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股的总市值除以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NP),会得到一个数值,我们称其为“巴菲特指标”,因为这个指标是巴菲特首先提出来的。
对于巴菲特指标,一直有一个传言,不管是机构还是媒体,这两年都在不断引用——如果巴菲特指标的数值处在70% ~80%之间,说明美股处在被低估的位置,是买入美股的好时机。如果巴菲特指标数值超过100%,就意味着美股有泡沫了,需要小心了。
为什么这个指标这么有参考意义,就连巴菲特也会如此重视呢?我在这里讲一下自己的理解。我们知道GNP的中文名称是国民生产总值。这代表的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人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也就是说,GNP这个指标计算的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当年创造的实际财富。而股票市场的总价值,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创造的实际财富证券化的货币价值。所以巴菲特指标的本身,是用GDP这个实际财富作为基准,来计算实体经济的证券化率程度,以及资本市场的泡沫化程度。
在一个已经完成实物财富证券化的成熟国家里,用股票市场的总市值除以GNP的比值,衡量的其实是一个国家实物财富的泡沫化程度。因为股票市场的最终价值,只能反映经济的实际产出。泡沫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均值回归。
不过关于巴菲特这个指标的用法,到处都在以讹传讹。这才有了“巴菲特指标要是超过100%,美股市场就进入泡沫区间”这种没有逻辑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