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的时候,很多人突然还不起贷款了呢?因为在泡沫足够大的时候,只要利率水平稍微提高,就会刺破泡沫,引发负反馈。
从2006年开始,美联储觉得美国经济基本复苏了,市场上通货膨胀水平也比较高,于是开始不断加息,抑制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当利率上涨到一定水平,很大一部分次级贷款人就还不起贷款了。一方面因为利息上涨以后,每月的还贷压力增加,另一方面紧缩的货币政策,会降低就业率和工资上涨。
这时候的房价其实已经很高了,加息以后,越来越多的次级贷款开始违约。违约以后,银行还是采用和以前一样的处理方式,收回房子在市场上拍卖。要知道现在和之前的情况已经有所不同。连资质和信用最差的人都已获得贷款参与到楼市投机中,因此剩余的楼市购买力早就不足。
本来楼市的购买力就不够,银行又因为大批次级贷款违约把一堆房子拿到市场上拍卖。这时候的市场自然是供过于求,房价便急转直下。房价一跌,便开始有人抛售房产,接着更多的人加入抛售大军,房价下跌得更加厉害。越来越多贷款购买的房子因为违约回到了银行手中。
这等于是MBS和CDO依赖的底层资产,也就是按揭贷款合同,已经出现大面积违约。现在银行根本拿不到贷款客户按时偿还的钱,手里只有一批卖不出去的房子。购买MBS的次级客户严重亏损,之后是次优级,最后连风险最小的优级都拿不到本金了。所以我们看到的结果先是MBS崩盘,紧接着基于MBS的CDO也崩盘了。不管是放贷款的银行,还是买MBS和CDO的机构和个人,这时候都拿不到钱了。一连串破产到来:新世纪金融破产、雷曼兄弟破产、贝尔斯登破产、“两房”申请破产保护。
大家看到这种情况都产生了恐慌情绪。所有人都开始要求收回资金,提前偿还贷款,整个市场便崩了,于是金融危机爆发。这也就是历史上的“Subprime Crisis”——次贷危机。
用资产负债表公式解释次贷危机也很简单。公式的构成是“资产=负债+本金”。金融机构把这些次级贷款合同打包成MBS贷款不断加杠杆,其实就是在不断做大负债。这部分负债不断做大,意味着金融机构不断放出贷款,到市场上购买房子这个资产。汹涌的购买力会推动资产价格上涨,也就是公式左边的资产上涨。资产在负债不断做大的同时,也在不断变大。本金虽然会因为金融机构赚到利润而变大,但是和负债放大的规模相比,可以说是九牛一毛,基本忽略不计。
等到资产价格逆转的时候,公式左边的资产因为房地产价格下跌而不断缩水。我们知道负债是刚性的,不可能减少,所以公式右边能减少的只有本金部分。之前几年金融机构赚到的利润虽然也注入了本金,但比起庞大的资产损失,根本不值得一提。
很快这些金融机构就因为本金损失殆尽,陷入资不抵债、接近破产的地步。金融机构都要破产了,这时候不光投资人的钱还不上,市面上也没人敢放贷款了,信用也陷入紧缩。这时候经济直接停滞,金融海啸也就来了。所以后面美联储才会给这些金融机构注资。这等于是注入本金,避免他们破产引发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