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李承干:孤造反了?还失败了?(1 / 1)

只因这几行字中的一段赫然写着。

“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干,因心怀不轨,意图谋反,终被废黜,流放黔州,郁郁而终。”

李承干只觉得脑袋“嗡”的一声,仿佛有无数根针在扎,手中的书“啪嗒”一声掉落在地。

他的双腿发软,差点站立不稳,幸好及时扶住了旁边的书架。

“这……这怎么可能?”李承干喃喃自语,声音颤抖得厉害。

他的脑海中一片混乱,那些字句宛如恶魔的狞笑,不断地在他眼前闪现。

“孤造反了?还失败了?孤怎么可能失……怎么可能会造反?!!”

长孙皇后听到动静,转过头来,看到李承干苍白的脸色和惊恐的眼神。

心中一惊,连忙问道:“高明,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

李承干指着地上的书,声音带着哭腔:“阿娘,这……

这上面说孩儿日后会谋反,被废黜流放,这……这不是真的,对不对?”

长孙皇后闻言却沉默了下来,只因读过相关史书的她明白,这上面记载的的确是真的。

可为了安抚李承干,“高明,这书中记载的只是他们这个世界的历史。”

“阿娘和你阿耶既然知晓了这些,自是不会让这个悲剧重演的,你且宽心。

只要你日后勤奋好学,严于律己,肯定能登上皇位,成为一代明君的。”

犹豫了下,长孙皇后最终选择如实告知。

毕竟高明可是大唐的储君,这些早晚都会知道的。

而知道的越晚,对他的打击也越大,越容易让他跟二郎之间产生裂痕。

可李承干关注的却并非这些,而是,“阿娘,你告诉高明。”

“既然孩儿被废黜,那登上皇位的一定是青雀,对不对?”

“那青雀的皇帝做的如何?阿娘快给孩儿讲讲。

或者帮孩儿找找相关的史料,孩儿想要好好看看!”

长孙皇后闻言,再度陷入沉默。

最终幽幽一叹,将在史书中看到的历史和盘托出:

“高明,我大唐第三位皇帝并非青雀,而是……稚奴!”

“什么?稚奴?!!这怎么可能?”

李承干难以置信地扭头望向蹲在角落里。

不知何时手上捧著一本书看的津津有味的稚奴,满脸难以置信。

虽说稚奴天资聪慧,自幼便熟读经史子集。

可年纪尚幼,心性未定,如何担得起这万里江山?

但转念又一想,十年后,稚奴也长成十五岁的鼎鼎男子汉了。

比现在的自己还大,被封为太子……似乎也顺理成章?

思及此处,李承乾心中的心情十分复杂且难以言喻。

事实上,他现在就预感到了青雀图谋不轨,想要跟他抢皇位。

却不曾想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他们这两位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最后都没有达成心愿,反而让稚奴捡了便宜。

是啊,到那时阿耶日益年衰,豪情不再。

自然希望寻得一位更加年幼、便于掌控的太子。

而如今,就连阿娘都知晓了历史走向,没道理阿耶不知晓。

novel九一。com

既然阿耶知晓了,那他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思及此,夌承干望向夌治的目光越来越不善起来。

夌治似乎是觉察到了他的注视,突然抬起头来。

满脸天真地问道:“阿兄,你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

瞬间转换脸色的夌承干,强挤出一丝笑容。

“稚奴,阿兄没事,只是想到了一些事情。”

或许长孙皇后并不想让夌治知晓他日后能当皇帝这件事。

因此,她跟夌承干的噷谈声音很小,并未让他听到。

安抚好夌治之后,夌承干再次抓住了重点。

迫不及待地继续向长孙皇后追问道。

“阿娘,稚奴做皇帝,把我大唐江山治理的怎么样?”

在夌承干看来,若是稚奴做的不错的话,阿耶大概率会生出换太子心思的。

若是做的不怎么样,那他这个太子,或许还能再抢救一下。

长孙皇后闻言,心情更复杂了。

但却知晓这是高明身为储君必须渡过去的坎。

只见她微微叹息,目光中带着几分凝重,缓缓道:“稚奴他……

他虽年幼登基,却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与治国才能。

他继承了你阿耶的遗志,继续推行?政,轻徭薄赋,使得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家日益强盛。

在他的治理下,先灭高句丽,后……

大唐的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文化也达到了前所未……”

大概讲述完,长孙皇后见意志逐渐消沉的夌承干,不得不再度开口安慰道。

“高明,这书中记载之事,不过是此方世界的历史,并非我大唐未来的定数。

你乃我大唐的嫡长子,自幼聪慧好学,深受你阿耶器重。

只要继续勤勉奋进,严于律己,这太子之位,乃至未来的皇位,必将稳如泰山。

要知道,如今咱们可以踏足这千年之后的现代,阿娘的病情也并非不可治愈。

有着阿娘帮你,吾儿何必太过忧虑?”

长孙皇后不知晓千年后自身的病情可否治愈。

可为了给夌承干足够的信心,此刻她只能如此说。

夌承干听着长孙皇后的话,心中虽仍有疑虑,但神色已渐渐恢复平静。

他深知,身为太子,肩负著大唐的未来,绝不能因这书中的只言片语就自乱阵脚。

“阿娘所言极是,孩儿定当铭记于心,不负阿耶与阿娘的期望。”

夌承干挺直了腰板,眼中重新燃起了斗志。

然而,就在这时,正在看书的夌治突然拿著书起身。

“腾腾腾”地跑了过来,兴奋地喊道:“阿娘,大兄,你们看。

这书中说稚奴是未来的唐高宗,还说稚奴开创了永徽之治,让大唐变得更加繁荣昌盛呢!”

夌治满脸兴奋,眼睛亮晶晶的,仿佛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宝藏。

此刻的夌治毕竟才年仅五岁,再加上父母兄长阿姊都对他十分疼爱。

看到书中有趣的内容就忍不住想要炫耀,他又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