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内宅的正房,从一些痕迹可以看出,这里是整个县衙装饰最好的地方。
像门口的柱子就明显掉漆,而这里是崭新崭新的。
只是很可惜,所有的东西都被人洗劫过,除了搬不走的柱子什么也没有。
张三他们收拾了一下,苦于?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只是用石板为她勉强搭了一张床出来。
没有被褥,连稻草都没有。
好在现在天气不算凉,倒也勉强能凑合。
“小音,你知道如何管理好一个县衙吗?”
小音:“抱歉主人,这不在小助手的服务范围之内。”
“好吧。”乔南枝失望的叹了口气。
没办法向人请教,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那就只能自己摸石头过河。
首先肯定还是粮食的问题。
无论她这个县令下达什么政令,都需要百姓配合完成。
但大家凭什么听她的?
民以食为天。
历史上为什么那么多百姓会造反?
流民会暴乱?
不就是因为吃不饱。
所以,她想让大家配合,前提是得让大家吃饱。
想到这,乔南枝头都大了。
不用说,本就穷苦的百姓经过之前管理者的剥削,富豪的跑路,还有起义军的搜刮,恐怕真的是什么也没剩下。
想抄富豪的家来接济百姓都行不通。
思来想去,最终还得靠系统。
用系统就牵扯到两个问题。
第一个就是声望。
通过今天可以看出,百姓们对她并不信任,无论下达什么样的好政策,大家都持怀疑态度。
很难给她正面的情绪反馈。
大家不相信她,就没有声望,没有声望,就转换不了金币,买不了粮食,没办法让大家填饱肚子。
饿著肚子的百姓,对她会更加不信任。
这样下去无疑会陷入一个死循环。
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必须要做出点成绩来。
不能光下达一些假大空的政策,要切实让一部分人看见好处。
从这一小部分人身上刷声望,换粮食,让更多的人填饱肚子,产生更多的声望。
琢磨了一下刷声望的办法,乔南枝还是睡不着,因为还有另一个问题没解决。
那就是,怎么把系统里的粮食合理的拿出来?
像今天这种方法只能用一次。
……
这一晚睡不着的不仅是乔南枝一个人,还有青阳县的所有百姓。
以前占据青阳县的是金达人,可能也知道自己占据不了多久,所以根本不把百姓当人,无禁止的剥削。
百姓们盼著有大军把金达人赶走。
现在大军真的来了,又担心会不会做的比金达人更过分。
会不会屠城,会不会强征劳役等等,去了县衙门口的毕竟只是少数,大部分人在大军入城的时候就躲回了家里,躲进了山里。
现在大军走没走都不知道,只能提心吊胆的等著。
在无数人的担忧中,第二天的太阳照常升起。
很多得到消息的人都来到县衙门口盯着那堵墙,大部分都是昨日在这里的面孔。
他们都是距离县衙比较近的人。
虽然乔南枝说让大家尽量把消息扩散出去,可大家也只是向相熟的人传个话。
因此,今天来县衙门口的人也仅仅是比昨天多了一倍左右。
县衙内。
乔南枝一大早就起来盯着他们熬粥。
相比昨天清的能照人的米汤,今天的总算达到了乔南枝的要求,能立得住筷子。
喝过粥后,乔南枝拿了几根木炭,带着众人来到县衙门口。
“县令大人来了!”
