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1 / 1)

看准 饭爷 597 字 8个月前

西方的努力没有白费,转折点终于来了。从1985年开始,苏联石油产量见顶,开始缓慢下滑,美国等待已久的苏联石油产量峰值时刻终于来了。美国宣布为沙特提供安全保障,通过提供最先进的预警机和毒刺导弹与沙特结成反苏同盟。沙特则宣布加大石油产量两倍以上,油价几个月内就暴跌到10美元一桶。

对一个战略物资几乎完全依靠石油创汇支撑的国家来说,石油产量和价格双杀的威力是巨大的。随着石油出口创汇收入的减少,数千万吨的粮食进口化为泡影,财政收支也很快严重恶化。仅仅1986年一年时间,苏联的外汇储备就减少了2/3。随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和亚美尼亚大地震又雪上加霜地消耗了大量外汇储备。苏联当时的一份文件描述了财政危机有多严重:

可自由兑换的货币结算非常紧张,债务超过了商品出口年度收入的2倍,支付利息需要耗费近20亿卢布,超过石油出口所获可自由兑换货币全部进款。目前的情况是,我国必须将出口获得的全部可自由兑换货币进款用于偿还外债。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当时苏联石油出口收入只够偿还债务利息,已经没有任何多余外汇进口粮食、设备和其他资源。苏联的困境在于,想买粮食就要有足够的美元,没有高价石油出口,就没有足够的美元进口粮食。普通老百姓虽然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是社会食品急剧短缺,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很快在市场上显现。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粮食是最重要的资源,其地位无可比拟。到处都是饥饿的苏联民众,戈尔巴乔夫不得不开始向西方政府寻求贷款。向自己的冷战敌人借钱,就要按照它们的要求进行改革,此时此刻的苏联已经完全丧失了主动权。

1990年是苏联最为悲伤的一年,美苏攻守之势开始逆转。为获得西方的贷款进口粮食维持国民经济运转,苏联开始按照西方的要求进行改革,大规模收缩自己的势力范围。粮食问题还导致了苏联加盟共和国内的分离主义运动,当初加盟苏联的共和国纷纷开始要求独立。苏联就此解体了。

这场金融战争之后,一个1980年国力还是美国80%的超级大国土崩瓦解。一个有着上万件核武器,武装到牙齿的超级大国瞬间消失。

本质上,苏联是先陷入了财政危机,之后又被美国联合沙特用一场金融战打垮。苏联财政收支失去平衡是庞大帝国轰然解体的最重要因素。美国联合沙特发动的金融战也只是给这个庞然大物套上了最后的绞索。

美国人管这种操作叫隐蔽经济战,里根时期的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凯西是这套体系的设计者,主要手段就是鼓吹放松资本管制,任凭热钱进出冲击经济,私有化国企削弱国家抵御外部攻击的能力,通过金融手段征服世界。

这是一种非常规战争,核心是通过对一个国家经济体进行研究,找到其咽喉要害,并针对这种脆弱性,利用经济手段进行打击,削弱其国力,进而扶植自己的代理人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