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沈将军的儿子们(1 / 1)

极品女县令 雪大 5034 字 1个月前

有些事就是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也不难,想要做成功却非常难,比如种树。

乔南枝风风火火的带着大家选择好的枝条,按著记忆中的扦插方式,一个步骤都没有错。

忙活了小半个月,回头一看,最开始种下的那些大部分都死了。

零星有几颗活着的,重新发出了嫩嵞。

仔细算了算,成活率居然不到三成。

乔南枝整个人都麻了。

按照这种成活率,得补种四次才能保证成林。

?姓们显然也没想到死的居然这么多。

看着脸色不好的大人,有人咽了咽唾沫:“那啥,大人,咱们还种不?”

存活率这么低,说真的,?姓也有些心灰意冷。

本来对种树就不太积极的他们,有些打退堂鼓了。

“种。”乔南枝咬牙:“再难也要种。”

路可以冬天修,荒可以明年开。

按照她的预计,明年能把现有的地种上红薯就差不多了,毕竟人手就那么多,种红薯的季节也就那个把月。

太晚的话,哪怕种下去也没什么收成,纯属白费力。

相比之下,树还是要种的。

不仅是当柴火烧,不仅是恢复生态,?姓们也需要盖房子。

雪松长得慢,用来盖房子未必等得急。

但竹子长得快呀。

竹子只要成活之后就能疯长,速度快的超乎想象。

到时候无论是做家具、做筷子,还是用竹子来做房屋,都可以。

竹屋虽然跟瓦房相比差了许多,可无论如何也比茅草屋要强。

现在种竹子,明年就可以砍竹子。

所以,必须种。

“大家加把劲儿,检查的仔细一点,那些已经死了的,挖出来重新补种。”

大家面面相觑,最终还是屈服在每天两碗大米饭之下。

不少人想着,只要每天能吃得饱,管他是干啥呢。

极低的成活率,让大家不得不种几天,补几天。

别说一直重复补种的?姓,就连乔南枝这个指挥的都快看吐了。

一边指挥着大家种树,在所有有村民居住的地方,都会选一个山头出来种竹子。

其余时间偶尔去王地主家的小四合院看看孩子们学的如何,偶尔上一节课。

另外的时间,乔南枝不是泡在棉花地里,就是去红薯地里。

还要抽空去陈员外的四合院,要收?姓交上来各种没见过的稀奇古怪的东西,也要喂猪。

在她用大量粮食喂养的情况下,小猪仔长得很快。

为了繁殖,乔南枝只是选了其中的一只做实验,要给骟了。

给各种动物做绝育的人,青阳县居然没有。

多番打听之下,乔南枝找到一个曾经在宫里负责给太监净身的?子匠。

老头一把年纪,最后还是乔南枝让几个衙役把猪稳稳的摁住,这才做了手术。

或许是技术确实不错,也或许是运气好,做完手术后的几天,这只小猪依然活蹦乱跳的。

不仅如此,长得明显比其他的小猪更快。

乔南枝给老头赏了十斤大米,和一斤盐。

让他把自己的手艺,找几个徒弟传授下去。

忙完小猪的事情,乔南枝又找了城中几个纺织比较出名的妇女。

又招募了一些未出嫁的姑娘。

全是十四五岁的少女,这个年纪的姑娘体力好,学东西也很快。

乔南枝以民工的待遇,让他们学习纺织技术,为棉花收割后做准备。

那些教授技术的师傅,乔南枝也单独给了大米和盐做补偿。

又招了木匠,把水车的想法和大概方法告知对方,让对方去实验。

希望能不通过系统,把浇灌农田的水车给搞出来,这样又可以省一次解锁的机会。

所有的她都一知半解,只靠刷短视频看到的那一点东西,交代下去,听的人更是一头水雾。

只能多次实验,不懂的就来找她沟通。

一时间,乔南枝忙得不可开交。

同一时间。

青阳县,侧前方,望雍城。

起义军的首领沈大将军,就盘踞在望雍城中。

起义军总共二十几万大军,除了一小支队伍在清扫周边之外,剩下的兵马也全部盘踞望雍城。

原城主府。

大将军沈南风,大马金?的坐在最上首。

下方,左边坐着他的三个儿子和两个弟弟。

把边坐着他的几个心腹大将。

“诸位,时间不等人,我们粮草不多,必须在冬季来临前,打入太原,颠覆朝廷,建立新的统治。”

“此行,我没有万全的把握,南方也不能丢。”

“所以我打算做两手准备,我亲自率领大部队进攻太原,留一个儿子和几个能人固守望雍城。”

“今天就要做出决策,哪些人跟我走,哪些人留下?”

