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本身代表的是钱的价格,是某一阶段使用这笔钱的资金成本。为什么要加某一阶段这个定语呢?因为拉长时间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个资金成本是在不断下降的。
哈佛大学研究员保罗·施梅林(Paul Schmelzing)翻阅了无数资料,对美、英、德、法、荷、西、意、日八个国家及过去700年的数据进行了统计。选择美、英、德、法、荷、西、意、日这八个国家作为基准,是因为在过去700年这些国家的GDP总量,占据了全世界GDP总量的80%。从1317—2018年这700年时间里,真实利率平均每年下降了0.0175%。
为什么会出现真实利率不断走低这个现象呢?因为和长期利率直接相关的是整个国家和企业的财富积累速率和利润平均值。这个财富积累速率和利润平均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处于一种不断下降的趋势里。
如果现在开饭馆很赚钱,平均利润为15%,银行贷款的利率是5%,那么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很多人跑去找银行贷款,涌入开饭馆这个行业。因为这时候开一家饭馆,自己赚进15%的利润,拿其中的5%还掉银行贷款,自己还能剩10%的利润。
拉长时间看,因为这个10%的利差存在,开饭馆的人会越来越多。最终会让这个行业的竞争越发激烈,利润也不断拉低,直到餐饮业平均利润降到5%。这样就不会有更多的新人来开饭馆,因为这时候只有头部的饭馆才能盈利。如果降到5%的平均利润以后,还有人继续杀价竞争,整个行业的利润被杀到1%。按照这个利润率算,则意味着辛苦干了一年不但没赚钱,还要倒贴银行4%的资金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多数餐饮从业者理智的选择就是关店另谋出路。整个餐饮行业因为竞争对手减少,利润率也会从1%逐渐回升。回升到一定阶段,只要超过银行贷款利率5%,就又会有人开始涌入这个行业,重复之前的循环。
这里我们举的例子虽然是餐馆,但是换成任何市场化竞争的非垄断行业,最终得到的结论其实都一样。因为从底层逻辑看,本质上,市场化竞争的行业,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只要不存在垄断,大家都是市场化的直接竞争。随着竞争者的不断加入,最终的行业利润率一定是不断走低的。
大部分行业在开始的时候,利润都比较高,发展到后期,都会逐步降低,遵循行业的平均利润。这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从理论上说,会无限趋近于当时市面上的银行利率,或者以银行利率为中轴上下波动。这也就是我前面说的,整个社会的平均财富积累速率大概等于国家的GDP增速。在某一时段利率的定价标准本身,其实就是那个时间段这个国家的GDP增速。
明白了这一点,大家就应该明白,在某一时段国家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水平,也就是资金的价格水平,来调节投资和经济发展的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