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
高句丽,平壤王城。
平壤城作为高句丽王城,同时也是高句丽三京之一,城高三丈有余,其上更是有着数千名高句丽士卒把守。
由于大隋远征军来犯的原因,这座高句丽的王城,早在半月之前,便已经进入了戒严状态。
因此,整座王城,少了昔日热闹的氛围,大多平壤王城的百姓,都紧闭着家门,生活在紧张的氛围中。
生怕哪一日,王城便被大隋远征军攻破,导致他们无家可归。
也因此,这座高句丽王城中的各个街道上,人烟稀少,仿佛万人空巷般,除了巡逻的高句丽士卒外,便几乎没什么人外出。
……
此时,在那平壤王城外,行来一匹快马,在那快马上正有一名高句丽人,快马加鞭的朝着平壤王城赶去。
很快,那一骑便被平壤王城上的守军,以箭矢逼停。
见状,那一骑连忙取出一块令牌,在那令牌一面上赫然刻着【高句丽大原帅】六个大字,另一面,则刻着【乙支文德】四字,同时,朝着城楼上的守军喊道!
“速速开城门放吾入城,吾奉大原帅之命,前来王城向王上送八百里加急战报!”
此人,赫然正那高句丽大原帅乙支文德派来平壤王城,向高句丽王高原,传来前线失守,辽东城破,高句丽大将军渊盖苏文殉城的传信员!
随着那人取出高句丽大原帅乙支文德的随身令箭。
城楼上的守军,明显放松了许多。
乙支文德作为高句丽当代名将,在高句丽军中声望最高。
哪怕是最近声名鹤起,已经领了盒饭的高句丽大将军渊盖苏文,在军中的声望,也比不过乙支文德。
因此,在得知那人乃是高句丽大原帅乙支文德派来的传信员后,那平壤王城上的守军将领,朝着城下的传信员高声道。
“抱歉,由于王城戒严,无王上手令,任何人不得随意打开城门,因此只能通过吊篮,接你入城。”
那城下的传信员闻言,也没有生气。
毕竟国内城便是如此,因此他点了点头道。
“还请将军速速放下吊篮,接吾入城。”
那守将当即下令,让人放下一只吊篮。
很快,便见一只足够乘坐一名成年人的吊篮,被放了下来,接着那名从国内城赶来的传信员,舍弃战马,翻身爬上那吊篮上。
等到那名传信员上来吊篮后,几名孔武有力的高句丽士卒,便开始使劲,将其拉了上来
待那名传信员上来后,那负责驻守平壤王城西城门的守将,走了过来,接过那传信员递来的高句丽大原帅令箭后,确定真伪后,将其还了回去,同时问道。
“前线怎么了?为何大原帅会传来八百里加急战报?”
要知道,八百里加急战报那可是只有出现特大军情的时候,才会动用的。
沿途所有驿站的马匹,会被全部征用,以供负责八百里加急战报的传信员,能够马不停蹄,日夜兼程赶路,而哪怕是中途有驿站接应换马,中途也会累死不知多少匹良马。
在这个马匹极为重要的时代,非特大军情,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采用八百里加急战报这种方式传递情报。
而这名守城将领,也正是知道此事,所以才更加在意,大原帅乙支文德发来的八百里加急战报的内容。
那传信员闻言,冷冷扫了那人一眼,没有回答,反而是不客气道。
novel九一。com
“还请将军给在下安排一匹快马,我要尽快将战报送至王上手中。”
那守将见此也不生气,反而立马为其安排了一匹快马。
同时,为了防止其在城中行走的途中,被巡逻军拦下,还特意为其安排了一名副将带路。
片刻后,西城楼下。
那名传信信骑上一匹快马后,朝着那西城门守将抱拳道。
“多谢。”
随后,便马不停蹄的朝着高句丽王宫赶去。
那为其引路的副将见状,连忙策马追了上去。
见到那传信员与副将一前一后离去,那西城门守将露出一抹担忧之色。
虽然那传信员并没有吐露任何有关八?里加急战报的内容,但是不知为何,他却有种不好的预感。
毕竟,能让向来稳重的大元帅乙支文德传来八?里加急战报,可想而知,事态的严重性!
而且,最关键的还是一点!
那便是,这八?里加急战报,竟然是由负责坐镇国内城的乙支文德所发!
要知道,根据早些日子前线传回来的战报,大隋远征军还卡在辽东城外。
按理来说,即便是前线有什么重大军情,需要动用八?里加急的情况,这战报,也应该是出自辽东城,而非国内城!
也正是因此,那西城门守将,才会生出不好的预感。
在这般猜测下,那名西城门守将,重新回到西城楼上,望向辽东城方向,喃喃道。
“难道说,辽东城出了什么意外?”
想到这里,这名西城门守将的脸色有些惨白。
毕竟,辽东城可是高句丽与大隋接壤的边城,一旦辽东城走失,那么,大隋远征军便可挥军之下,直取高句丽王城!
哪怕中途尚有高句丽大元帅坐镇的国内城挡在其间,可以大隋远征军的数量,只需要留下一支二十万的大军,将国内城围住。
那么,哪怕是大元帅乙支文德,也无可奈何。
毕竟,国内城的守军只有十万之众,凭借著城墙之利,尚且可以拦下数十万大隋远征军。
一旦放弃守城之利,选择出城与大隋远征军一战,无疑与以软击石。
必败无疑!
也因此,那名西城门守将,才会如此担心!
说起来,这也是为何当初大隋天子杨广,召婖一众远征军高级将领,商议远征军后续行军安排的时候。
左卫大将军宇文述在提出分兵之策时,一众远征军将领,包括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乃至大隋天子杨广,都对此没有异议的原因。
甚至,如果不是赵信通过系统的第二次神级选择任务,得知宇文述有背刺之意,也会认为,远征军分兵而动,乃是最佳的战略!
只不过,由于有宇文述这个大隋左卫大将军的不稳定因素,再加上赵信并无宇文述通敌的证据,以及需要完成第二次神级选择任务的原因。
才会选择阻止杨广采纳宇文述的分兵策略,选择以堂皇之势,横推高句丽的战略!
……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