百姓们以为她是来贴告示的,自动让出一条路,直通对面那堵墙。
乔南枝轻咳一声:“昨天说的贴告示,但本官忽略了,县衙内并没有纸笔。”
“这样,本官把制度写在墙上。”
大家耐心的看着她写。
尽管绝大多数人根本不认识字,但整个青阳县那么多人,总会有几个认识字的。
待会儿等县令大人走后,让那些读书人给解释一下就行。
乔南枝也没啰嗦。
完整的制度、律法,那都是要逐步完善的,一口气不能吃成一个大胖子。
她现在只把急需的事情写下来,广而告之就成。
一:招募官员,县丞一人,主簿一人,典吏一人,衙役五十人。
二:招民工,男女不限,待遇一天两碗干饭。
三:凡家有五十以上老者、十岁以下孩童,可到县衙领取免费白粥。
乔南枝就写了三条。
第一条为自己增加人手。
第二条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准备,顺便刷声望。
第三条,刷声望,也避免老人孩子被抛弃和饿死,尤其是女婴。
“知道大家都看不懂,本官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
“第一条,招募官员,县丞、主簿、典吏,都需要读书识字,能写会算的。”
“衙役则只需要正常男子。”
“除了写在墙上的这些,另外有在当地德高望重者,有意向的,可成为师爷,目前需要两位师爷。”
“至于待遇,最普通的衙役,每月三十斤大米的俸禄……”
乔南枝话音落下,大部分人都面无表情,虽然待遇给的好,可跟他们几乎没啥关系。
原本就能够读书识字、能写会算的,家里条件本就不错,不缺那口吃的。
要求最低的衙役,那也要身强体壮的,大部分人都处于随时要饿死的边缘,很难有符合要求的。
大家不激动,乔南枝也并不意外,总会有人心动的。
她现在最缺的还是能跑腿的衙役,至于师爷这些暂时没有,问题也不大。
大不了她身兼多职。
可跑腿的,那是真的很缺,张三他们只有四个腿脚好的,身上也带伤。
说句难听点,现在有个什么政策她都传不出去。
紧接着她宣布了第二点。
不出意外,这才是大家在乎的。
“第二,县衙缺少很多劳动力,青阳县如今百废待兴,需要大家塿同出力。”
来了来了,要强征劳役了。
不少人脸色开始发白。
“从今天开始,县衙招民工,具体工作就是让干什么干什么,本官可能组织大家开荒,也可能组织大家做别的。”
novel九一。com
“男人女人都要,只要不偷奸耍滑,好好干就成。”
“至于待遇,暂时没有工钱。”
不少人都快哭出来了,也有些脾气火爆的捏紧了拳头。
太不是人了!
往前金达人占领青阳县的时候,虽然强征劳役,可也只征男子。
这白面小畜牲倒好,居然连女人都不放过。
简直就是个畜生。
要不是怕打死这小畜生,大军会回来屠城,他们现在就让这小畜生趴在地上。
乔南枝:“只有一天两碗干饭,本官保证不是稀粥,饭里也不掺沙子,绝对是干干净净的白米饭。”
“如今县衙艰难,本官也只能做到这样了,还请大家谅解谅解。”
???
刚才心如死灰,就要爆起的百姓,怀疑自己听错了。
没有工钱,但是有白米饭吃?
还一天两晚还不掺沙子?
天下还有这么好的事儿?
关键是这个县太爷还一脸惭愧……不少人都觉得这不是真实的。
就连站在乔南枝身后的张三众人也觉得给的太多了。
哪有这样的,按照大人这种的安排,昨晚带回来的那些粮食两天就没了。
张三他们很急,但也只能干着急。
百姓们才不管他们著不着急,有人壮著胆子问:“大人,您是说,让大家去开荒干活就可以吃大米饭,还是干的?”
所有人呼吸都急促了,大气都不敢喘的盯着乔南枝。
“是的。”乔南枝一脸惭愧:“原本该给一些工钱,再包吃的,可如今本官身无分文无,委屈大家了。”
“不过本官向你们保证,等以后条件好点,再招募民工的时候,一定会给工钱的。”
“居然是真的!”
