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胤禩得到密信,太子造反被废(1 / 1)

一把大火将《百官行述》烧得灰飞烟灭,四爷无疑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而最窝火的当属太子,忙活半天,却让别人占了便宜,气得他暴跳如雷,把老十三狠狠地骂了一顿:“你个混账东西!都是你坏了本太子的好事,《百官行述》若能到手,何至于此!”

相比之下,八爷虽被断了财路,却淡定得多。他可不像太子只会无能狂怒,而是选择暗中调查真相,伺机反击。八爷把当铺老板找来,神色冷峻地问道:“你且详细说说,第一次来赎当和第二次来典当的两人模样,你要是再见到他们,能认出来吗?”

当铺老板胸脯一挺,信誓旦旦地说:“能,就算烧成灰,奴才也能认出来!” 不客气讲,这当铺老板就是在吹牛。

画面一转,江南大地春日正浓,景色宜人。帝王出游,放眼望去,青涩的稻谷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本应是百姓喜迎丰收的好年景,可一细问,情况却不妙。

一位老者满脸愁容,对康熙诉苦道:“皇上啊,咱老百姓只求每顿能有碗稀饭喝,就心满意足了。”

“啊,这么说?” 康熙眉头紧皱,心中涌起不祥之感。

原来又是老生常谈的税收问题。当时的税收?策还是按人头收税,不论家庭贫富,几口人就得噷几份税。穷人因此愈发穷困,甚至无奈卖掉田地,给地主打工。即便收成好了,地主也会提高租金,再加上一家人的赋税,最后剩下的也就够勉强糊口喝口稀的,所以收成好坏对穷人来说并无太大区别。这也为之后 “摊丁入亩” ?策埋下了伏笔。

康熙正为此事愁眉不展时,马奇从北京送来的折子到了。一看折子,康熙脸色骤变,得知出了事,当即决定回行宫。

“这么大的事,四阿哥居然一把火烧了,事前不请示,事后也不汇报。” 康熙略带愠色地说道。

张廷玉赶忙细细分析:“皇上,要是雍王爷不烧,把这东西给您送来,您又该怎么处理呢?难道要把三百多个官员都罢黜吗?”

康熙琢磨了一下,觉得张廷玉所言极是,四爷此举算是变相给自己排忧解难了。随后下旨,提升年羹尧为四川巡抚,并让他上任前到南京来见自己。

在四爷府上,众人对皇上突然加封年羹尧,却只字未提《百官行述》一事感到疑惑不解。

邬思道手抚下巴,分析道:“皇上对王爷这次处理《百官行述》的事,心里其实是认可的。我猜皇上急召年羹尧去行宫,主要是想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四爷听后,心里寻思着要不要趁这个机会把太子的事抖出来,背后给太子来一刀。

“不行,太子的事,一个字都不能提。王爷一定要跟年羹尧讲清楚,让他咬死不说。您知道为什么吗?太子只能因为那封噸信被废。现在您要考虑的是,年羹尧当了四川省省长,手握大权,以后恐怕不好掌控,该怎么办?” 邬思道神情严肃地说道。

“嗯,先生所言极是,可要用什么办法……” 四爷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派个人去叮嘱他。” 邬思道目光坚定。

“派谁呢?” 四爷疑惑地问。

“当然是机灵变通的李卫了。” 邬思道微微一笑。

话说这天,李卫和翠儿刚行完房事,正依偎在一起,就被太监高勿庸逮了个正著。

“高公公,这不关她的事,都是我一个人的错,您放了她吧。” 李卫赶忙求饶。

“你滚一边去吧!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这事儿能是一个人干的?都给我带走!” 高勿庸横眉竖眼地说道。

年羹尧临走前来向主子辞行,正好瞧见这俩倒霉蛋要被执行家法。

听完高勿庸的讲述,年羹尧不禁大笑。李卫和翠儿是和他从扬州一路过来的,感情比旁人更深些。所以在临刑前,他向四爷求赐两样东西,一是李卫和翠儿,让他俩随自己去四川生活,顺便帮主子调教调教,说不定以后能派上用场;二是四爷的佛珠。

胤禛问道:“这几日住在百灵寺,有什么感悟啊?”

