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话放到国家身上也一样,因为国家没钱一样什么也干不成。每个国家的发展史基本上就是一部财政史。一个国家运转哪里都需要花钱。民生这些领域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而且这种投入短期回报并不好,都是短期看不到回报和经济利益的。资本投资是为了赚快钱的,根本没兴趣干这种长期低收益的活儿,只有国家才有动力去做。
国家本身不产生价值,也就是说,国家自己是没办法产生收益的,国家能做的是在获得收入以后做转移支付。国家想要发展、获得收入,这部分钱主要从哪里来呢?从税收来。适度的税收是国家强盛的保证,只是把握这个度确实有点难。税征太多,大家创造财富没有积极性,辛苦赚的钱都被收去了,谁还肯好好干活创造财富呢。税征太少,国家迟早会出问题。收税太少的后果是国家的口袋里根本没钱,什么事都没法干。对外抵御外敌没钱,对内修桥、修路维持治安也没钱。后面税收不上来,财政就会越来越紧张,就没办法养那么多军队,也没办法投入各种建设。国家窟窿自然越来越大,然后开始收缩和螺旋下跌,这个过程开始一般很慢,但速度会越来越快,后面就彻底崩溃了。
不管国家、公司还是个人,从盛到衰都会经历这么一个过程。一般国家刚刚建立的时候税收都是够用的,因为开始都要大规模搞土地重新分配,也就是我们说的土改。大家有了地就可以交税,政府有了税收就可以搞发展。人人都有地种,家家户户都在纳税。这时候税基很大,国家花钱的地方也不算太多。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经济逐步进入良性循环,商业也在蓬勃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步入良性循环,国家应该越来越好,可到后面,政府却发现税收不上来了。
按理说国家发展了,经济规模变大了,税源也应该更多了,为什么税收不上来了呢?因为一个国家到了后期,财富越来越向大户集中,富人有很多办法不交税。他们可以找法律漏洞,可以迁移到避税天堂,还可以打着做慈善的名义避税。政府在和平年代拿他们也根本没办法,很多国家不收遗产税的原因是,别国不收你收的话,富人就会带着钱逃离。
而且一些国家发展到后期,各种利益集团的人都会进入政府担任高官,他们会想办法推动有利于自己的税收政策,所以大户们基本上是不纳税的。可国家开销总要维持啊,支撑国家开销的税收就只能由中产阶层承担,这点全世界都一样。到最后中产自然就越来越穷。富人不承担纳税义务,全部让中产承担,中产变穷也就避免不了了。历史上所有国家到了后期都是拿同样的剧本,不光是现代,从古到今规律一直没变过。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国家到了某个阶段,税收总数少了,国家支出却一点儿没少,到了后期国家花钱反而更厉害了。一方面是因为和平年代久了,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国家要养的老人越来越多。比如日本这种老龄化严重的国家,因为负担不起数量庞大的高寿老人,所以在打造无退休社会。国家机器越来越庞大,维持治安和搞社会福利的成本也越来越高。税收越来越收不上来,可政府开销却越来越大,只能开始借债。后面借不到钱导致财政破产,国家也就难以运转了。即使能借到钱,后面国债越借越多,直到大幅超出偿还能力之时,就会出现崩溃。
要知道借债这件事很长时间内是看不出任何问题的,因为毕竟是永续债,本金一般是不用还的。只要能还得上利息,富人就会放心把钱借给国家。利息从哪儿来呢?答案是税收和财政。后面债务越来越大,利息越来越多,收入却越来越少,债务自然也就崩了。不管是古代的罗马、古代中国的明清时期还是现代的美国,其实遇到的都是财政问题。但一旦数字货币全面推行之后,局面将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