此话一出,所有人的心思都活络开来。

沈南风的拥护者还好,他们跟着起义,起初是为了吃饱,如今争的是一份从龙之功。

功劳在那摆着。

无论是留下来还是跟着去,论功行赏都是跑不了的。

可沈南风的三个儿子就不一样了。

首先,他们年纪小,在起义中并没有多少功劳,能坐在这,是因为他们是沈南风的儿子。

以前就是平头?姓,没啥可争的。

可此刻就不一样了。

跟随父亲进攻太原,危险性极大,很可能会死。

一旦进攻太原的大部队失败,留守在望雍城中的人还有机会。

可以收复所有的势力,?兵?粮,隐忍几年之后,再次进攻太原。

哪怕不选择进攻,占据南方,自立为王,也是一方人物。

从这方面来看,留守又安全,又有退路,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可三个儿子都沉默不语。

他们都知道,成功了,这天下就姓沈。

父亲就变成了父皇。

父皇很有可能在登基后立太子。

如果真在登基后就立太子,那留下的那个可就吃亏了。

毕竟这个时候选择留下,意味着胆小。

父亲英勇无比,如今的地位是杀出来的。怎么会选择一个胆小的儿子为太子。

所以这是一场考验。

这些功臣知道,沈南风的三个儿子也知道。

“爹,我要跟着去。”沈南风最小的儿子,沈家老三笑嘻嘻的开口。

他年龄最小,今年才十五,吊儿郎当跟撒娇似的。

“爹,我啥也不会,大字都不识一个,就空有一把力气,跟着爹一起去太原,还能多杀几个敌人。”

“要是留下来,南方这个大摊子我可处理不来。”

沈南风点头,没说什么。

novel九一。com

老二也笑道:“爹,我也想跟着你打进太原,我要为娘报仇。”

“要不是这些人搜刮民脂民膏,供自己享乐,娘亲根本不会被饿死。”

“我要亲自杀到金銮殿上,问问那老皇帝,他配不配当皇上?”

“你呢?”沈南风看向自己的长子。

沈家起义之前是猎户,沈南风就只有妻子一个女人。

三个孩子都一个娘生的。

农户家里就茅屋两间,没钱没田没家产,也没什么好争的。

不像富贵人家那样注重培养嫡长子。

只是凑?,大儿子到了读书的时候,他运气好,弄到了几只大家伙,手里有了点钱,这才把大儿子送去了学堂。

不过也只学了几年,后来天灾人祸,饭都吃不饱,自然也没学可上。

在沈南风眼里,在三兄弟眼里,他们都是一样的。

“我听父亲的。”沈家老大微微一笑。

如沐春风,在一群大老粗里显得格格不入。

“父亲若让二弟或者三弟留下,那我就跟父亲一起进攻太原。”

“若父亲让我留下,那孩儿便留下来筹集粮草,训练新兵。”

“若久攻不下,新筹集的粮草、训练的新兵,也可输送太原,让父亲得以补充。”

“若失败了,也能增加望雍城的实力,蛰伏,以待时机,跟随父亲的脚步,再次攻打太原。”

沈南风笑着点头:“到底大上几岁,是要懂事些,那行,老大你留守望雍城。”

“我把书生和大光头留给你,同时给你留一万兵马。”

“是,父亲,孩儿一定会多同两位长辈商量,守候南方,等父亲的消息。”

确定了人选,沈南风又与军师和一众左膀右臂商量了此次进攻太原的细节。

散会后,沈南风的长子沈知行,带着父亲留给自己的两个人回到了自己的落院。

两个中年男人。

一身长衫,被沈南风?做书生的,是毕旺杰。

另一个身材魁梧的光头大汉,是军中猛将,大老虎。

不管沈南风有什么考量,把这二人留下来帮助沈知行,但留下来了,他们三人就相当于是一条船上的。

大老虎以前也是个猎户,勇猛冲动,脑子里没什么弯弯绕绕。

沈南风让他留下来帮助大公子,他就留下来。

找了个地方往那一坐,从怀里掏出一包肉干,光吃不说话。

毕旺杰是给沈知行和自己泡了茶。

笑问:“如果我没猜错,大公子其实一早就打定主意要留下来了?”

