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与GDP(1 / 1)

看准 饭爷 606 字 8个月前

前面大家应该看明白了,利率水平本质上就是某一时间段市场上贷款的价格。这个市面上贷款的价格,本质上是由当时市面上资金供需情况决定的。那么决定市场上资金供需情况的又是什么呢?其实是GDP的实际增长速度。

GDP增速,代表的是整个社会的实际财富积累速率,也左右了市场上资金的供需情况。道理很简单,市面上财富积累快、赚钱机会多的时候,才有更多人去贷款赚钱,资金需求才越旺盛。要是经济速度放缓,市面上赚钱很难,谁还会去借钱赚钱呢,资金需求自然就下来了。

既然GDP增速代表了整个社会在某一阶段财富积累的快慢程度,那也就意味着GDP增速决定了这个时间段整个社会创造的财富能支付起的利率水平。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大家从银行贷款,利息动不动就是两位数。那为什么这种情况下还有人贷款呢?因为当时GDP增速快,整个社会的财富积累速度,远比市场上的利率水平要高。大家虽然贷款要付10%的利息,可是一年可能赚到本金的20%的利润,所以这种情况下也就敢贷了。这两年为什么从银行贷款利率变得越来越低了?其实也是因为GDP增速慢下来了。资金回报率受限于整个社会的财富增长率,也就给不了那么高的利息了。

这里可能会有疑问,经济增速快的时候,如果资金价格高了,那我们多印点儿钱,利率不就便宜了吗?为什么当时不这么做?因为钱并不是能随便乱印的,货币本身只是一般等价物,是商品交换媒介。货币本身也不是真正的财富,实物商品才是真正的财富,货币发行总量其实是受制于实物商品产能的。

我们平时花的钱,央行从发行的角度是有总量限制的,限制总量是基于市面上的实物商品产能而定。也就是说,央行在某一段时间的货币发行总量,必须要和市面上的实物商品相对应。原因也很简单,货币发行量太大,实物商品产能跟不上,会造成物价飞涨和通货膨胀,会威胁国家的稳定。

讲到这里,可能很多人还是不明白。我们再用大家熟悉的费雪公式举个例子。费雪公式的组成是MV=PT,在经济稳定的状态下,通常货币流通速度V是一定的,当货币供应量加大的时候,公式左边的MV乘积就会变大。商品总量T,在短时间没办法快速增加。为维持公式两边平衡,短期内能变大的只有商品价格P。这意味着央行印钞以后,在商品总量没办法在短期内快速增加的前提下,物价就出现了飞涨。之前如果市面上的商品总量是100件,在印100元钱的情况下,每件商品价格是1元钱。如果市面上实物商品总量维持在100件不变,货币印制数量变成了10 000元,那么每件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到100元。也就是我们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因为货币的海量印制,购买力贬值到原来的1%。所以货币发行量的多少,说到底是根据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同时受到实物商品总量的制约。市面上实物商品和投资资金需求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最终决定了货币供应的多少,以及利率水平的高低。

明白了这个,就应该明白实物商品总量和价值才是真正的财富,也是最基准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