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夫子李儒,大话天下(1 / 1)

姜府正堂。

一位身着儒袍的青年坐于客席正在与姜肃噷谈。

他的脸上虽然带着温和的笑,却给人一种阴鸷的感觉。

“爹!”

姜临迈著大步走入堂中,目光便落在那青年的身上,稍稍打量一番,便感觉心中莫名升起一阵寒意。

那青年阴鸷的目光和他对视,像是被毒蛇盯上了一般。

“临儿。”

“快来见过先生。”

姜肃看到姜临的身影后,也是笑吟吟的起身,这逆子虽然偶有叛逆之处,却聪明机敏,在外人面前,着实长脸。

“姜临,拜见先生。”

姜肃含笑道:“文优先生出身名门,满腹经纶,今日起,便由文优先生为你开蒙。”

“文优先生?”

姜临面色微动,‘文优’二字有些耳熟,却一时间想不起究竟何人。

“夌儒,拜见姜公子。”

青年对着姜临微微拱手,姜临顿时愣在了原地,夌儒,字文优!

这白面书生竟然是东汉董卓麾下鸩杀少帝的毒士夌儒?

“公子识得我?”

夌儒看着姜临的反应,神色略感诧异。

“小子与先生乃是初见,只是听过先生才名,今日得见真人,倍感荣幸。”

“公子过誉了。”

姜肃对儿子的言谈举止十分满意,抚著胡须道:“既然你们师徒已经见面,这开蒙礼不如定在明日?”

“姜大人,在下只是教习公子识文断字,当不得师,开蒙礼便免了吧。”

“如此怎行?”

姜肃眉头一皱,正欲开口,姜临便道:“爹,我姜家又不拘泥于形式,儿以师之礼待先生,尊师于心,待师于礼便是。”

“您如今身居要位,若是大肆操办,恐惹人非议。”

夌儒诧异的看了姜临一眼,含笑道:“小公子所言甚是,如今郡府上下因税银之案焦头烂额,此时确实不宜操办。”

“嗯!”

姜肃思索片刻,也是微微颔首:“既然如此,那就容后补办。”

“先生,不如前往我别苑小坐如何?”

“临儿,不可无礼。”

姜肃板著脸呵斥,姜临如今身为孩童,自然做不了主,请客于别苑,无大人陪同,于礼有失。

夌儒却是满不在意,含笑摆手:“无妨!”

“请!”

姜临没有理会逆父的怒目,直接作出请的姿势,请夌儒移步。

……

别苑。

池塘之畔,凉亭之中。

一大一小对坐,吴婆婆奉上茶水,两人皆不开口。

姜临暗自思索,该如何将夌儒与自己进行捆绑,不说将其收服,至少也要进退一体。

他并不认为自己身带王霸之气,举手投足便能让人俯首称臣的能力。

不过,此人大才,他却断不能错过。

“先生与家父是同僚?”姜临率先开口。

“算是吧!”

夌儒笑了笑,轻声道:“儒早年曾在郡府任文吏。”

“何故而辞?”

“非儒所求也。”

“小子斗胆,敢问先生之志。”

夌儒神色微微诧异,随后轻笑道:“自古以来,读书人所求无非功名利禄。”

“确实!”姜临认同的点了点头,笑道:“不过,此求绝非先生所求。”

“哦?”

夌儒饶有兴味的看了姜临一眼,抿了一口茶水道:“那公子说说,儒之所求,应是什么?”

“机关算尽,入庙堂可翻云覆雨,操纵天下大势,运筹帷幄,从军行可谋定四方,弹指可破?万军。”

“先生之志,不在一官一吏,而是天下!”

此言一出,夌儒手中的茶杯应声而落,目光也是陷入了短暂的呆滞。

“小子所言,可对否?”

姜临含笑询问,夌儒却是面色郑重:“公子童言无忌,儒就当未曾听过,以后切莫再提。”

“哈哈哈!”

姜临大笑:“先生并非畏惧小子之言惹祸,而是震惊被我一语道中。”

“对否?”

夌儒再次陷入了良久的沉默,待吴婆婆再次奉上茶水之后,才缓缓开口:“公子早智,天纵之资,儒,生平仅见。”

“先生可否给小子讲一讲这天下?”

novel九一。com

“天下?”

“正是!”姜临小脸上带着几分认真:“小子足不出户,与外界无甚噷婖,家中长辈不与我言墙外之事。”

“先生可否赐教?”

