儿就觉得乱,无从下手。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忘了更重要的一点,总结。
不对自己先前做过的种种事情做完好好的总结,又如何能列出自己发展的计划?
这一年自己究竟做过些什么事,哪些事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哪些事情违背了年初时的构思,需要一清二楚;自己的Xing格有哪些不足,自己的品行还有哪里需要完善,这些,也都需要去总结,只有在日常生活里,时常注意自我总结和自我反省,才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不为求“成大事者”,只为求“不恍惚此生”。
林寒就是一个经常总结和自我反省的人,他有写笔记的好习惯,因为“好记Xing不如烂笔头”。但在他看来,笔记和日记完全是两个概念,记,不是为了记下每一天,更不是每一天都要记,而是在某一天做了什么重要的事情,或是将要做什么重要决定,又或是很长时间没有思考自己的时候,就需要静一静心情,然后摊开笔记,好好的写一写这些事情。
很多人不屑于此,就像不屑于记账一样。是的,我们身边会有很多不记账也很富有的人,但记账的人,一定比不记账的人更善于利用财富,并且规划他们的未来生活。
写笔记总结和反省自己,也是这样。
于是,林寒坐在桌前,认真地翻阅起这一年来记下的点点滴滴感悟,然后用心地开始总结起09年,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
两考一评?(二)
战斗来的似乎比预想中的要早,就在林寒做完总结,事隔两天后周一的中午,蒋钦明就突然来到办公室大开间里,宣布下午考试的消息。顿时办公室里像炸开了锅。
考试,多么让人怀念的一件事了,但细细回想,他们这一群新人也不过才刚刚离开校园五个多月的时间罢了。可只是短短的五个月,已让人感到完全忘却了曾经的校园生活,仿佛已经是多少年前的事了。考试,这本是作为学生,十几年来不停面对,不胜其烦的一件差事,现如今,又闻“考试”二字,却让几人感到无比亲切。这种感动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名状的情感,而是混杂了这近半年来职场生涯的颠簸与纠结。
然而,对于已在职场饱经风霜的老同事们来说,考试可就完全是另外一种体悟了。全然不是回味的亲切,更多的是玩味的无奈。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要来考试??所以许智粼的做法是很经典的,即使闭卷,他知道这些人还是会抄,不当回事儿,真把他们召集起来找个人监考,也难免会出现“破罐破摔”,反而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索Xing开卷更好,既不伤人,也总能起到一些学习的作用,并且最后的成绩,也比较“好”给。
可是他们几个新人可就不敢这么随便了,林寒虽然心里明白,但思想上还是很重视的。并不能因为知道是走个过程,就不认真对待。天晓得许智粼是不是就对自己这五个人不是仅仅走个过程呢??现在还不是做“老油条”?的时候。
一共五张试卷,正反两面都有题目,考查的知识当然是紧紧围绕工作内容展开的,数据库的Cao作,查询,基础知识,网络的IP地址,规划,设计,然而其中有一题却把大家真的都难住了,那就是弱电系统的分类。给出一副大楼的剖面图,让你分别指出其中每一小块分别是弱电系统的哪个子系统。
这倒挺新鲜!毕竟大家都不是学楼控楼宇自动化的。起初办公室里还是相当安静,只能听见翻试卷和笔尖摩擦的声音,但是随着时间的一分一秒过去,老同事区的隔间里便开始传来“交流”的声音,随着参与“交流”的人数越来越多,声音越来越大,及至最后,直接可以听到“把你的答案发给我”这样的话来。但五个新人依然不敢造次,一声不吭地闷在那里认真答题。
可是这一题真的答不出来也不好啊,因为老同事们全都“答”出来了!人一急,就会显出真Xing情,秦岚动了。她悄悄的利用局域网聊天工具成功的要到了答案,但却没和另外四人分享。这很正常,这不仅是一场明争暗斗,同时也能冠以堂而皇之的借口,许总说过不让互相抄。
林寒倒是也不在乎,因为他也没有分享,百度用到出神入化,还会有找不到的答案??开卷嘛,当然得物尽其能。
而至于陶莉,程芮洁,还有张磊,考试期间都没有说过一句话,想必,都各自找到了方法。
这,就是考试。?!!
两考一评?(三)
才没有人会等到时间结束才去交卷呢,老同事们看各自都写得差不多了,便一拥而上将试卷全塞到了王斌的手上,而这边林寒也顺势站了起来,示意大家交卷。在一阵簇拥之下,两考一评的第一场战斗,其中一考的考试,就算完结了。
虽然之后的结果正如林寒所料,季建国即使没有参加考试也依然是最高分,但他自己则是最低的76分,颇让他心里有点不乐,分数最低当然不乐,其二是因为有点担心会影响到最后的“定岗定级”。当然,这已经是两个星期之后的事了,眼下,谁都还不知道考试成绩呢!
考试刚结束没多久,所有人便收到公司群发的短信,通知查看内网邮箱。
邮箱里赫然躺着三封附件。邮件正文很简单:根据公司要求,请各位同事认真填写自评表和民主评议表。个人述职报告请按要求的排版格式,认真填写。确认无明显错误后,请连同评议表一并发至各主管邮箱。
好家伙,真实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附件里两张表格一份文档,时间已近下班,林寒匆匆看了一眼,便拷贝进U盘里,带回了家。
吃过晚饭,稍微和家里人闲聊了两句,他便抱坐在电脑前,琢磨起这两份评议表。
评议表做得很好,评议项目多达25个,各项分值又分别为:优秀(5分),胜任(4分),合格(3分),不合格(1-2分)。自评表和民主评议表从项目和分值上来说是一样的,只是评的对象不同罢了。
“连蒋工和季老爹的名号都在里面,这让我要如何打分呢??”林寒开始烦恼起来。这打分,实在是一门学问,尤其还不是“不记名式”的。要如何打,才能既不得罪人,又显得很好看呢??这事儿还不能找人商量,只得自己慢慢摸索。
如果真要按照实际情况来打分,那根本就没办法给分。首先你并不了解别人每天都做了什么,不可能每天都盯着别人看他在做什么,是否胜任,何况这也不该是你要做的事;其次,自己是个新人,相对于自己来说,比照所以评议项目,部门里的每一个老同事都是胜任的乃至优秀的,你说他不优秀,不就等于在说许智粼眼神不好吗??
所以想来想去,林寒决定,首先给除了自己这批五个新人外的所有人,都打上满分,然后再对自己五人有针对Xing的评分。
快速的复制粘贴完“满分”以后,开始思量起包括自评在内的新人打分。
不能给自己打太高,超过95分,那是肯定不行的!你完全摸不清楚领导认为的“胜任”和“优秀”是什么水平;也不能打太低呀,低于80分肯定显得太差,也明显有点假,并且说不定领导反而认为你虚伪或是太自卑。
于是看着各个项目来来回回地加加减减,林寒先凑出了一个90分。以此为基础分,五个新人还不能相差太多,大概浮动1-2分就不错,同时为了显示有差别,又不让自己成为最差的一个,要拉上两个和自己同分,再弄出两个稍微冒尖的。
所以,最终林寒给出了这样的评议分数:
张磊:93分,秦岚:94分,程芮洁91分,林寒92分,陶莉92分;
其他所有人,一律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