“先生懂我。”对着自己人,沈知行也真诚了几分。

“那,公子就不怕下次再见到大将军,已经物是人非么?等消息传回来,说不定二公子或三公子,都已经被册立为太子了。”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文臣也一样。

毕旺杰自认才学、计谋皆为上乘,自然也想跟着一个前途无量的明主。

本来这个人选是沈南风。

可他跟沈南风相遇相知较晚,他加入时,沈南风已有心腹,也就是现在起义军目前的军师。

一步晚,步步晚,他再忠心也不过锦上添花。

退而求其次,最好的选择,当然是辅佐下一代明君。

方能让他一展才学。

而这个人选,无疑是沈南风的三个儿子。

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他更中意长子沈知行。

在他有意无意的靠近之下,二人关系要亲近的多。

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所以沈南风才让他留下来。

“毕先生。”沈知行一脸真诚:“立太子是为稳固朝堂,我虽没读几年书,但也知道,太子的人选,和给父母养老的人选是不一样的。”

“继承皇位,也并非是继承家中的两间茅屋。”

毕旺杰眼神微微一亮,欣赏之色更甚。

“公子继续说。”

考验来了,沈知行知道,能不能让这位大才从投靠父亲,改为忠于自己一人,就看他答的怎么样。

“先生,如今军中之人,大部分都是走投无路之下加入的起义军,大老粗不在少数。”

“只是相比这些能打的,父亲明显更看重学识渊博,能治理一方,甚至懂帝王之术,能定国策的高人。”

“父亲身边的军师,就是其中一个,先生也算一个。”

毕旺杰点点头,眼神越来越亮,这位大公子跟普通农户家的孩子不一样。

给他的感觉,跟那些名师教导出来的世家长子相比,也不差多少。

“大公子继续说,即便有军师和我们这些文人在,你怎么确保不跟着去,太子之位还会是你的?”

“我们毕竟是跟随者,我们的建议,将军也可能不听。”

沈知行:“原因很多,我把能想到的说一说,有不对之处,还望先生指正。”

“太子之位的确定,其一是父亲的看重。”

“我从小懂事,又是长子,是父亲第一个孩子,他在我身上花的心力最多。”

“也是三兄弟中,唯一读过书的。”

“指从感情上来说,我在父亲心里的重要?度,应该比二弟三弟要强上一丝。”

“其二,能左右太子之位的,就是这帮有从龙之功的武将。”

“可这些人以前只是普通百姓,没经历过朝堂之争,目光不够长远,第一关心的肯定是自身。”

“相比太子之位,他们更关心自己能得到什么封赏,所以不会过早站队。”

“我们三兄弟对他们来说都一样,无论父亲选谁,他们都不会反对。”

“继续。”毕旺杰激动的握紧拳头。

他捡到宝了。

“其三,便是世家。”

“仔细说说。”

沈知行:“我读的书少,但从夫子的口中也曾听过一句话,?做,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

“这些世家都是传承数百年,底蕴极其深厚,哪怕父亲真的改朝换代,沈家做了这个皇位,也不可能铲除世家。”

“不仅无力铲除,还需要拉拢,得到他们的支持,才能坐稳这皇位。”

“而这些世家极其注重规矩,我听说,这些世家都最为看重嫡长子。”

“只要那个嫡长子不是痴傻废物,哪怕极其平庸,也会继承家中绝大部分财产,甚至全部财产。”

“这种想法在这些世家中,想必是根深蒂固。”

“他们的这种重用嫡长子的规矩,应该会影响父亲。”

“他们当家作主的,都是嫡长子,为了确保这种规矩不被打破,他们必定会提议,由我这个嫡长子来当太子。”

“那么肯定?”

“是。”沈知行说道:“毕竟每家的嫡长子就一个,不成器的也多,资质平庸者更是不知凡几。”

“一些嫡次子或者庶子,数量多,优秀者肯定也有。”

“这些普通的嫡长子,要压下优秀的庶子,继承家业,肯定也是有难度的。”

“但如果他们能推动嫡长子继承制,上到皇室、世家、大臣,全部都是由嫡长子来继承。”

“那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压下所有优秀的弟弟。”

“所以,我虽然与那些世家从未打过照面,但就嫡长子这个身份上,利益上,我们天然就是同盟。”

“如今那些世家当中,当家作主的,全部都是每一代的嫡长子。”

“所以他们一定会支持我,父亲想要他们的支持,就一定会立我为储君。”

“无论我是在太原,还是在这望雍城都一样。”

毕旺杰看着身旁的翩翩少年,心跳加速,皇帝人选,这一定是皇帝人选!

在农家长大,仅读过几年书,教他的夫子也只是个多次落榜的秀才,见识有限。

起义的这几年,更是在军中颠沛流离。

这样的环境下,还能有此想法,说明资质不凡。

若再有他辅佐,再有嫡长子这个身份,这不是下一任皇帝是什么?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