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困扰(1 / 1)

看准 饭爷 722 字 8个月前

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价值股的涨幅一直不如成长股。这种情况持续了很久,让不少深度价值投资者很受伤,以至于传奇的价值投资者查尔斯跳楼自杀了。他是个知名的基金经理,也是深度价值投资者。他管理的基金在鼎盛时期规模高达200亿美元。

过去的十年,对查尔斯这种深度价值投资者来说,是非常难熬的日子。因为对全球高额债务的持续担忧,他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价值标的,不得不保持着40%的现金。《巴伦周刊》说,查尔斯从高楼上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价值已经开始回归。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2000年纳斯达克 (1)泡沫破灭之前,股神巴菲特也经历了同样难熬的岁月。1999年年初,巴菲特旗下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是80 300美元。到了2000年年初却只有50 900美元,下跌近40%。因为从1999年开始,网络股成为当时的唯一热门板块。科技股的股价疯涨的同时,其他多数公司的股价都在下跌。最典型的就是DQ(美国最大的乳制品公司之一)、可口可乐、迪士尼和美国运通这些传统消费股和价值股。这些都是巴菲特手里的重仓股,而它们在1999年的表现,只能用“恶心”来形容。

因为看空高新科技互联网股票,再加上基金业绩表现不佳,《时代周刊》在1999年夏天的封面上公然羞辱巴菲特:“沃伦,究竟哪儿出了问题?”作为对此的回应,巴菲特精心准备了几周后在1999年的太阳谷峰会上的一个演讲。这是巴菲特过去30年来,第一次对股票市场做出公开预测。在这次演讲中,他主要讲了两件事。

一件事就是大家熟悉的那段:“短期来看,股票市场是投票机,但长期看来它更像是称重机。虽然从最终的结果看,称重机会胜出,但短期会是由投票的筹码来左右。因为短期投票的筹码,最大的决定因素,可能是人们狂热的情绪。”巴菲特这段投票机和称重机理论,说的其实就是股票的长期价值是由其盈利和估值决定的,虽然短期可能会被人们狂热的情绪推高。

关于人们在股票市场狂热的情绪,巴菲特在演讲中讲了一个石油勘探商的故事。

一个石油勘探商死后进了天堂,上帝对他说:“你符合所有的条件,但这里人以群分,石油勘探者的居住区已经满了,我没有地方提供给你。”

新来的石油勘探商问道:“您不介意我说五个字吧?”

“可以。”

于是商人把手拢在嘴边,大声喊道:“地狱里有油!”

所有的石油勘探者想都没想,一同往地狱冲去,天堂的居住区被腾空了。上帝只好宣布现在这块地方全都是那个新来的石油勘探者的了。

谁料那个石油勘探者想了一会儿,说道:“不了,我还是跟着他们去地狱吧,毕竟这世上无风不起浪。”

巴菲特讲石油商人的故事,其实就是在描述牛市末期人们趋同的狂热情绪。那时候要是你好心告诉别人股票市场风险很大,别人在心里可能还觉得你想挡他的财路。

对金融市场有着决定性影响的是利率。利率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就像地心引力对物体的影响一样大。当利率下跌并且保持在历史低位的时候,所有资产都会有前所未有的高估值。因为在低利率的背景下,人们不愿意在手里持有现金,而是用前所未有的价格,去买那些高估值的股票和资产。这就是为什么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美股公司利润和此前比较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整个美股市场的估值显然已经过高,但人们还在不断买入这些高估值股票,甚至是市面上其他高估值资产。这里一旦利率发生变化,金融等资产的价格都会发生变化,不管是房屋、股票,还是债券。

可以说巴菲特在这次演讲中,基本上完整概括了自己投资体系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