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解体仅仅是财富瓜分的开始,真正的饕餮盛宴发生在俄罗斯。叶利钦突然被历史推上了前台。不过叶利钦非常清楚,自己必须继续推进改革,因为虽然在政治斗争中如愿当上总统,但他的执政基础依然非常薄弱。
一方面因为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大部分遗产,同时也继承了大部分债务。1万亿卢布的内债和1200亿美元的外债让国家迅速陷入经济衰退。国内经济近乎瘫痪,生产下降,粮食不足,日用品短缺已经成了大问题。人民群众极为不满生活现状,不解决这些问题,就有失去支持、丧失权力的危险。另一方面叶利钦是喊着改革口号上台的。他当权之后俄罗斯的社会结构并未发生变化,公有制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在经济领域他手上并没有可以依靠的强大社会力量。
盖达尔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这个人有点儿像喜欢纸上谈兵的赵括,说起西方经济学一套一套的。后面俄罗斯的私有化之父丘拜斯也是他的得力干将。叶利钦很喜欢这个能说会道的年轻人,他能把经济学理论讲得头头是道,对改革也颇有见解,还能和议会反对派相互辩论。
盖达尔出身于苏联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老盖达尔是苏联《真理报》记者,有着传奇经历,曾参加过古巴抗击美国的猪湾战争,还是卡斯特罗的老朋友。盖达尔的爷爷是苏联作家,作品《铁木尔传》曾风靡很多国家。
20世纪80年代因为接触到西方经济学,从而变成自由市场的忠实信徒,盖达尔决心用这套理论改变当时的苏联。当时他们一帮向往市场经济的年轻人经常在列宁格勒郊区聚会,有人管他们叫“蛇山会议派”,他们管自己叫“青年改革派”。
这些未来的经济掌权者提出,苏联经济的出路在于建立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改变公有制,确立私有制。盖达尔是这批人的精神领袖,一开始子承父业做了苏联党报《真理报》编辑,后来做了苏联经济研究所所长。
盖达尔在宣传和经济两个口子都熟,加上经常写文章宣传自己的经济理念,声望越来越大。很多人成了他的拥趸,认为市场经济是万能的。然而只有在基层组织干过、了解底层结构是如何运作的人,在最高管理岗位才可能有杰出的表现。毫无基层经验的学者和经济学家根据自己从书本学来的三脚猫理论照方抓药搞改革,对国家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盖达尔给俄罗斯开的药方就是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先搞市场化,再搞私有化。市场确实很重要,不过他们忘了一件事,理论和实际操作从来都是两回事儿。要是光看理论案例就能成功,照方抓药执行就能实现国家崛起,那现在应该满地球都是发达国家。事实上,最近一两百年除了东亚几个国家成功崛起,后面发展起来的国家几乎没有。
纸上的理论变成实际操作并没那么容易。盖达尔这批青年改革家觉得一旦俄罗斯踏上自由市场的轨道,就会跻身发达国家,所以要想尽一切办法停止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让市场的自然法则发挥作用。想法很美好,结果很残酷。最后改革的果实老百姓并没享受到,不光私有化让寡头们得利,汇率贬值以后资产也被其他欧美国家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