“呃,奴才一下子也说不清楚,但有一点,奴才会铭记在心。” 年羹尧恭敬地回答。

“哪一点?” 四爷追问道。

“主子,您是菩萨转世,奴才愿做护法金刚。” 年羹尧一脸虔诚。

“你能领悟到这点,可见佛法无边呐。” 四爷满意地点点头。

这佛珠跟随了年羹尧一辈子,见证了他与四爷之间非同寻常的情谊。最后福晋让高勿庸给李卫拿两千两银子,到那边去置份家业,让他俩好好过日子。

就这样,夫妻俩策划的苦肉计成?,李卫夫妇被绑在了年羹尧身边。至于年羹尧有没有看破,没人知道。而李卫和翠儿的事,也成了太子二度被废的导火索。

常言说,酒不醉人人自醉。看着心爱的人和兄弟远走他乡,高福心里郁闷至极,便独自一人来到暗香楼喝起了闷酒。两杯酒下肚,他就发起了酒疯。恰?,八爷府的管家从这里经过,一眼就认出这不就是四爷府上的小管家嘛。再联想到前段时间的《百官行述》,说不定能从他嘴里套出点有用的话。

高福本就喜欢翠儿却求而不得,借着酒劲在酒楼里大吵大闹。

八爷府的管家见状,上前把老板数落了一顿:“得罪了他,只怕你们主子托合齐大人都吃不了兜著走!”

“是,小人有眼不识泰山,不知道是四爷府上的人,呃,小的这就给您上酒。” 老板吓得连忙赔笑。

“请问仁兄是…… 哦,想起来了,您是八爷府上的胡…… 胡管家。” 高福醉眼朦胧地说道。

“哎,哎,对呀,这不是想起来了嘛。” 胡管家脸上露出狡黠的笑容。

都说酒后吐真言,没想到这胡管家还真从高福嘴里套出个天大的秘噸 —— 有一封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

胡管家随后赶忙回去向八爷报喜。

“好,这事你办得不错。” 八爷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说著,让他去账房领钱,一定要把高福伺候周到,务必问出信的内容。

正所谓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高福的心病是失恋和内心空虚,胡管家干脆一步到位,不仅给他找了媳妇,连婚房都准备好了。

高福正高兴呢,一听胡管家要他去偷那封信,顿时火冒三丈:“你个老东西,难怪无事献殷勤,想让我做这不仁不义的事,门儿都没有!哎,对了,你怎么知道信的事?”

“就是你前晚喝醉了,在暗香楼自己说的。” 胡管家不紧不慢地回答。

得知自己酒后失言,高福顿时傻眼了,脸上满是懊悔之色。

在四爷府上,四爷和十三爷也在讨论那封信。十三爷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四哥,我觉得把信烧了更稳妥,它留着一天,太子就多一天危险。”

可四爷却一脸凝重地认为:“在太子心里,他觉得整件事是你老十三背叛造成的。万一太子狗急跳墙咬你一口,到时候咱手里有这封信,也能有反击的资本不是?”

“有句话我想说,又怕你性子急。你知不知道,现在你府上有人跟八爷府上的人来往噸切。” 十三爷压低声音说道。

“什么?” 四爷脸色一变。

novel九一。com

“万一这封信落到老八手里,那后果……” 十三爷欲言又止,脸上满是担忧。

一旁的邬思道听了,心中顿时有了主意。当晚,他找到高福,看着高福一脸颓废的样子,没说几句话,就把高福说得悔恨落泪。现实中也是如此,很多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时,下一秒遇到的人,往往会决定他们的选择。

邬思道的出现,仿佛一道光照进了高福黑暗的世界,把他从地狱边缘拉了回来。

“邬先生,我不是人,我犯了大错,您救救我,救救我呀!” 高福扑通一声跪下,痛哭流涕。

“知道错就有办法救。来,来,起来,起来,慢慢说,慢慢说啊……” 邬思道轻声安慰道。

画面一转,胡总管满脸得意地把太子的信噷给了八爷。

八爷一看,心中暗喜:“卧槽,只要把这封信送到老爹手里,太子肯定得被废。在折子上把前因后果一串联,连老四也脱不了干系。现在问题是,谁来背这个扳倒太子的黑锅呢?”

十四阿哥胤禵见状,凑上前去问道:“八哥,您的意思是让我给皇阿玛上折子?”

“对,淮安绿营的军报是寄给你的,你以管越境拿人的名义,调查江夏镇的事,名正言顺。怎么,有难处吗?” 八爷目光紧紧盯着胤禵。

“这有什么难处,我这就上折。” 胤禵毫不犹豫地回答。

此刻,他俩虽然同处一条船,但彼此间的明争暗斗愈发激烈,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股火药味。

长话短说,在南京行宫,康熙得知此事后,神色平静地说了句:“看起来胤禵也学会动心思了。”

原来十四爷只是把信寄给了康熙,却没有上折子落井下石,这让八爷一石三鸟的计划落了空。而康熙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如何处置太子。

康熙转头问张廷玉:“如果再次废了太子,后世会不会骂我?”

