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战,对于大多数波兰士兵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因为这个时代的战争很少有敌人会在失去城墙堡垒的外围防御体系后,坚持在房屋街巷间继续战斗,巷战对进攻方来说是一场惨烈的消耗,但对于守城方来说又何尝不是血腥的绞肉机?
更何况,在巷战中,进攻方的士兵天然的心理上存在优势,因为他们觉得城防已破,胜利已经近在咫尺!
反观守城方的士兵,则在城破之际,惶惶不安的为杀一个或几个敌人士兵拼搏,丝毫看不到取胜的希望,此消彼长之下,巷战中守城士兵的士气自然无法跟攻城方相提并论,自然而然的,激烈的巷战也就打不起来,即便守城的指挥官们想要进行这种让敌人流尽鲜血的巷战。
正因如此,古时候的战役中很少发生城中的巷战,兵力上往往占据弱势的防守方,最大的士气心里依靠是坚固的防御工事和高大的城墙,而不是一排排低矮的民居!
可惜,波兰士兵们并不知道,在太平军士卒眼中,这方面的心里劣势完全不存在,而且太平军比即将取胜的波兰士兵士气更加高昂!
克雷什托夫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点,他带队从主干道攻向贝舍夫小镇城镇中心广场时,大队人马总是会受到四面八方无处不在的骚扰,太平军士卒人手一把甚至两把火枪,在巷战中可以依托房屋的视野遮蔽轻而易举的接近波兰士兵开火,把波兰士兵打的心惊胆颤。
克雷什托夫知道这种状态下,就算波兰翼骑兵死光了也未必能全面占领贝舍夫小镇彻底歼灭太平军,他只好无奈的下达了烧城的决定。
历史上各大攻城战中之所以城市总是会被燃起冲天大火,不是因为进攻方嗜杀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