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就短短一天的工夫,八爷那可真是手段了得,眨眼间就把两营兵权牢牢攥在手里,还顺顺当当策反了隆科多。好家伙,一切就跟按著八爷提前写好的剧本似的,有条不紊地往前推进。
第二天大清早儿,雍正美滋滋地牵着乔引娣的手,望着天边那刚冒头的朝阳,心里头那?一个甜蜜,就跟吃了蜜似的。可他压根儿就不知道,马上朝堂上就要掀起一场惊涛骇浪,那局势凶险得就跟走钢丝似的。
之前呢,弘昼这小子被三哥弘时一通忽悠,迷迷糊糊地就跑去给人做了证。可在回来的路上,他越琢磨越不对劲儿,心里头直犯嘀咕,寻思著得找个人说道说道这事儿。
这不,弘昼一见到十三爷,赶忙规规矩矩地请安:“侄儿给十三叔请安了,有句话,侄儿不知道当讲不当讲。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防务,都让诸位王爷共管了。”
您还别说,这历史上啊,好些个重大事儿,往往就因为一个念头的差别,整个走向就彻底变了。在这 “雍正王朝” 的世界里,弘昼这一举措,说不定就是改变历史的关键转折点呢。
十三爷一听,心里 “咯噔” 一下,赶忙叮嘱弘昼,着急忙慌地说:“你赶紧去告诉皇上,就说我病重,得找太医瞧瞧,可记住喽,这事儿绝不能告诉第二个人。”
弘昼赶忙应了好几声 “是”,转身就麻溜儿地走了。
再说那澹宁居里头,百官都到齐了。弘昼上前奏报:“十三爷请了病假。” 大伙一听,心里头都不由得添了一丝疑虑。可这事儿就跟箭搭在弦上似的,不得不发呀,为啥呢?因为过了今儿个,再想找这么好的机会,那简直比登天还难。这不,在十三爷缺席的情况下,一场惊心动魄的逼宫大戏,就这么要拉开大幕了。
今儿个朝会,有两项大议题。头一个呢,就是探讨朝内政务,商量商量新政推行的事儿;第二个,就是跟四位旗主商讨整顿旗务。咱先给诸位介绍介绍这四位旗主啊,分别是镶蓝旗旗主简亲王勒布、镶红旗旗主东亲王永信、正蓝旗旗主睿亲王都罗,还有镶白旗旗主果亲王成诺。
介绍完了,雍正就开始按流?讲话。可他哪知道,这会儿外面的隆科多,已经调动手下步兵统领衙门的人,把所有御林军都给替换了。隆科多还下了死命?:“没有我手?,一兵一卒都不许靠近澹宁居。” 这可倒好,外头是围得水泄不通,跟天罗地网似的,里头又有八王来逼宫,咋看咋觉得雍正这回是劫难重重,悬得很呐。
雍正从江苏推行的摊?入亩说起,又讲到河南的士绅一体当差,再提到西北的火耗归公。这些新政眼瞅著都已经开始见到成效了,所以接下来他正打算在全国大范围推行呢。
雍正满脸诚恳地说:“以上我讲的这些事儿,那可都关系到大清的气运和国脉啊。今儿把各位大臣请来,可不是光让你们竖着耳朵听个响儿。要是你们有啥好的调整建议,现在就敞开了说,放心,言者无罪。”
谁能想到,他这句 “言者无罪”,就跟点燃炸药桶的导火索似的,一下子就引发了一场狂风暴雨般的激烈反对。率先跳出来发难的就是东亲王永信,他扯著嗓子大声嚷嚷:“你整天口口声声说新政好,可我们听到的咋全是老百姓?苦连天,民怨沸腾呢!”
这一下,朝堂上瞬间就跟炸了锅似的,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
就在这乱糟糟的时候,八爷突然喊了一声 “肃静”!这一嗓子,把雍正吓得背后陡然升起一股凉气,那凉气 “嗖” 地一下,就直冲脑门子。自打雍正登基以来,还从来没人敢在朝堂上这么明目张胆地反驳他呢。雍正心里头暗忖:“这事儿透著古怪,事出反常必有妖,看来今儿个怕是要有大事发生啊。”
novel九一。com
八爷瞅了瞅雍正,又慢悠悠地说道:“皇上刚才讲了,今日可以畅所欲言,言者无罪嘛。”
东亲王永信一听,又接着发难:“你雍正为啥非得任用一个叫田文镜的人做两江总督呢?咱大清这么大,人才济济的。就说这田文镜,那可是出了名的专横跋扈,你为啥还一个劲儿地袒护他?再者说,为了推行你这新政,砍了多少人的脑袋,革了多少人的官职?要是这新政真有你说的那么好,为啥大家伙儿都反对呢?请皇上把这些事儿都给大伙说清楚喽!”
