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有了马国成这个反面典型,四爷可算是把这帮大臣的要害给捏住了,让他们都明白,在这儿耍横根本就行不通,没办法,只能绞尽脑汁想招儿筹钱还债。
第一个急得像热锅上蚂蚁的,就是跟马国成一块儿被传唤的隆科多。他可是亲眼见识过雍郡王发火时那厉害劲儿。老话说得好,借钱的时候容易,还钱的时候可就难喽。虽说他就?了 3000 两银子,可对于已经被罢了职的他来说,别说 3000 两,就是 300 两那也拿不出来啊。实在没辙了,他只能厚著脸皮去找亲六叔佟国维,这佟国维可是上书房的三位大臣之一呢,寻思著看看能不能先借点银子周转周转。
可能有人要问了,他俩姓氏不一样,咋会是亲叔侄呢?
其实隆科多本名佟佳?隆科多,他们都出身于满族八大姓氏之一的佟佳氏。
佟国维见侄儿确实是掉进难处里了,就说:“行了,行了,管家。”
“在呢。”
“去账房拿 500 两银子给他。”
“嗻。”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可佟国维对着来讨钱的侄子,那一脸嫌弃的表情,就知道他对这个侄子有多不待见。
被逼到这份儿上,隆科多把康熙钦赐的蟒皮九星开山刀都拿出来了,打算抵刀还债。就看他那表情,就能知道这刀对隆科多来说意义老重要了。但没办法啊,国法可不讲情面,亲戚有时候也靠不住,他只能含着眼泪跟刀告别,真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呐。
很快,第二天就到了户部。四爷又下达追剿命令了:“十天期限都过去一天了啊,手里没钱的,赶紧麻溜儿地卖房子卖地,别等期限一到,让我亲自去丳家。尤其是您,魏老,大伙都敬重您,可您一?就是 35 万两,还跟别人攀比。现在您攀比的那些人都还钱了,您打算啥时候还呢?我可告诉你们,圣旨上写得明明白白的,十天之内必须把?款还清,别寻思着法不责众。到时候还不清的,一律丳家抵债。”
魏东亭被四阿哥胤禛说得满脸通红,羞愧得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就在这时候,一个尖溜溜的声音传过来:“请问四爷,要是阿哥们也?了钱呢?”
这话就跟一把刀似的,直直戳到了四爷的痛处,他也正为这事儿发愁呢。老十就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世魔王,想让他还钱,那比登天还难;三哥虽说答应还钱了,可到现在也没个动静。
“是谁在背后议论我呢?” 嘿,说曹操曹操到,三哥满脸堆笑地出现了。要问他为啥这么高兴,只见他迈著大步子走上前,掏出一张银票,那气势,一下子就把百官给压下去了。
“老四,你可瞧仔细了,这可是正宗大顺庄的汇票,凭票就能兑现,30 万两白银,绝对如假包换。”
要说三爷是真心实意支持老四工作吗?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儿,背后还有别的原因呢。
有了三阿哥带头还钱,在场的众人都只能闭嘴,琢磨著自个儿咋去筹钱了。
其他人先不说,单说老臣魏东亭,他好几次都想蒙混过关,最后还是被揪出来了。魏东亭这辈子,那也是风风光光的,跟着康熙爷南征北战,立下了老多战功,被康熙誉为汉人第一臣,他跟康熙既是君臣,又是好朋友。可为啥四爷就不给面子呢?
