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张武哥冤假案,康熙亲自劫法场(1 / 1)

俗话说得好,无?不成书。这十三爷从四爷府上出来,刚一迈进自家门槛儿,就瞅见一个满脸花得跟小花猫似的,衣服破破烂烂,跟一堆烂布条子拼起来似的小乞丐在那儿巴巴地等着他。

“是十三爷吗?” 小乞丐怯生生地问道。

“谁呀?” 十三爷一脸疑惑地打量着眼前这小乞丐。

“是我呀,您不认识我了?” 小乞丐急得都快哭出来了。

“到底是谁呀?” 十三爷还是没认出来。

“我是江夏镇张武哥的妹子张阿兰呐。” 小乞丐赶忙自报家门。

要说她为啥找上十三爷家门呢?这里头可有一段曲折的事儿。原来啊,江南巡盐道任伯安的弟弟任继安,干了件丧尽天良的事儿,奸杀妇女,被官府给拿住定罪了。这任继安就跑去求张老汉,让他叫张武哥帮忙顶罪,还拍著胸脯保证,最多关半年就能出来。也不知道张老汉是被威胁了,还是脸皮薄抹不开面子,稀里糊涂就答应了。可谁能想到,张武哥这罪一顶,事儿可就大了,直接变成了死罪,明天午时三刻,就要在东街菜市口开刀问斩。

十三爷一听这事儿,心急如焚,悄悄跑到刑部去查探情况。见到了张武哥后,了解到的情况和张阿兰说的基本对得上。再加上二位爷之前就对张武哥以及任家兄弟有所了解,心里头基本确定,这妥妥就是一起冤案。

“四哥,这件事从县府、道司,一路报到刑部,中间肯定牵扯了一大批人,咱们该咋办呀?您可得赶紧想想办法啊!” 十三爷着急忙慌地跟四爷说道。

“这事啊,要么就不折腾,要折腾就闹他个天翻地覆。” 四爷咬著牙,一脸坚定地说。

画面一转,临近晌午的东街菜市口,那叫一个热闹,老?姓们都跟赶大集似的,乌央乌央地围过来,把个菜市口堵得是水泄不通,都想来凑个热闹,看看这砍头的场面。

长话短说,几个死刑犯跟下饺子似的,齐刷刷地跪在地上,张武哥就在里头呢,他身后插著的?命牌上,明晃晃地写着 “任季安” 三个字。既然是被冤枉的,那张武哥为啥不反抗呢?这里头的隐情,咱后面慢慢说。

眼瞅著午时三刻一到,监斩官把斩令一交,刽子手拿掉?命牌,高高举起大刀,就要往下落。

“犯人有假,刀下留人,犯人有假,停止行刑……” 就听一声大喊,十三爷一路跑一路喊,跟疯了似的往法场里头冲。

“这些犯人可都是经过三审三决,最后才定的罪,怎么会有假?” 监斩官皱着眉头,一脸不悦地说道。

“秋决大典要是耽误了时辰,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旁边一个小吏也跟着帮腔。

“朕来担待!” 就这么一声威严得能把人吓一哆嗦的声音,划过整个刑场。

在场的众人一听,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心里都在想,皇上亲自来法场救人,这可真是如同财神爷出来讨饭 —— 头一回见呐,这到底是唱的哪出啊?

“谁是张五哥?” 康熙老爷子扫视著跪在地上的犯人,大声问道。

十三爷赶忙凑到张武哥身边,轻声说道:“你别害怕,有什么话,就跟皇上如实说。”

“我是张武哥。” 张武哥抬起头,虽然脸上带着恐惧,但眼神里透著一股坚定。

“你不是任季安吗?” 康熙老爷子盯着张武哥问道。

“任季安是扬州巡盐道任伯安大人的弟弟,不是小人。” 张武哥赶忙回答。

“狡辩!过堂的时候,你亲口招认自己是任季安,怎么敢临到行刑就翻供?请皇上明鉴。” 监斩官在一旁着急地说道。

“用不着明鉴,朕问你,任季安多大了?” 康熙老爷子瞪了监斩官一眼,转头问旁边的官员。

“48 岁。” 那官员赶忙回答。

novel九一。com

“那你看看他多大?” 康熙老爷子指著张武哥,怒喝道。

“皇上啊……” 监斩官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哎呦!” 康熙老爷子顿时火冒三丈,气得脸都红了,骂道:“你们这些混账官员,不光眼睛瞎了,心也黑透了!都回去把身上那身官服洗干净,等著治罪吧!” 随后扭头让老十三把张武哥带进宫,他要亲自问个清楚。为啥呢?因为这案子关系实在太重大了,如果真是冤案,那将是大清 70 年来最大的一起冤案。况且刑部一直都在太子的掌管之下,一旦彻查,必定会像捅了马蜂窝一样,牵扯到太子。

“臣不解帝王意,回首方知局中局。”

原来啊,四阿哥和十三阿哥之前在江夏的时候,就结识了张武哥一家人。他妹妹阿兰为了哥哥这冤屈事儿,四处打听,最后找上头十三爷。张武哥之所以要被问斩,是因为九阿哥门下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这家伙屡次犯案,却不想被抓,于是在当地恶霸刘八女的恐吓欺骗下,张武哥替任季安顶罪受罚。而任伯安那家伙,为了把事儿捂住,花了大把银子买通了京城官员,就想弄死张武哥,来个死无对证。