这时候,其他大臣也跟着附和起来:“对,请皇上给大伙说清楚!”
雍正这才彻底明白过来,感情这是来逼宫的呀。他缓缓环顾朝堂一周,心里头一阵悲凉,瞅来瞅去,整个朝堂之上,真正能跟自己一条心的,也就只有张廷玉,马齐勉强能算一个,其他人呐,基本都指望不上。这时候再回想起来,十三爷说不定就是遭了别人的算计啊。
雍正强压着心头的怒火,脸上尽量保持镇定,说道:“东亲王,你说新政民怨沸腾,可有真凭实据?田文镜为官如何,朕心里有数。他推行新政,那是雷厉风行,虽说手段强硬了些,但都是为了大清的江山?稷。至于说砍头、革职,那也是因为有些人冥顽不灵,阻碍新政推行,不得不采取的手段。”
东亲王永信一听,不乐意了,脖子一梗,说道:“皇上,您这话说得可就不对了。田文镜在任上,搞得?姓怨声载道,这可不是我一个人说的。还有这新政,看似为了?姓,实则是在折腾老?姓。就说这摊丁入亩,把丁税摊到田赋里头,表面上是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可实际上呢?那些地主老财们能心甘情愿吗?他们变着法儿地把负担转嫁到老?姓身上,最后受苦的还是底层?姓啊!”
雍正皱了皱眉头,反驳道:“东亲王,你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新政推行初期,确实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但这是改革必经的过程。朕派了不少人下去明察暗访,大多数?姓对新政还是认可的。而且,新政的目的就是为了革除旧弊,让大清的江山更加稳固,让?姓过上好日子。至于地主老财们的小动作,朕自会想办法整治。”
这时候,简亲王勒布也站了出来,皮笑肉不笑地说:“皇上,话虽如此,可这新政推行得也太急了些。这大清的江山,是祖宗们打下来的,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咱们还是得遵守啊。您一下子推行这么多新政,这不是把祖宗的规矩都给破了嘛。”
雍正一听,心里头那个气呀,可还是耐著性子说道:“简亲王,时代在变,祖宗的规矩也得与时俱进。如今大清面临内忧外患,若不改革,如何能长治久安?难道咱们就眼睁睁地看着大清在这老规矩里固步自封,走向衰败吗?”
睿亲王都罗也在一旁帮腔:“皇上,您说的这些道理,我们都懂。可这新政推行,总得考虑考虑实际情况吧。就拿这西北的火耗归公来说,以前火耗都是地方官自行征收,用来补充办公费用和官员的俸禄。现在归公了,地方官的收入少了,这工作积极性可就没了呀。”
雍正冷笑一声,说道:“睿亲王,这火耗归公,是为了杜绝地方官私自加征火耗,盘剥?姓。至于官员的俸禄,朕已经想好了办法,会给他们发放养廉银,保证他们的收入不低于以前。而且,这养廉银是从火耗归公的银子里头出,既减轻了?姓的负担,又能让官员廉洁奉公,何乐而不为呢?”
果亲王成诺也开口了:“皇上,您说的这些措施,理论上是好的,可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太大了。这下面的官员,能不能认真执行,还是个未知数啊。”
雍正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站起身来,大声说道:“果亲王,这就需要你们这些王公大臣以身作则,监督下面的官员。朕推行新政,是为了大清的未来,是为了让天下?姓都能过上好日子。谁要是敢阳奉阴违,阻碍新政推行,朕绝不轻饶!”
八爷在一旁看着雍正,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说道:“皇上,您先消消气。各位王爷和大臣们,也都是为了大清的江山?稷着想。既然皇上说言者无罪,那大伙就把心里的想法都说说,咱们一起商量商量,看看这新政到底该怎么推行,才最合适。”
雍正看了八爷一眼,心里明白他这是在煽风点火,可又不好发作,只好强忍着怒火,说道:“八弟说得对,咱们都是为了大清。但朕希望各位能从大局出发,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这新政必须推行,谁要是再敢从中作梗,休怪朕不客气!”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