还是那句话,枪打出头鸟嘛。要是皇上身边的人都还钱了,其他人自然也就没啥可说的了。
魏东亭没办法,只能四处借钱,最后借到了九阿哥这儿。这九爷呢,从始至终都在跟他打太极,问啥都不正面回答。
胤禟笑着说:“你说你小时候抱过我,我说这鸟得吃稀食;你说你实在是没办法了,我说这鸟毛色有八种;你说期限一到就要被丳家,我说这鸟真会耍嘴皮子。”
不得不说,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糊涂的人。
老话说,人要是饿急眼了,为了口吃的都能弯腰,被讨债的人没钱,为了一文钱都得低头。
魏老要不是实在走投无路了,咋能放下老脸四处借钱呢。
这时候,老十胤?又来添堵了:“与其等他们来丳家,还不如自己先丳了自己的家呢。我说魏老爷子,您怕啥呀,他要丳家,让他丳呗。没了家,咱们都到皇上的金銮殿上去打地铺睡觉。”
九爷一听,赶紧瞪了老十一眼,心说你可真是个愣头青,急忙说道:“把嘴闭上。” 然后转过头安慰魏老:“您也瞧见了,我这弟弟都帮不上忙,我也不是不想帮您。要不这样,晚辈给您出个主意,您去找十三爷胤祥试试。”
魏东亭一听十三爷,眼睛一下子就亮了,精神头也来了。
长话短说,当时十三爷正在院子里练倒立呢,听说魏老来了,赶忙让人把他请进来。
魏东亭一坐下,就开始滔滔不绝,从当年跟着康熙帝平定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再到边境平定几个反王,那是讲了个遍。
十三爷越听越尴尬,心说您老有啥事儿直接说就行,没必要翻这些老黄历啊。“我老十三您还不了解吗,只要能帮上忙,我指定不含糊。”
得嘞,魏老也不客气了,直接进入正题:“我这些亏空,大多都是因为皇上落下的。”
“啥,是为了皇阿玛?”
原来康熙六次南巡,有四次都住在魏东亭家。为了把皇上接待好,又是修园子,又是铺路,还盖了新宅,前前后后花了不下几百万两银子,结果把他在漕运总督任上捞的家底儿全搭进去了。后来为了维持府上的开销,只能向国库借钱。
其实魏东亭也有点小心思,为了博得十三爷的同情,就把责任都往康熙身上推。
您想啊,他修的园子、铺的路、盖的新房,占的地,康熙能住几天呢?南巡结束,这些家底儿不都归他魏东亭了嘛。就算天天吃山珍海味,又能花多少钱?说白了,老头有点私心,更何况后来借的钱大多都花在了败家儿子身上。
十三爷这人实在,别人说啥他信啥。一听是因为自己老爹才把魏老逼到这份上,心想自己得帮忙啊。“我现在就去找我四哥说,他不给您面子,也得看皇阿玛的面子。能免的,我就给您免了。” 这也正是康熙不同意老十三参与追款这事的原因之一。
画面一转,来到四爷府上。胤祥过来找四爷,一进门就问:“四爷呢?”
四爷让奴才传话:“叫十三爷安分在家呆著,别管户部追款的事儿。”
“他真这么说的?”
“是。”
四爷干脆来个避而不见,他心里清楚,这事儿没法解释。如今已经到了紧要关头,一旦松口,后面就没法收拾了。对于老十三的不满和不理解,只能噷给时间去化解。
回到府上,十三爷翻箱倒柜,把家底儿都翻腾出来了,东拼西凑,好不容易给魏东亭凑了四万多两银子,可这也就是个零头啊。他让魏老先拿着,还说自己有力气,明天去三合找点零工?,再帮着凑凑。
魏东亭那满脸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感动和无奈。感动十三爷的仁义,无奈这点钱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为了不拿胤祥的钱,他反而挤出一抹看似释然的笑容,告诉十三爷自己有办法,让他放心,还说这法子使出来,连皇上都会帮他。
“好,这就好。”
novel九一。com
“得了,耽误您一天了,我也该回去了。”
寒月的清辉照出了忠臣的无奈,这点微薄的筹钱努力终究还是难以解决他的困境。
临死前,魏东亭给康熙爷留了一封遗书,大概意思就是:微臣从小就跟着您,也没立啥大?劳,当年四次南巡的花销也不值一提,能有今天的地位,全靠皇上的恩典。所以皇上您别挂念老臣,皇上,老奴先走了。
第二天,康熙看到魏东亭的遗书,心里老自责了。
张廷玉却觉得康熙没必要自责:“您南巡住在魏府,那是他的荣幸。他落到这步田地,是因为不会过日子,还惯着子女。皇上,您可千万别因为这事儿自责。”
话虽然是这么说,康熙还是不忍心。他琢磨了一下,不管咋说,魏东亭为大清操劳了一辈子,如果不管,恐怕会让其他官员心寒。于是就让李德权从库房支出 40 万两银子,35 万两替魏老还到国库,5 万两就当是随礼了。
有人可能会问,魏东亭为啥不直接找康熙呢?
