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张廷玉与十三爷力挽狂澜,雍正绝地反击(1 / 1)

这局势都紧张到了千钧一发的节骨眼儿上,一直憋着劲儿的张廷玉可算出手了。就听他大声说道:“皇上,臣有话要说。”

快讲。

张廷玉这一出声儿,那可真是在情理之中。往公了说,他可是两朝元老,打从康熙爷那时候起,就一门心思辅佐君主。就今儿这情况,不管最后是啥结局,他这忠心那必须得表明喽。再说了,他自己也一大把年纪了,半截身子都快入土了,也没啥好怕的。万一皇上手里还有啥后手,自己这出头的举动,说不定还能起到关键作用呢。

张廷玉先不紧不慢地说道:“九爷说汉臣是狗,我要是不吭声,那不就等于默认了嘛。今儿个可是朝会,我是先帝的老臣,两朝的宰相,下面门生一大把。你们该不会连我都当成满人的狗,不让我说话吧?”

就这么著,张廷玉先给自己挣回了能说话的身份,接着就进入正题了:“你们整天口口声声说八王议政,可你们知道啥是八王议政吗?

八王议政啊,就是当年太祖爷封的那八个铁帽子王一起商议政务,所以才叫八王议政。

老张我都笑了,亏你们还是八旗旗主呢。我今儿就告诉你们,这八王议政还得往前倒腾到反明以前。当年努尔哈赤召集武臣和五位王爷,偷偷摸摸地商量著反明,这十个人就被叫做‘十固山执政王’,这就是八王议政最早的雏形。后来局势变了,再谋议的时候,这十个人就换成了另外八个人,也就是四个贝勒和四个亲王,这才是正儿八经说的八王议政。而且啊,后来每次商量大事儿,参与的人都不一样,就连身为正白旗旗主的多尔衮,都没参与过八王议政呢。说白了,这所谓的八王议政,也就是个形式,和各旗旗主并没有啥必然联系。从来就没有啥八旗议政能减轻皇上负担的说法,是不是这个理儿啊?”

众人听了,都纷纷点头,嘴里说著:“差不多吧。”

老张接着又说道:“为啥先祖把八王议政给废除了呢?就是因为它的毛病太多了。八个人八条心,遇到难处,都想着少出点力,多分点好处;碰到有功劳的时候,又都抢著多占。就这么长此以往下去,指定得窝里斗,祸起萧墙啊。所以说,今儿个再提八王议政,那可太不合时宜了,而且肯定得把国家政局搅和乱套了,这事儿可千万干不得。”

张廷玉这一番话说得那叫一个有理有据,可把雍正给松了一口气,却把八爷气得够呛。八爷辛辛苦苦经营的政变基础,就这么随着八王议政理论被张廷玉给推翻,一下子全泡汤了。

八爷这下着急了,扯著嗓子怒问:“你说完了吗?”

张廷玉哪能这么轻易就罢休啊,不慌不忙地说道:“咋可能说完呢?刚才那只是给你们开开胃。接下来,几位旗主不是一直拿新政来数落我家皇上吗?来,都把脸凑过来听好了。圣祖的心思我最明白了,他老人家直到驾崩,心里头念念不忘、耿耿于怀的就是整顿吏治、推行改革。当年黄河发大水,那灾民多得遍野都是,朝廷却连赈灾济民的钱都拿不出来,全靠当今皇上和十三爷跑到江南去募捐筹款,这才把那次难关给度过去。先帝也曾经跟我说过,要是再不整顿吏治,这个国家可就危险了;要是再不改革那些个弊政,连军费都凑不齐了。先帝实在是没那精力完成这番大业,也跟我们念叨过,看来这事儿,也只能指望后人了。马中堂,你说是不是这么回事儿啊?”

马齐赶忙应道:“张中堂说的那可是句句属实啊。”

张廷玉这一番话,每一句都在理儿,还处处把先帝抬出来,既给雍正正了名,又把新政的理论基础给补齐了,说得那几位旗主老脸通红,都没话说了。

八爷一看,讲道理讲不过张廷玉,干脆耍起无赖来了:“难怪佟国维说你是奸臣,你不就是怕恢复八王议政后,自己的地位保不住嘛?在这儿装什么救世主啊!”