十三爷听完阿兰的哭诉,那还了得,气得眼睛都红了,怒喝道:“堂堂大清,难道就没有王法,没有法律了吗?” 他是真看不得阿兰受委屈,而且打心眼里欣赏张武哥为人仗义,于是赶忙找到四爷。两位爷在书房里一合计,都觉得这事儿牵扯太广了,几乎把整个刑事机构都给贯穿了,就像一张大网,把一堆人都给罩进去了。

四爷咬了咬牙,决定道:要不就不碰这事儿,要碰就碰得它天崩地裂。于是就有了康熙亲自救下法场,保下张武哥这一出。至于是谁安排的,皇上一开始并不知情。经过一番了解,康熙知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事儿要是彻查到底,不出意外,从江南的县府到刑部,整个司法机构恐怕都得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样,来个大换血。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关键是里面很有可能牵扯到太子,毕竟刑部一直由他掌管。

康熙老爷子琢磨了半天,把上书房的三位大臣都给招来,他们分别是佟国维、张廷玉和马齐。

这佟国维可不简单,是康熙皇帝的舅舅,出身佟佳氏家族,那地位显赫得很呐,在康熙朝那影响力,大得没边儿,素有 “佟半朝” 之称,朝堂上一大半人都跟他家沾亲带故的。

张廷玉呢,是个汉族官员,28 岁就考中进士,那可是相当有学问。后来进入南书房,就相当于康熙老爷子的秘书,天天在皇上身边伺候着。他办事能力那叫一个出众,没多久就成了一品大员,先后担任礼部、户部、吏部尚书,还拜为内阁首辅、军机大臣等重要职务,在朝廷里那是说一不二。

马齐是满族贵族,虽说地位不像佟国维那么高得离谱,但也是正儿八经的贵族出身。马齐这人以谨慎、低调著称,在朝廷中稳稳当当地保持着自己的地位,不声不响地干著事儿。

康熙老爷子把他们招来,就是想听听他们对这件事的看法。这三位老臣心里跟明镜儿似的,都知道这事儿牵扯到太子,可谁也摸不透皇上到底是啥心思,都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康熙老爷子一看这气氛不对,跟一潭死水似的,便把目光投向佟国维,瞅了他好几眼。

没办法,佟国维只能硬著头皮,试探著旁敲侧击,他语气委婉得跟绕毛线似的,说:“臣担心一层一层彻查下去,倘若牵涉到朝廷的根本,投鼠忌器,最后又无功而返。”

康熙老爷子捋了捋胡须,眼睛一瞪,追问道:“你说这个投鼠忌器,这个‘器’指的是谁啊?什么叫无功而返?这个‘又’字,哎,这个‘又’是什么意思?”

面对康熙这一连串像炮弹似的追问,佟国维吓得头都不敢抬,低着头,眼睛盯着地,大气都不敢出,更不敢直视皇上。

这不明摆着嘛,“器” 指的就是九阿哥和太子。九爷还好说,最差也就是被关到宗人府,吃点苦头。可要是查到太子,皇上您难道真能狠下心废了他吗?如果不废太子,那跟他有牵连的人,您又能处置几个呢?结果不就会像国库追款那件事一样,最后忙乎半天,啥也没捞著,无功而返吗?

“这一次朕决心已定,无论查到谁,不管他是‘鼠’还是‘器’,都要依法处置。” 康熙老爷子一脸严肃,斩钉截铁地说道。

康熙这话如此坚决,难道是对太子已经不抱希望了?还是他觉得太子就算犯错,也不会牵扯得太深?实在让人捉摸不透,就像一团迷雾,把大家伙儿都给罩住了。

接下来就是人选问题,这么大个案子,究竟该派谁去查呢?

画面再转,太子府里,那气氛压抑得能把人憋死。三个手下正灰溜溜地跪在地上,跟霜打的茄子似的,挨太子的训呢。原来这次张武哥的案子,就是这三个家伙自作主张干的,他们分别是黄体?、佟国维和佟季安,这仨货收了刘八女和任季安的贿赂,为了那点银子,就昧著良心干了这缺德事儿。

太子胤礽一听这事儿,气得脸都紫了,跟个炸药桶似的,一下子就炸了。

黄体?哆哆嗦嗦地给出个理由,说:“奴才们被上回户部?款的事吓怕了,所以才想尽办法给太子爷筹点钱。” 表面上看,这事好像跟太子没有直接关联,就像一层窗户纸,看似没关系,实则一捅就破。

可实际上关系大着呢!每年秋斩的名单都必须经过太子签字,为啥呢?因为太子胤礽掌管刑部,也就是说被问斩的人都是太子许可的。如今张武哥这事被查出来了,那这么多年没被查出来的案子,又得有多少呢?就像冰山一角,这底下不知道还藏着多少见不得人的事儿呢。

只要有人把太子的老底抖搂出来,再加上国库追款时太子那表现,康熙就算不废掉他,对他的态度恐怕也会像坐滑梯似的,一落千丈。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