不少人激动的哭了出来。
之前担心被强征劳役的那些人,如今紧绷的神经一放松,直接坐在了地上。
听到一半就在心里骂的那些更是惭愧不已。
人生真是大起大落。
不少人都跟妻儿老小交代完遗言,认为今天来了这直接就会被抓去干活。
没想到,今早不是与家人见的最后一面,反而还遇到了天大的好事儿。
只要干活就可以吃白米饭,还连女人都要,这哪是劳役,这分明就是在赈灾。
虽然没有打开系统面板,但看大家激动的神色,乔南枝就知道,这一波应该能给自己提供不少声望。
紧接着她又放出了第三个惊喜。
“大家冷静一下,先听本官把话说完。”
“对对对,大人还没说完呢。”
不少人连忙扶著身旁的人站起来。
乔南枝这才说:“第三点,本官考虑到身强力壮的可以去当衙役,可以当民工。”
“可还有一些老人孩子,他们做不了衙役,也当不了民工,但?样要吃饭。”
“所以从今天开始,本官会让人在县衙门口煮粥,凡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和十岁以下的孩子,都可以到县衙门口来排队喝粥。”
“每天一碗,不能家人来领,只能老人孩子亲自来喝。”
“如果有八九十岁的老人,自己来不了的,需要村长的证明,才能把粥带回去。”
“由于人数众多,粮食有限,就只能是粥,提供不了干饭,大家体谅体谅本官的难处。”
啥?
如果说刚才大家庆幸自己遇到个好的父母官,那现在这无疑就是一个巨大的惊喜,属于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还没有看到粥,不少人看着乔南枝的目光,显然已经把她当成了在世圣人,活菩萨。
不知是谁喊了句:“多谢青天大老爷。”
紧接着,呼啦啦的百姓跪了一地。
“多谢青天大老爷。”
有磕头的,有哭泣的,现场一片乱糟糟的。
乔南枝却没觉得厌烦,亲手把两个年纪颇大的老人扶起来。
张三他们几个糙汉子也有样学样,笨拙的过去把大家扶起来。
乔南枝:“大家不必这样,本官虽然年纪小,但也是饱读圣贤书,也想尽力做好父母官。”
“只是现如今青阳县百废待兴,什么都缺,本官也只能一步一步来。”
“做的不好的地方,欢迎大家提点。也请所有乡亲父老多多配合,让我们一起努力,争取让所有人都能吃饱穿暖。”
一番话说的大家险些又要跪下给她磕头。
老百姓啥时候见过这样的父母官?
之前县衙的人,那一个个都是鼻孔朝天。
管他们叫刁民,叫贱民。
上到县令,下到衙役,哪一个不是吃拿卡要,大家根本不敢让家里长得好看,或者年纪轻的女儿和小媳妇上街。
就怕去了就回不来。
对比现在这位大家才知道,这才是真正读了圣贤书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当得起父母官。
激动之余,有人当场自荐。
“大人,小人李谦,家道中落之前在私塾读过几年书,如果大人不嫌弃,小人愿为典吏,供大人驱使。”
李谦自荐为典吏,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县衙里只有三个有品阶的官员。
县令七品,县丞八品,主簿九品。
剩下的都没有品阶,但有两个特殊存在。
第一个就是师爷,师爷虽然没有品阶,但属于县令大人招的幕僚。
一般都是当地威望高,善谋算之人担任。
属于县令的左膀把臂,在县衙的地位甚至要在县丞这个八品官之上。
一般人担任不了,他也没这资格。
另一个就是典吏。
典吏虽然连个九品官都不是,但能协助县令处理日常事务,传递文件,管理档案。
很得县令信任。
对于他这种读书不算太多,又没什么威望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他能为自己争取的最好的职位。
之前原本打算再观望一阵子,看看新到的县令是个什么样的人?值不值得自己跟随。
现在看来,没有观望的必要了。
大人仁德,又如此缺人手,此时不投效,更待何时。
他就像是打开了某个缺口,人群中的百姓纷纷踊跃报名。
“大人,我没读过什么书,但我勤快,有的是力气,你看我能不能当个衙役?”
“俺也一样。”
“俺也一样。”
“愿意当差的站到这边来。”
也没有纸笔,没办法给大家登记报名,乔南枝就只能根据他们的意愿挑选。
最终,读书人只有一个李谦,当了典吏。
除此之外,师爷和县丞、主簿都没有人报名。
不过好消息是,她需要的五十个衙役招满了。
虽然这些人远远称不上身强体壮,不过跑腿足够了。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