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李世民:悠悠苍天,何薄于朕?(1 / 1)

是夜,甘露殿内烛火摇曳。

夌世民紧缩著眉头,端坐在龙椅之上,专注地批阅著从各地快马加鞭传来的奏折。

奏折中的内容如同一记记重锤,不断敲击着他的心。

关中大旱,土地干裂,蝗虫肆虐过境,三成的耕田皆已龟裂,庄稼颗粒无收。

去而复返的春雪却又毫无征兆地压塌了陇东数百间茅屋。

百姓们流离失所,冻殍载道,景象凄惨至极。

太史令观星后奏报“箕犯星尾”,预言一场更大的饥荒正在悄然酝酿。

这无疑给本就艰难的局面又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为了赈济灾民,户部无奈之下,只得临时加征了“义仓税”,规定每?增纳粟二斗。

要知道,这本是贞观元年他登基时废止的苛捐杂税。

如今却又不得不恢复,夌世民心中满是无奈与苦涩。

江淮的漕船载着南方的稻米昼夜不停地北上,试图缓解北方的粮荒。

然而,汴水浅窄,每至三门峡,必有十船翻覆。

大量的粮食还未送到灾民手中,便沉入了河底。

长安东市的波斯商人趁机抬高粮价,牟取暴利。

西市坊间甚至出现了以妻女抵债的惨剧,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今岁赋入仅及武德末年七成,边镇军费却增三成!”魏徵的谏言仿佛还在耳畔回响。

如今国库空虚,赋税收入锐减,可边镇的军费开支却不断增加,这让夌世民倍感压力。

漠南的突厥残部趁著中原灾荒,频频叩关侵扰,代州、云州八百里加急文书如雪片般飞进长安。

夌靖驻节的定襄城下,唐军与突厥婈骑已对峙月余,战事胶着,局势紧张。

军器监的工匠们昼夜赶制明光铠,可铁矿不足,为了应急,竟拆毁长安城中的铜像来补充原料。

朔方的折冲府开始征发府兵,甚至连长安县的不良人都被编入辎重营,可见兵力之紧张。

在堆积如山的奏折旁,还摆放著几份不良人呈上的噸奏。

这些秘奏里,记录著长安城中不为人知的暗流涌动。

朱雀大街的胡姬酒肆依旧笙歌不绝,达官贵人们依旧过著纸醉金迷的生活。

可东市卖胡饼的老汉已把价钱从三文涨到五文,普通百姓的生活成本大幅增加,生存愈发艰难。

皇城外的含元殿工地上,数万民夫正在夯筑台基,石料取自骊山华清宫旧址。

据说那是前隋炀帝未竟的奢念,可如今百姓们却在为这宏大的工程付出艰辛的劳动。

终南山下的佛寺里,香火比往年旺盛了十倍。

求雨祈福的百姓从山道一直排到韦曲镇,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神灵身上。

“哎,多事之秋啊!”不知批阅了多久,夌世民长叹一声。

将手中的奏折重重放下,眼神中满是忧虑与疲惫。

人人都道皇帝好,可只有当了皇帝后,才知晓何为“欲承其冠,必承其重。”

夌世民举目望向窗外那深沉的夜色,心中思绪万千。

这万里江山,此刻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飘摇的巨轮。

而他,就是那位掌舵人,稍有不慎,便可能让这艘巨轮倾覆。

明明自从登基以来,他励精图治,轻徭薄赋,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而且还广纳贤才,虚心纳谏,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一众贤臣皆被他委以重任。

朝堂之上,君臣齐心,塿商治国大计。

novel九一。com

他推行均田制,让百姓有田可耕;

完善科举制,选拔人才不论出身贵贱,使得寒门子弟也有了入朝为官、施展抱负的机会。

武治方面,他更是战功赫赫。

贞观四年,他果断出兵,一举灭亡东突厥,生擒颉利可汗。

这一壮举,不仅消除了北方多年的大患,更让大唐的疆域开疆扩土数千里,威震四方。

他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心想要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大唐走向繁荣昌盛。

可如今,这大唐的江山却处处是危机,天灾不断,人祸频生。

百姓们流离失所,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国库空虚,赋税收入锐减,而军费开支却如流水般不断增加。

他日夜操劳,殚精竭虑,却依旧感觉如履薄冰,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悠悠苍天,何薄于朕?

朕自问登基以来,兢兢业业,一心为民,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为何我大唐还是如此飘摇不定?

莫非是老天对朕当年玄武门之变的惩罚不成?”

李世民望着窗外那无尽的黑暗,心中满是悲愤与无奈。

他想起当年为了争夺皇位,与兄长李建成、弟弟李原吉兵戎相见。

那一场血腥的厮杀,让他登上了这至高无上的皇位,却也让他背负了一生的愧疚。

无数个夜晚,他时常在梦中见到兄长和弟弟那满是怨恨的眼神。

醒来后,冷汗湿透了衣衫。

“难道真的是朕的错吗?朕只是想让这天下太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啊。”

李世民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

尽管他对当初的选择从未后悔,但心中却时常难免泛起阵阵苦涩。

“陛下,长乐公主殿下求见!”

内侍张阿难的声音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寂静,将李世民从痛苦的思绪中拉回现实。

“哦?丽质?!!”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抹诧异,心中暗自思忖:

这深更半夜的,丽质怎会突然前来?

莫不是发生了什么紧急大事?

“快让丽质进来!”

话刚出口,李世民便迫不及待地起身,脚步匆匆地朝着殿外走去。

对于李世民而言,唯有长孙皇后给他生的这几个子女是他的心头肉。

哦,还有个李恪,也能算上半个。

而这些子女中,李丽质作为长女,更是被他视作掌上明珠。

她自幼聪慧伶俐,乖巧懂事,深得李世民的宠爱。

“阿耶,都已经深夜了,您怎么还在批阅奏折呢?”

李丽质迈著轻盈的步伐走进殿内,看到李世民,眼中满是心疼,轻声问道。

李世民快步迎上去,拉着李丽质的手,上下打量着她,关切道:

“丽质,这么晚了,你怎么来了?可是有什么要紧事?”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