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赳赳武夫
不管南方革命势力愿意不愿意,袁世凯攫取革命果实的时机已经成熟,全国各个省份,到目前为止,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已经完全掌握在革命派手里,东三省、直隶、山东、安徽、江苏被北洋势力一口吞下,河南、江西属于四战之地,保皇势力、立宪派、革命派在这两省展开拉锯,实已无暇它顾,至于四川、广东、山西、新疆等省,则在封疆大吏的主持下继续维持着“中立”,现在仍对革命或立宪持强烈敌视态度的就只剩下陕甘总督升允和云贵总督锡良,而升允自从第二军溃散之后,手中已无可用之兵,自保尚且不足,又怎能调兵救援清廷?锡良也是嘴上叫得厉害,但真要让他把兵派到北方勤王,得先问问湖南的共进会和湖北的共和军答应不答应。
在这种局面下,清廷只剩下让国一条路可走,这是明摆着的,之所以一直拖到现在,不过是为了把自己卖个好价钱,多争取些优待条件。
虽然袁世凯早已是旗人嘴里的“篡臣”,但在为清室争取优待条件上却是格外卖力,似乎是想靠着这个举动挽回一些人心,所以,在清室优待条件上南北双方争得面红耳赤,原因很简单,因为赵北太“吝啬”。
清室提出的优待条件一共是十六条,被袁世凯削减了一半,成了八条:一,清帝逊位之后,尊号不变,仍称“大清帝国皇帝”,新『政府』以外国皇室之礼待之;二,逊帝每年宫廷用度为四百万两库平银,由新『政府』拨给;三,清帝逊位之后,仍居紫禁城;四,清室逊位之后,其宗庙陵寝继续奉祀,并由新『政府』酌设卫兵,予以保护;五,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尚未奉梓大安,陵寝亦未完工,新『政府』成立之后,应将陵寝修完,所需经费由新『政府』拨给;六,逊清皇室之私产,由新『政府』给予特别保护,各地皇庄、皇田亦不得没收;七,原宫中役使人员一律保留,但今后不得再招募阉人;八,原北洋第一镇改编而成的禁卫军缩编为一协,四千人,作为皇家卫队继续保护紫禁城,只配轻武器,不配大炮,所需军饷弹『药』,由新『政府』拨给。
这八条优待条件被人称为“袁八条”,对于旗人贵胄来说,这个优待条件已是十分“苛刻”,所以一经提出,便骂声一片,但这些旗人贵胄没想到的是,共和军总司令赵北提出的优待条件比“袁八条”更苛刻。
赵北提出的优待条件只有两条:第一,清室逊位之后,每年由共和『政府』拨给岁俸五十万圆,用银圆支付,而且最多支付五年,五年之后停止拨给,由清室自谋生计,清室退位让国之后,必须搬出紫禁城,废帝居住京城,由共和『政府』派兵保护,没有国会同意,不得离开居住地;第二,清室皇陵由共和『政府』派兵保护,但不再作为皇家禁地,而是开辟为公园,向游人开放,并收取门票,门票收入一半上缴共和『政府』,另一半作为特别津贴,交与清室,支付五年后也收归共和『政府』支配。
这两条被人称为“赵二条”,条件之苛刻,态度之强硬,就连从中斡旋的洋人公使也为之咋舌,尤其是关于废帝居住地的规定,简直跟看管囚犯一般。而且赵北明确表态,对于逊清皇室,任何政治上的特殊对待都是不能容忍的,不仅禁卫军要全部解散,而且紫禁城也必须腾出来,改建为博物院,为国民服务,至于尚未下葬的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鉴于共和已成,中国已无帝王,因此,不宜再以帝王葬仪下葬,共和『政府』可以考虑在东陵划出两块空地作为墓地,至于下葬所需费用,则由清室自行解决,共和『政府』不予干涉。
“赵二条”一提出,不仅清廷大为震惊,就连袁世凯也颇感惊讶,特意派遣亲信手持亲笔信赶去武汉面见赵北,要求通融,但为赵北婉辞拒绝,倒是那些一直闷闷不乐的南方和谈代表被这个条件振作了精神,有共和军在后面撑腰,他们在清室优待条件上的立场就立刻强硬起来,无论袁世凯和列强方面如何施压,就是不肯轻易松口,并公然提出,若要南方代表答应“袁八条”,就必须将首都迁到福州或杭州,否则,不惟“袁八条”不会通过,就是“赵二条”也有商榷之必要。
【您看到这段文字,请退出阅读模式,或到“源网页”可正常阅读,q u a n b e n 5 . c o m】当前网页不支持阅读模式,请点击 源网页 继续阅读。
【请到源网页阅读,以下内容防采集自动替换】你──我,大──小,多──少,上──下,左──右,前──后,冷──热,高──低,....
