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2章 志在必得(1 / 1)

花县,隶属广州府,即今天的广州市花都区。

官禄?,在花县城西北大约二十里。

村东一条天马河,自北而来,淌淌南流,注入珠江。

可惜,水势太小,无法行舟。

否则,从官禄?村是可以坐船抵达广州的。

在历史上,曾经有无数关于帝王诞生时的传说,什么天生异象之类的,很神乎其神。

比如,《汉书》中记载,刘邦的母亲有一次在大湖的岸边闭目小憩,梦与天神交遇。

当时电闪雷鸣,天色阴暗,其父刘太公到湖岸接应其母,只见一条蛟龙蟠于母身。随之,刘母就怀了孕,并生下了刘邦。

《史记》中描写刘邦的容貌是“隆准而龙颜”,从此后世以“龙颜”来指代帝王。

又比如,传说曹丕出生时,房子上空出现了一团青云久久不散,众人看去,如同帝王出行的华盖一般。

于是,人们断言,此子以后必定不凡。

果不其然,曹丕开创了三国的曹魏。

再比如,《隋书》中记载,杨坚出生时,紫气充满整个房间,一出生就额头突出,并有五个隆起的部分从额头直插到头顶上。

这个相貌在古代,就是标准的帝王龙相。

更神奇的是,据说,赵匡胤出生时,红光摇曳,满街飘香,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

小赵匡胤更是满体金色,三日不变,他因此得了个乳名“香孩儿”。

……

天降异象,必有祥瑞。

帝王的出生,怎么能与常人相同呢?

所以,必定有龙体附身,伴随着紫气东来,青云直上。

呵呵,总之,让人觉得很玄幻!

可惜,洪火秀出生时,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天象。

而且,他的相貌,也与常人无异。

不过,洪火秀长得不难看,甚至有些耐端详。

当然了,后来,在他的?乡,也是表兄冯云山的眼里,洪火秀脸如满月,目如远星,长得像玉帝,又像唐僧,是十足的帝王之姿。

冯云山稍通看相之术。

他从此认定,誓死追随洪火秀,伴君仗剑走天涯。

作为洪秀全的左膀右臂,后来成为太平天国的开创者,这是后话了。

洪火秀的诞生,对于这个赤贫的家庭来讲,多了吃饭的一张口,无疑是雪上加霜。

他的父亲洪镜扬正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官禄?的人家,都是靠种地为生。

这年头,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养活一条人命,实在不是一件易事。

在洪火秀出生之前,洪镜扬的膝下,已经有二子一女:

老大洪仁发,老二洪仁达,还有个丫头,叫洪辛英。

排行老三的洪火秀,洪镜扬给他取名洪仁坤。

官禄?,远离县城,村里居住的都是客家人。

洪火秀的祖籍在江西上饶,其始祖是北宋名臣洪迈。

几经辗转,洪家迁徙到广东花县。

官禄?,是个偏僻的村庄。

也只有偏僻的地方,客家人才能落脚。

当地的各级官吏,都出自本地的土著居民。

客家人与当地人一旦有了争端,打起官司来,十有九输。

没办法,胳膊肘不可能往外扭啊。

客家人太需要做官的人啦。

有了做官的人,客家人才有话语权。

novel九一。com

做官,做大官,是家人与乡邻的迫切愿望。

而要做官,就得读书,就得参加科举考试。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

当然,书中还自有颜如玉!

洪火秀?岁那年,洪镜扬咬了咬牙,把他送到了村里的私塾。

洪火秀天资聪慧,生来就是一块读书的好料。

他看上去并不怎么用功,可是,人家的功课回回总是第一。

别的孩子忙活了两天,依然记得差三落四,可是,洪火秀却只要一堂课,就能过目不忘,背诵滚瓜烂熟。

用今天的话说,他就是村小的学霸。

一传十,十传?,乡亲们都知道洪镜扬家出了个神童。

上学的路上,谁见了他,都会不自觉地摸摸他的脑壳,夸奖一番。

老师们也感叹说,教了多年书,第一次见到这么聪明的孩子。

难道说,苍天有眼,终于要官禄?村破天荒,出秀才吗?

嗨,哪里是仅仅出个秀才呀,看火秀这孩子的聪明劲,中个举人,也不在话下哩。

也是,说不定还要点翰林,作宰相啊。

有两个老师,见洪火秀家道贫困,还特意免了他的学费。

老实巴噷的洪镜扬,听着父老乡亲的议论,心里乐开了花,一天劳作的疲乏顿消。

从此,洪镜扬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家里再难,也要供老三洪?坤上学。

因为老大、老二都没上过学,斗大的字不识一升。

洪辛英是个女娃子,更不用提了。

虽然家徒四壁,但是,洪?坤在这个贫困家庭中却被娇生惯养。

家务活,家里不让老三染指。

农忙时节,洪?坤也不必参与地里的出力活。

洪火秀有时也心生惭愧,主动拿起农具,却被父亲一把夺下,训斥道:

给老子读书去!

洪?发、洪?达、洪辛英干完繁重的农活,吃的是野菜糊糊。

但洪?坤的碗里,顿顿却是红薯,还能吃饱。

因为在洪镜扬看来,那不是一疙瘩一疙瘩红薯。

将来的洪?坤,中了状原之后,屙出来的,必定是一块块银锭。

在这种景况下,洪火秀的心理压力山大。

科举考试,他没有退路。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参加科考,而且必须考中,这已经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事。

小而言之,这是全家的希望,是光耀门楣的大事。

往大里说,他肩负著全村人的期待,还有客家人的梦想。

近十年来,家庭、乡亲与老师们的夸奖,也形成了一种心理暗示:

我洪?坤就是上天的宠儿,去赶考,如同探囊取物,易如反掌!

有这个想法,很正常。

道光八年,即1828年,年仅14岁的他,背着笔墨纸砚,在花县的县试中,牛刀小试,便名列前茅。

时光荏苒,两年后的道光十年,即西原1830年,府试就要开考了。

洪?坤意气风发,打起行囊,踌躇滿志,朝广州城大步走去。

这是他第一次去广州城。

广州城距官禄?村不足一?里,但是,他知道,那是他的诗和远方!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