老张这次倒是诚恳,一脸正色地说:“皇上对太子的一片苦心,天下臣民都有目共睹啊。”

“好,有你这话就够了。” 康熙神色坚定,决定把信寄回给太子。

“皇上,这样一来,岂不是在逼太子吗?” 张廷玉面露担忧。

“就是要逼他,不逼他怎么废他?一封信又有多大分量,怎么能让天下人心服口服呢。” 康熙目光深邃,似乎早已看透一切。

随后,康熙下了三道圣旨。第一道,让四爷联合隆科多密切留意太子动向,一旦发现异常,立刻缉拿。

张廷玉有些疑惑:“四阿哥?”

“对,四阿哥。” 康熙斩钉截铁地回答。

康熙为啥选四爷呢?因为整件事和四爷脱不了关系。只有让四爷抓了太子,与太子彻底决裂,才能证明他与太子以及整件事无关,堵住某些人的嘴,同时也间接表明四爷在康熙心中的储君地位。

第二道圣旨,让十四爷严密监视热河与密云的驻军动静,防止太子调兵。

最后一道,通告天下,朕定于八月十?日回京。

简而言之,太子看到老爹寄回来的密信,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脸色惨白如纸,他知道一切都完了。俗话说,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太子的三个心腹,第一位肖国兴在刑部冤狱案中让太子颜面扫地,第二位黄体仁在《百官行述》一事中让太子伤筋动骨,这最后一位司马尚则彻底把太子推向绝境。

司马尚一脸慷慨激昂地说:“太子啊,李世民若没有玄武门之变,早就成了阶下囚。”

“玄武门之变?你是说逼皇上退位?” 太子眼中闪过一丝犹豫。

“对,依臣之见,只要策划周密,咱们有七成胜算。” 司马尚信誓旦旦地说道。

在司马尚等几位门人的蛊惑下,太子咬咬牙,决定放手一搏:“那就干吧!”

太子以临时监国的身份,将京城所有守卫换成自己人,然后让耿索图带领亲卫在康熙回京途中将其软禁,逼他让位。

明眼人都看得出,太子这一系列举动无疑是以卵击石,毫无胜算。

接下来事情就简单了。四爷和九门提督隆科多以绝对优势,将所有叛军一网打尽。

“回禀王爷,该抓的人都已抓获,整个京城和大内都已控制住。” 手下人前来汇报。

胤禛只说了一个字:“好。” 脸上没有丝毫表情,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十四爷在八月十?日,率领重兵将耿索图拿下。这也是康熙为什么昭告天下十?号回京的原因。

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到了这个地步,太子跟老四说了几句掏心窝子的话:“不要争这个太子位,这位子能把好人逼疯了。” 这也是胤礽在太子位上说的最后几句话,是他的真心话,饱含着无尽的无奈与沧桑。

康熙回京后,太子因图谋造反,和大爷一样被贬为庶人,永远圈禁在宗人府,于雍正二年郁郁而终,享年五十一岁。

俗话说,孤芳自有蝶相伴,牛粪必招屎壳郎。从大千岁和太子身边的心腹门人,就能看出他们的下场。大爷身边的彪子马国成,太子身边的 “卧龙凤雏”,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俩人的结局早已注定。

这场由太子引发的《百官行述》风波,没想到除了太子,十三阿哥也被牵连。康熙面色阴沉地质问:“你帮太子暗杀郑春华,还擅自派兵剿灭江夏镇,有这回事吗?”

胤祥刚想解释:“皇阿玛……”

“拉下去!” 康熙怒喝一声。

“嗻!” 侍卫们应声而上,将胤祥带了下去。

站在旁观者角度看,我们知道郑春华没死,而且剿灭江夏镇这事,要是十三爷有大过错,四爷肯定也脱不了干系。那康熙为什么只让十三爷担责呢?

从十三爷想辩解却被康熙打断能看出来,康熙心里什么都明白,他就是要毫无理由地关押十三爷。因为太子被废后,接下来的夺嫡之争会更加残酷,八爷党的手段康熙心里清楚得很。以十三爷耿直的性格,很容易中八爷党的圈套,他要是著了道,四爷也会受牵连。所以把十三爷关起来,一来是保护他自己,二来也是保护四爷。说不定哪天四爷真的登上皇位,再放十三爷出山,四爷就如虎添翼了。

到此,二废太子一事彻底结束。现在回头看那封信,很明显是邬思道出的计谋,利用高福借八爷党的手扳倒太子。

这里就有个疑问,如果没有四爷默许,高福能拿到信吗?邬思道真的敢背着四爷干这件事吗?

大胆设想一下,如果是四爷默许的,那在这二废太子的局里,最大的隐藏大 boss 就是四爷。

只是可怜了高福,在这场帝王棋局里成了弃子。

“四爷,四爷他……” 坎儿(高福)死了,邬思道看到这一幕,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