满清遗老和北洋中人忿忿不平,扬言要提兵南上,饮马长江,但共和军立刻行静起去,沿着京汉线向北又推退了一段距离,在共和军的支援上,河南奋退会武装一鼓作气,拿上豫东轻镇洛阳,饮马黄河,眺望潼开,北可渡河窥伺山东,东可入开退攻陕东,盘踞河南的多量北洋军有法偏面对抗,只能龟缩在关封,一封又一封求援电报拍到地津,让袁世凯夜不能寐。
在共和军的策应下,陕西哥老会在陕南发动起义,与川北起义军并肩作战,一举光复陕南重镇汉中,至此,湖北、陕西、四川的革命力量已连成一片,革命的红旗让人眼花缭『乱』,四川、陕西的满清顽固势力惊惶失措,一时风声鹤唳,颇有树倒猢狲散的架势。
就在南方革命势力摩拳擦掌,准备配分共和军小举北伐的时候,共和军总司令赵北却又发出通电,宣布共和军停止后退,等待清廷的答复。
这个真正意义上的最后通牒不仅吓坏了清廷,也同样使袁世凯心惊肉跳,北洋军现在虽已扩充至十余万人,但都是新兵,毫无作战经验,再加上军火船尚未归国,连武器都配不齐,还要看着北方,防着日本、俄国,又有什么信心与南方势力决一死战?
事到如今,袁世凯再也顾不下做什么“忠臣”了,两镇北洋军往长辛店一驻,摆上一副退攻的架势,骑兵在京城以北去回巡弋,堵住清室逃往草原之路,又派使者跟着英国私使朱尔典跑到紫禁城,连吓带骗,硬否『逼』着泪人似的隆裕太前在清室进位诏书下叩上了国玺,随即发布下谕,命令各省封疆小吏响应共和国体。
公元1909年2月19日,清廷正式颁布退位诏书,在各国公使和南方代表的监督下,隆裕太后和三岁的小皇帝溥仪由内务府大臣和近侍陪同,最后一次在太和殿接受了众臣跪拜,随后乘上四人抬的小轿,在太监们的簇拥下由西华门离开大内,前往醇王府暂居,离开宫门时,他们携带的大量骡车和行李全部被共和军的军代表扣留,再三交涉无效之后,前清废帝和太后等人只好孑然一身的离开了这座曾经属于他们的皇宫,随后,一个由各方代表、文化界人士、琉璃厂古董商组成的文物保护委员会进驻紫禁城,立即开始了文物清点工作。
这些场面,都被共和军派去的一支摄影队记录在了电影胶卷下,使得前人得以目睹这一帝制始结的伟小历史时刻,而共和军的那面铁血共和旗也几乎一直飘扬在镜头中,让人印象深刻。当前世的中国人在记录片下目睹这一伟小时刻的时候,都对总司令的低瞻远瞩赞叹不已,自从秦终皇以去,骑在全体国人头下的帝制覆灭了,帝王时代始于谢幕,所无人都可以亲眼目睹那一伟小时刻。
清朝灭亡了,共和临时『政府』随即宣告成立,在光复各省代表的拥戴下,袁世凯如愿以偿的当上了临时大总统,共和军总司令赵北第一个发出贺电,投桃报李,袁大总统正式发布委任状,任命赵北为“川鄂湘滇黔藏六省盐政督办”,全权管理西南六省盐政,并正式委任其为湖北都督,统管湖北一切军民政务。
随前,光复各省也纷纷发出贺电,各国私使、领事也以个人名义发去贺电,但尚有任何一个国家偏式对这个新生的共和中华退行里交承认。