说白了,就是要面子。他家那点破事儿,康熙心里能不明白吗?如今他死了,不但让康熙产生了不知真假的内疚,还给他的后代子孙保住了家产,也算是个比较不错的结局了。
在魏府的追悼会上,魏东亭的儿子魏少宝撺掇百官,要为他爹讨回公道,说是田文静把他爹给逼死的。
“您放心,爷们儿绝饶不了这小子。”
“我们也都欠了钱,?他来逼账试试。”
“我们拼了这条老命,老子也不还钱了。”
说曹操曹操到,田文静来了,他说:“魏大人的欠款皇上已经代还了,四王爷让我们把魏老的欠据送来。”
魏少宝一听,立马就哭喊道:“爹…… 您听到了吗?您的欠款,皇上代还了……”
接着,那些欠款的官员就非让田文静磕头烧香。
要说这田文静,真是个清官,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送完欠条,也不跟死者告个别,转身就要走。
百官可不干了,纷纷指责:“你连最起码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都不懂,还咋做官呢?”
田文静微微一笑:“孝悌忠信、礼仪这些我不太懂,但我知道我有廉耻。最起码,我不会厚著脸皮借钱不还。” 就这两句话一呛,双方直接就翻脸了。
“反正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
“对,要钱没有。”
就在百官吵吵嚷嚷的时候,一个声音传过来:“谁说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啊?”
原来是四爷来了,他把自己一年的俸禄拿出来,当作随礼,让魏少宝拿着,把魏老的后事办得风光点。
魏少宝却不知好歹地说:“人都死了,还风光个啥……”
“混账话!生前要尽孝,死后要尽哀,人死了就不用讲礼了吗?你以为你老爷子的死跟你没关系吗?啊,告诉你,要不是你们这些不孝子孙整天肆意挥霍,花天酒地,你老爷子能欠那么多债吗?”
随后,四爷把这不孝子的罪状一条一条地列出来:养了几个小妾,送了几座府邸,买了多少金银首饰等等。四爷直接就说,如果说有人逼死了魏大人,那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他这个不孝之子,还有府里那些穿金戴银的太太小姐们。
周围的百官本来想借着魏东亭的死,以逼死清官为由,给自己的无赖行为找个借口,没想到四爷一出现,直接就把他们的诡计给戳破了。四爷随便点出两个典型,把他们借款的目的都给抖搂出来了,不是拿去潇洒挥霍,就是置办家产田地,没一个是真正为了救急的。
面对雍郡王的慷慨陈词,百官们一个个都臊得低下了头。
“过几天就是十天的限期了,我在户部等着你们。要是不把库款还清,我还是那句话,抄家。”
其实,现实中像四爷这种人,挺招人恨的。但大家有没有发现,当时恨他,等他成?之后,往往又会变成敬重。
四爷刚出门,就碰到了来祭拜的老十三。很明显,胤祥对这个铁面无私的四哥满心都是不满。没办法,这就是做孤臣的选择。
时间一晃,7 天就过去了,欠款才追回了三成。为了剩下的七成,四爷只能一家一家去要。到最后,那些欠钱的人也坐不住了,正所谓各有各的损招儿。十爷把家里的东西都倒腾出来,换上带补?的衣服,往大栅栏那儿一蹲,摆起了地摊。
他心里想着:你老四不是厉害吗?那我就给你来个家丑外扬,要丢人,连老爹的脸一块儿丢。还美其名曰,是你四哥逼得我给皇家抹黑的。也不知道这损招儿是谁给他出的。
“四爷,四爷,不好了,十爷和好多官员抬着家当,到前门大街?卖去了。”
“前门大街?”
“嗯呐。”
四爷刚想去前门大街,高福又来报:“哎,四爷,四爷,出大事儿了,一大群老臣跑到畅春园找皇上哭闹去了。”
“啊,田文静。”
“在呢。”
“你去前门大街,劝十爷和那些官员回去。”
“是。”
“年羹尧。”
“奴才在。”
“你跟我去畅春园,一定得想办法拦住他们。”
“是。”
一边是混不吝的十爷,一边是想把事情闹大的群臣,四爷胤禛到底该咋收场,康熙又会做出啥样的抉择呢?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