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于莉(1 / 1)

何大清在四九城那可是人脉广得很,老朋友、把兄弟啥样的都有,三教九流里都能找出他认识的人。最近,他正为儿子傻柱的终身大事忙活着,就琢磨著找自己的老兄弟打听打听。他有个老兄弟,和于家住在一个胡同里,对那家人的情况多少有点了解。何大清心急火燎地找到这老兄弟,把事儿跟他一说,老兄弟拍著胸脯保证,一定把于家闺女于莉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

没过几天,老兄弟就来回话了。他跟何大清说,于莉这姑娘啊,长得那?一个俊,干活儿也麻溜儿,今年18岁,就是性格有点要强。何大清一听,心里乐开了花,这性格可不就是他一直盼著傻柱媳妇能有的嘛!他太了解自己儿子了,傻柱看着脾气火爆,整天大大咧咧的,可实际上耳根子软得很,别人说啥他都信,要是没个厉害媳妇管着,指定得被人算计了去。

打听到于莉的情况后,何大清坐不住了,赶紧请了个媒婆,打算去于家说媒。他出手那?一个大方,直接跟媒婆许诺,这事儿要是成了,给她十块钱。要知道,在这时候,人均五块钱就能过一个月呢,一般做媒也就是给个三块、五块的。媒婆一听这价钱,眼睛都直了,拍著胸脯保证,一定把这事儿办得妥妥当当。

何大清又想起张科长提醒他的话,就跟媒婆千叮咛万嘱咐,让她做事低调点。要是于家同意见面,第一次见面的地方就安排在丰泽园。为啥选丰泽园呢?因为傻柱的师傅在那儿工作,到时候定个包间,也方便些。媒婆连连点头,把何大清的话都记在了心里。

媒婆风风火火地就去于家了。于家一听媒婆说的情况,心里也犯起了嘀咕。虽说何家条件看着不错,可毕竟事关女儿终身大事,不能马虎。于家人跟媒婆说,他们得先打听打听何家的情况,才能决定同不同意见面,让媒婆明天再来听信儿。

这于家啊,如今的日子可比原剧里强多了。于莉和她妈都在合作社工作,娘俩一个月加起来能挣五六十块钱呢。于父在街口修自行车,也是挂在街道办下面的,收入也不少。家里还有弟弟妹妹,都在上学。所以啊,于家到也不急着把大女儿嫁出去。

媒婆把何家的详细情况跟于家一说,于家开始琢磨起来。何家三口人,何父何大清在红星轧钢厂当食堂主任,一个月工资过?;何雨柱在丰泽园学徒,眼瞅著也快出师了,出师后工资肯定低不了;家里还有个十四岁的女儿,在上初中。家住在 95 号院,中院有三间正房一间厢房,这条件在当时来说,那可真是不错了。(原剧里于莉咋就嫁给闫解成了呢?估计是听说闫解成他爹是老师,也没好好打听打听,看闫解成长得还行,就稀里糊涂领证了。)

第二天,于家给了媒婆回信,同意和何家见面。双方约好,三天后在丰泽园相见。

到了见面那天,两家人都早早地到了丰泽园。傻柱的师傅听说徒弟相亲,也特意过来瞧了一眼,跟大家打了个招呼后,就跑去厨房亲自下厨,给大家准备饭菜了。

吃饭的时候,气氛特别融洽。何大清看着大家吃得差不多了,清了清嗓子,对着于家人说道:“于家兄弟,我知道你心里肯定纳闷,为啥我要把见面安排在外面。” 于家人一听,都点了点头。何大清接着说:“这事儿啊,是这么回事。你家于莉其实是街道办张科长介绍的,他说你家于莉人不错,让我去打听打听。我一打听,还真挺中意。但是张科长提醒我,第一次见面安排在外面,是因为我之前差点被人算计了,他怕柱子跟于莉相亲这事儿被破坏。”

接着,何大清就把院里的一些人和事儿跟于家人说了说。于家人听了,心里都挺理解,觉得何大清这人挺实在。经过这一番接触,两家人对彼此都挺满意。吃完饭后,两家就各回各家了,后面的事儿就由媒婆负责沟通,不过双方都约定好了,先把这事儿保密。

之后的日子里,通过媒婆的来回沟通,傻柱和于莉都同意噷往了。两个人私下里也约著出去逛了几次,感情越来越好。没多久,双方家长都点头同意了,傻柱和于莉就去领了结婚证。

领了证后,傻柱才领着于莉一家到 95 号院看看家门,并商量办婚宴的事儿。四合院的邻居们听说傻柱领了媳妇,有些人心里就有想法了。不过,当他们听说两人已经领了结婚证,也只能把那些小心思都收起来了。于莉心眼儿多,把那些对他们家婚事有想法的人的长相,都一五一十地跟公公何大清说了。何大清听了,点了点头,心里也有数了,然后就和于家一起商量婚宴的事儿去了。

在这些人里,闫解成看到于莉跟了傻柱,心里那?一个不是滋味儿,总感觉自己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可事儿都到这份儿上了,他也只能干瞪眼,啥办法也没有。何大清和于家这边,正热热闹闹地筹备着傻柱和于莉的婚礼,就盼著两个孩子能和和美美地过日子呢。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