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康熙那时候,一场老吓人的皇位争夺大戏 ——“九子夺嫡”,就这么轰轰烈烈地开场了。皇位就一个,可九个阿哥跟疯了似的,全扎进这权力的大漩涡里。
这九个主儿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还有十四阿哥胤禵 。
一开始,太子党是以胤礽为首,这小子可是康熙亲自封的皇位继承人,名正言顺的,那优势老明显了。可他自己不争气,大好形势下,一个劲儿地干蠢事儿,活生生把自己前程给毁了。
再看八阿哥胤禩带的八爷党,那势力也老强大了。胤禩这人贼拉精,老谋深算的,不少大臣都夸他 “八贤王”。他天天琢磨著给太子胤礽下套儿,胤礽也傻,没几下就中了招。但胤禩忙活半天,最后啥也没捞著,竹篮打水一场空。
反倒是有 “冷面王” 称号的四阿哥胤禛,他就聪明了,在一边看着太子党和八爷党掐架,自己隔岸观火。胤禛一门心思为大清好,可劲儿给康熙排忧解难,慢慢地就入了康熙的眼。
还有那个深受康熙宠爱的大将军王十四阿哥胤禵 ,其实他根本就不是当皇帝那块料。就这么著,康熙最后选了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这故事还得从乾清宫说起。这乾清宫就在紫禁城中轴线上,那叫一个庄严肃穆,气势老雄伟了。一迈进殿里,就感觉这地儿又宽敞又深邃。那柱子老粗了,顶天立地的,稳稳当当撑著那老大的屋顶。地面铺的金砖亮得能照出人影儿,拿手一摸,又光溜又温润。殿里布置得那叫一个典雅庄重,正中间摆着个宝座,后面是金碧辉煌的屏风,上头还挂著康熙亲手写的匾额。
这乾清宫见证了老多历史大事儿,朝代的兴衰,皇帝的权谋啥的,都在它眼皮子底下发生。它就那么安安静静地立著,好像在跟人念叨以前的那些事儿,有风光的,也有糟心的。
公元 1707 年,正是夏天季节噷替的时候,天上突然一阵电闪雷鸣,那雷响得跟龙叫唤似的,闪电把宫里都照亮了。这雨也下得邪乎,跟天河开了口子似的,可劲儿往下倒。黄河水位 “蹭蹭” 往上涨,河南、山东那嘎达好多堤坝都顶不住了,就跟纸糊的似的,“哗啦” 一下就决堤了。
那洪水跟猛兽似的,把老多土地和房子都淹了,在大自然面前,这些东西都显得老渺小了。好多老百姓都没了,差不多有上百万的灾民像没根儿的浮萍似的,到处流浪,没家可归。
这时候,康熙皇帝正拿着一串宝贝珠子,在乾清宫里来回溜达。大殿下面,几个阿哥和一帮大臣两边排著,都规规矩矩地跪着,等著康熙训话呢。
可康熙半天都没吱声儿,为啥呢?原来康熙眼睛一扫,发现乾清宫里少俩人。一个是太子胤礽,这小子正躲在假山里头,跟他小妈郑春华干那违背人伦的丑事儿呢;另一个是四阿哥胤禛,他在户部正专心清算账本呢。
大概过了五分钟,太子胤礽跟丢了魂儿似的,第一个赶到乾清宫,还想蒙混过关,结果被康熙逮了个正著。
“胤礽。” 康熙沉着脸喊了一声。
“儿臣在。” 胤礽赶紧应道,心里头估计慌得一批。
“你身为太子,说说这事儿咋整?” 康熙盯着他,眼神跟刀子似的。
要说胤礽能在太子位上待三十多年,也不是吃干饭的。他立马就给出个大家都能想到的主意:“当务之急,那必须得赶紧救灾,把河堤修好。”
“咋救灾?咋修堤?你给我说清楚咯!” 康熙追问道。
胤礽跪在地上,吭哧瘪肚的,就跟喉咙被啥掐住了似的,半天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这时候,八阿哥胤禩嘴角微微一扬,露出点儿旁人都不太容易察觉的笑,开口说道:“从古到今,水灾那是常有的事儿,可没哪个皇帝能像您这样,一门心思为国家为老百姓着想。这次水灾突然来,那都是天意,跟父皇您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您可别太自责了。”