张廷玉却压根儿不为所动,心里头可有自己的主意呢:“你爱咋急咋急,我这心里稳得很;你乱你的,我可不能乱,大局还在我心里头装着呢。八爷,要不咱俩搭伙儿,一块儿辞官进山躲清净去?说实话,我还真瞧不上你这德行。只怕我张廷玉能舍得走,八爷您还舍不得呢!”

十爷一听,气得大骂起来:“反了反了!皇上,这汉臣居然这么跟王爷说话,您可得管管啊!”

novel九一。com

雍正一听,大声喝道:“胤?,你给我老老实实坐回去!”

就这么著,这会儿八爷在理论上算是彻底输了,可人家手里有兵权;雍正虽然占著理儿,但是兵权都让人给弄走了,这优势也没办法变成胜势,两边就又这么僵持住了。大伙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就这么僵持下去,最后吃亏的肯定是雍正。

可就在这要命的关键时刻,就听有人来报:“皇上,十三爷…… 十三爷来了!”

雍正一听,赶忙说道:“抬进来!”

雍正一看到十三弟的眼神,心里那块大石头 “扑通” 一下就落地了。

这些年,十三弟就跟自己的护法金刚似的,不管往前的路有多凶险,只要他一出现,那就啥事儿都不用担心了。

十三爷这一来,八爷那一帮人瞬间就跟被泼了盆冷水似的,凉了半截。等那四位参将被押上来的时候,八爷他们更是感觉像三九天穿了塑料布 —— 凉透了。

隆科多一看这形势不对,就想脚底抹油开溜,雍正哪能就这么轻易放过他呀,就一句话,直接把他送进了大牢。

雍正说道:“想必你们也折腾累了,图里琛,送他们回府。”

“遵旨!”

这大局已定,八爷没办法,一脸无奈地对雍正说:“四哥,你赢了。但弟弟我可告诉你,要不是你顶着个皇上的头衔,你是赢不了我的。你瞅瞅这满朝文武大臣,除了一个你曾经给他掌过灯的王文昭,还有这两个拿着高官厚禄的军机大臣,哦,再加上这个病恹恹的老十三,还有谁肯帮你说话呀?” 这话里话外,那可全是不甘心呐,不甘心自己这一肚子才华,居然输给了这个不通人情、人心都快丢光了的四哥。但自古以来,成王败寇,八爷也只能认栽了,喊上老九、老十,灰溜溜地回去等著命运的审判。

接下来,十三爷给那四位旗主找了个台阶下,让他们认了罪。雍正倒也没太为难他们,除了从头到尾都没咋吭声的都罗,其他每人罚了一年的俸禄。就这么著,继清流党之后,这最后的八爷党也算是彻底倒台了。

这时候,再看澹宁居里头,就好像还弥漫着大战刚结束后的硝烟味儿。雍正虽说赢了这场争斗,可赢得那叫一个狼狈,浑身是伤。自打登基以来,他可不怕吃苦受累,就为了能让大清国运延续下去,不惜拼了命地推行这一系列改革。改革之后,老?姓是富裕了,国库也充实了,可换来的却是胤禩、胤禟、胤?这帮小人得志,还妄图把他给取而代之。十三爷一看四哥这么伤心,心里头难受得不行,“哇” 的一口鲜血就喷了出来,终究还是支撑不住倒下了。这位一世侠王,胤祥就这么带着满满的不舍和担忧,告别了这个到处都是尔虞我诈的雍正王朝。

你再看雍正,这会儿就呆呆地坐在那儿,眼神空洞地看着前方,仿佛还没从刚才那一场惊心动魄的争斗中缓过神来。他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沧桑,这一场争斗,对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辛辛苦苦推行新政,为的是大清的江山社稷,为的是天下?姓,可没想到,身边的人却一个个地背叛他。

过了好一会儿,雍正缓缓站起身来,走到十三爷身边,蹲下身子,轻轻地握住他的手,声音颤抖地说道:“十三弟啊,这些年,真是辛苦你了。要不是你,四哥我今天可就完了。你可不能就这么走啊,四哥还需要你帮忙呢……” 说著说著,雍正的眼眶就红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雍正紧紧拉住十三弟的手,快传太医。

嗻。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