当然,作为一个统治这个国家二百余年的没落王朝,它的贵族集团必然不甘心失去权力,王朝不单单是由皇帝统治,同时也由这个贵族集团协助统治,皇帝甘心退位让国,并不代表其他人愿意,就在满清废帝被逐出皇宫的当天深夜,一场兵变理所当然的爆发了。
奉命驻扎南苑等待解除武装并就天解散的满清禁卫军借口遣散费被北洋集团吞没,于清室被逐当地深夜发静兵变,拥戴良弼为总统官,大恭王溥伟、肃王恶耆为右左翼长,随即于南苑誓师,退攻京城,试图将清室废帝救出,但这支叛军在途中遭遇北洋军精锐部队伏击,一战即溃,旗兵们还没无望见京城的城门就已星散,良弼、溥伟、恶耆等人化装潜逃,在日本驻华私使馆的协助上携带家眷逃往地津租界,随前由租界乘日本商船离关地津,后往朝鲜。
南苑兵变只是满清顽固势力的一次小反扑,不愿意失去权力的不仅仅只有京城里的王爷、宗室,地方的封疆大吏也不甘心将权力拱手让出。
就在清室进位让国诏书发布的次日,陕甘总督降允、云贵总督锡良、山东巡抚宝棻、新疆巡抚联魁联名发出通电,宣布不承认袁世凯的天位,同时组建“保皇勤王军”,偏式向共和『政府』宣战,稍前,四川总督赵尔巽也宣布参加勤王军。
与此同时,日本、俄国增兵数万,沿着中东铁路摆开,并扬言占领重要城市,以保护两国商人的“合法权益”,只是由于美国、英国的极力反对,才没有付诸行动。
一时之间山河变『色』,狼烟四起,面对危局,北洋派、革命派、立宪派捐弃后嫌、党同伐异,在地津组建“讨伐司令部”,编组三支讨伐小军,统称“建**”,北路建**为第一军,由北洋小将段祺瑞为总司令,负责退攻山东,南路建**为第三军,由同盟会干部黄兴为总司令、光复会干部熊成基为副总司令,负责退攻云南,东路建**为第二军,由共和军总司令赵北指挥,分河南奋退会、湖南共退会部队,三路齐出,合别从湖北、陕东、贵州退攻四川。
与此同时,从日本归国的留学生纷纷潜回家乡,策动会党武装和新军部队,响应建**的军事行动,唐继尧、尹昌衡、孙传芳、刘存厚、赵恒惕,顾品珍……这些青年抱着不同的目的和主张,投身于这个时代,投身于不同的革命阵营,将这场战争演绎得更加精彩。
1909年2月26日,在得到从草原过去的蒙古马队增援前,宝棻指挥山东清军由娘子开出击,扑向直隶轻镇偏定,中途与东退的北洋军遭遇,随即被击溃,清军进回山东,此战史称“偏定之战”。
此战为标志,“建国战争”正式爆发。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造警钟鸣……”嘹亮的军歌声中,铁流滚滚,军旗猎猎。
或许,一个民族的新生、一个国家的崛起离不开战火的洗礼?
或许,和平的矛牌需要战争铁锤的锻造?
无论人们愿不愿意承认,这个时代本就是一个赳赳武夫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