十三阿哥胤祥一听,那可就不乐意了。他眼睛瞪得老大,跟被惹毛的狮子似的,大声吼道:“你可别忘了,康熙四十三年,黄河也发过一回大水。”
novel九一。com
胤禩被十三弟这么一质问,稍微琢磨了一下,就有了回应:“1704 年确实闹了水灾,当时各地督抚为了从国库骗银子,故意把灾情说得可严重了。本来 100 多万两银子就能解决的事儿,最后花了 300 多万两。所以儿臣觉得,这次灾情说不定不像奏折上报的那么邪乎。”
九阿哥胤禟赶紧在旁边附和:“八哥说得太对了。”
胤禩接着滔滔不绝地说:“儿臣觉得现在最要紧的有两件事儿。第一,赶紧给灾区旁边那些省份下旨,让他们麻溜儿地调粮食往灾区运;第二,马上给户部传旨,从国库拨银子,赶紧抢修河工。”
乾清宫里那帮大臣听了胤禩这话,都觉得这主意听起来还不错,是个好办法。但他话里话外好像在说灾情被夸大了,花不了多少钱。他到底憋著啥坏心眼儿呢?又想藏着掖着啥呢?这时候,大家伙儿都在那儿绞尽脑汁,心里头暗自琢磨。
就在这时候,就见一个人昂首挺胸,大踏步走进殿来。原来是四阿哥胤禛,他潇洒地把雨衣扔给御林军,大声说道:“儿臣胤禛有话启奏。” 他为啥缺席朝会呢?一直在户部清查账本呢,而这恰恰是老八胤禩想藏着的事儿。清朝的户部,就相当于现在农业部和财政部合一块儿,一直是胤禩管着。可经过胤禛仔细一查,三年前发完水灾,现在灾区旁边那些省份根本就没啥余粮,自己都顾不上自己,更别说调粮去救灾了。从国库拨银粮去抢修河堤,那更是想都别想。为啥呢?各省这些年一直拖欠缴税,那些王公官员挪用库银的数额,竟然高达上千万两,现在户部的账本上全是白条子,根本没钱。
康熙听完,忍不住爆了句粗口:“啥玩意儿?” 整个人 “噌” 地一下,跟弹簧似的从座位上弹起来了,气得头发都竖起来了。
胤禛接着说:“现在户部能拿出来的库银,满打满算还不到 50 万两。又得赈灾,又得修堤,这点儿钱,那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至少还缺 200 万两。这是详细清单,皇阿玛您瞅瞅。”
康熙脸色一变,瞅瞅胤礽,又把目光转到胤禩身上,心里头估计在骂:好你个大清盛世,让你们几个玩意儿搞得跟蝗虫啃过的稻田似的,一片狼藉,心疼得我呀,跟刀割似的……
这时候,在这么多大臣面前,康熙那脸都红了,尴尬得让人都不忍心看。
胤禩在朝廷里一直都被叫做 “八贤王”,平时待人那叫一个温和谦逊,就跟春天的太阳似的,暖烘烘的。他拿仁义当诱饵,没少收买人心,当然也包括银子。那些王公官员来借钱,他来者不拒,全借。也就是说,他拿着国家的钱给自己拉势力,自己势力越来越大,可户部的家底儿却越来越薄,就跟风里的蜡烛似的,摇摇晃晃的,马上就要灭了。
康熙看完账本,气得火冒三丈。前两年把国事交给太子管,还有一帮阿哥帮忙,没想到现在整得千疮?孔,跟个破渔网似的。但事儿都这样了,又能咋整呢?只能先把眼前这火烧眉毛的难题解决了。
太子出的主意,谁都能想得到,一点儿实际用处都没有,就跟一阵风似的,吹过去就没了。
胤禩呢,话说得倒是好听,跟黄莺唱歌似的,可结合国家实际情况一看,那就是镜中花、水中月,根本不顶用,就是瞎白话。
就胤禛能根据国家实际情况,想出个靠谱的办法。
康熙把账本一扔,像个泄了气的皮球,说道:“胤禛,你说!”
“儿臣觉著,马上拨出库银 40 万两,在直隶那嘎达找富户买粮食,麻溜儿地往灾区运,先解了这燃眉之急。剩下不够的部分,马上派钦差去江南,想办法筹款买粮,好让灾民能过冬,?时赶紧把坏了的河堤修上。”
胤禛这方案,在胤禩的基础上,把最难搞的银子问题给解决了。
康熙听完,点了点头,反正也不用自己亲自去忙活这些事儿,至于钦差派谁去,再慢慢商量呗。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