“公子所述之天下,是大衍之天下还是?”

“自然是普天之下!”

“好!”

李儒点了点头,一脸认真道:“儒便为公子斗胆,道一道这天下。”

“自大禹七十年前分裂,中原之地,诸侯裂土而居,经过十余年之混战,方有今日之七国!”

“有大盛居于西北,有大苍居于西南。”

“我大衍西与大苍接壤,北与大启划江而治。”

“大商皇室自称身负商朝血脉,七十年前窃大禹之国祚,居于中原腹地。”

“天下裂,也正因大商窃朝!”

“如今,乃是中原七国第一强国。”

“东雍位于东海之畔,物产丰富,南洛偏居一隅,位处东南,群山环绕,易守难攻。”

听到李儒的话,姜临问道:“先生,大商身负商朝血脉,不知这商朝……”

“我中原之王朝,自夏而始,大禹而立,而后商灭夏,周灭商!”

“周之末年,诸侯混战,群雄割据,禹太祖起于微末,以强横之姿覆灭列国,建原大禹,开疆拓土,方有今日之中原。”

“国祚三百载!”

“彼时,大禹朝威服四海,万邦来朝,四夷臣服,国势空前,纵使夏商周三朝,亦不可与之比拟。”

李儒一脸唏嘘,目光深邃,似是在憧憬大禹朝那等盛世之景。

姜临却是神色一震,夏商周?

秦呢?

难道是平行世界,只是春秋之后的历史被改写了?

“先生,天下可有大江大河?”

姜临继续追问,倘若这方世界的地域地貌与前世无异,那便是平行世界无疑。

“自然是有!”

“北有天河,横贯中原,南有沧江,我江南郡便是因此江而得名。”

“原来如此。”

“那西苍可有高山,地势如何?”

“西苍一片旷野,地势同样为平原。”

“不是华夏之中原!”

姜临心中狂呼,西苍地处西南却没有高原,这断然不是华夏。

这是一处三朝文明重合的架空世界,地形地貌却不尽相同!

“先生,还请讲述一下夏商周之历史!”

“学生对古人之学,倍感憧憬。”

“嗯!”李儒微微颔首,轻声道:“便先给你讲一讲春秋吧,诸圣林立,百家争鸣。”

“有儒家至圣,名曰仲尼……”

半个时辰之后,李儒喝了一口茶:“明日我们便从论语开始……”

姜临却是沉默了,夏至东周之历史,尽数重合……

李儒望着沉默不语的姜临,见其目光时而深邃,时而迷茫,时而灵光闪烁,也不出言打扰。

今日与之一谈,他并未将其当做寻常稚子代之,反倒是像与同龄人畅谈。

而姜临给他的感觉也绝非寻常的孩童,只是,见其神色不断变幻,像是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一般,有些不解。

良久,姜临缓缓起身,对着李儒恭敬一礼:“多谢先生,临今日听先生的天下之论,大开眼界。”

“听先生畅谈古今,更是受益匪浅。”

“日后,还请先生多多赐教。”

李儒也是连忙起身,微微颔首:“儒,定尽心竭力。”

两人在凉亭中坐了半日,直至黄昏,李儒才告辞离去。

夕阳的霞光透过院中树影,形成斑斑点点打在了姜临的脸上,映射在他那深邃的眸中,给这小小少年平添了几分不符合年纪的沧桑。

他不想去改变时代,生于世家,衣食无忧,处于这个?会的上流,享受着底层的向上供养,可以过得恣意潇洒。

他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去成就一番功业,封侯拜相,征战沙场。

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中原七国并立,各国相互攻伐牵制,维系微妙的平衡,可姜临知道,这种平衡是一时的,短暂的,这方天地随时有可能天翻地覆。

纵观前世历史,无论是战国,汉末还是两晋,隋唐,但凡有割据,则定不长久,少则十余年,多则百年,中原之地,必有大一统之王朝横空出世。

盖因诸国有明君则必有庸主,有贤臣则必有昏聩,有忠良则必有奸佞,此消彼长,一但国力失衡,必有强伐弱,大攻小。

有了攻伐,则必有强合纵,弱连横。

而如今之中原,七国并立,已有七十余载。

列国君王,无论是雄主还是草包,则必有所为,有为者志在天下,无为者则必泯于时代尘埃。

此乃盈虚之有数,为之奈何?

所以,列国征伐,乃是必然。

而这,是一个乱世!

……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