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诺敏出任山西巡抚(1 / 1)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四爷登基成为雍正帝后,同样燃起了三把熊熊大火,只不过他这三把火着实非同小可。其一乃是追缴国库亏?,其二是铸造新钱币,其三则是增开恩科。有道是好饭不怕晚,好酒不怕陈,这每一把火都蕴含着雍正帝革新图治的决心与抱负。

咱们逐一来聊,今儿先讲讲胤禛的第一把火 —— 追缴国库亏?。之前提到山西受灾,康熙在位时出于对百姓的体恤,已明确免去百姓的人头税。然而,从乔引娣那满是悲苦的口中,众人得知当地县府不仅未遵从此令,反倒追加税收。究其原因,竟是山西藩库被贪官们借得空空如也,为了填补这巨大的亏空,官员们全然不顾百姓死活,肆意搜刮民脂民膏,搞得当地百姓叫苦连天,生活苦不堪言。

经雍正帝仔仔细细地调查,他惊讶地发现山西竟如同一个千疮百孔的漏勺,是全国亏空最严重的大省。看着国库空虚得如同被洗劫一空的仓库,百姓们在水深火热中挣扎,雍正帝心中的责任感如汹涌的潮水般澎湃,他下定决心,要拿山西这个典型开刀,轰轰烈烈地开启国库追款行动,为大清的稳固根基锄去这颗毒瘤。

此时,隆科多瞅准时机,向皇上推荐了一位巡抚人选 —— 诺敏。据他所言,诺敏曾在户部任职,此人性格耿直得如同一块坚硬的石头,宁折不弯。因一次在朝堂上与八王爷顶嘴,毫不退缩,结果触怒八王爷,所以被降职。雍正帝刚登基,正是用人之际,急需有能力、有胆识之人来为自己分忧解难,听闻隆科多的介绍,没多犹豫,便批准了这一举荐,希望诺敏能成为自己整顿吏治、充实国库的得力干将。

诺敏上任那天,天空湛蓝澄澈得如同被水洗过一般,没有一丝杂质,微风轻轻吹拂,宛如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抚摸著大地。他行事低调,没带大批前呼后拥的随从,独自一人坐着一辆朴素得有些寒酸的马车,身着一身素净的衣衫,便毅然决然地踏上赴任之路。马车的车轮缓缓在黄土路上滚动,发出 “咕噜咕噜” 的声响,扬起些许尘土,仿佛在为他的旅程铺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山西地界,大小官员们早已如同忠诚的卫士般等候多时。当诺敏的马车缓缓驶来,山西省藩臬道府州县的正职官员们都毕恭毕敬地站着,脸上堆满了热情的笑容,眼神中却隐隐透露出一丝审视与揣测。随着震耳欲聋的礼炮齐鸣,那声音如同闷雷在耳边炸响,五彩纸屑如缤纷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欢快的锣鼓声响彻天际,仿佛要把整个山西都淹没在这热闹的氛围之中。在一片热闹喜庆的表象之下,人们脸上洋溢着看似热情的笑容,呈现出一派看似祥和繁荣的景象,然而,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暗流涌动,却无人知晓。

诺敏走下马车,清了清嗓子,他上任后的第一番话,和当年田文静救灾时如出一辙,透著一股破釜沉舟的决然:“我诺敏向来清廉,也没有家眷拖累。今日奉皇命前来追款,心中只有四个字:破釜沉舟。皇上在看着我们,全国其他省份也在看着我们。我随时准备被朝廷革职查办,但丑话说在前头,我要是受了处分,你们在场各位,谁也别想安稳过日子。常言道,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怎能获得出类拔萃的显赫地位。”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如同洪钟般在众人耳边回荡,目光如炬,扫视著在场的每一个人,仿佛要把自己的决心深深地烙印在他们心中。

这诺敏果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迅速向雍正帝递上一道言辞恳切、决心坚定的折子,在折子里立下了掷地有声的军令状:“别的省需两年,我山西一年就够!若食言,甘愿领罪。” 那折子上的每一个字,都像是诺敏用自己的热血书写而成,透著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豪迈。

胤禛接过折子,逐字逐句地仔细看完后,激动得双手微微颤抖,眼中闪烁著兴奋的光芒,连声赞叹:“诺敏是好样的!治顽症就得用猛药,就得有诺敏这样果敢的人!隆中堂,你举荐得好啊!” 他的声音中满是对诺敏的赞赏与期待,仿佛看到了大清国库充盈、吏治清明的美好未来。

隆科多面对皇上毫不吝啬的夸赞,赶忙恭敬地弯腰行礼,脸上挂著谦逊的笑容,说道:“皇上知人善任,这是臣子们的福分。” 然而,他低垂的眼眸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然而,乐极生悲,福祸相依。山西库银亏空已持续十几年,如同一个巨大的毒瘤,深深地扎根在山西的官场之中。雍正帝满心期待,也不管诺敏究竟能否在一年之内成功追回亏空,就精心拓印了数份他的折子,吩咐上书房迅速分发给各省,希望以此起到强大的督促作用。那折子上的字迹仿佛承载着诺敏的坚定与雍正帝的殷切期望,跨越千山万水,传向四方,仿佛真是大清的福音,要为这千疮百孔的官场带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实事求是地讲,此时的诺敏绝对是个想干大事、证明自己的清官。他怀揣著一腔热血,一心想要在山西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让雍正帝看到自己的能力,也让天下人知晓他诺敏的厉害。可接下来的局面,却如同脱缰的野马,逐渐有些失控。

诺敏的一纸军令状,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让山西臬台以下的官员们彻底懵了。300 万两银子,一年之内还清,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别说正常还款,就算把老百姓像赶鸭子似的排队捐钱,抢一年也凑不够啊。

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太原县令沙本纪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思来想去,便带着一份沉甸甸的重礼,忐忑不安地去找隆科多,求他想办法。他满脸焦急,几乎是带着哭腔说道:“人是您推荐的,现在他莽撞立下军令状,我们还不起库银,被革职抄家倒也罢了,可您这位中堂脸上也无光啊。”

隆科多这只老狐狸眯起眼睛,略一思索,便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慢悠悠地说:“我算看明白了,就算把你们杀了,一年之内你们也绝不可能补上亏空的银子。”

沙本纪赶忙像狗皮膏药似的凑上前,小心翼翼地问:“那您说该怎么办?”

“银子是死的,人是活的。你只需把账目对上,给天下督抚做个表率就行。” 隆科多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压低声音说道。这话意思很明显,钱从哪来不重要,重要的是先填满藩库,向皇上表明态度。等皇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省份,藩库的钱怎么处置,还不是他们这些地头蛇说了算。

novel九一。com

“是。是。是。” 沙本纪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忙不迭地点头。

有了隆科多这馊主意,他们就如同得到了尚方宝剑,放手去干了。

在山西,诺敏把这棘手得如同刺猬般的苦差事一股脑压给地方官后,那些平日里逍遥惯了的官员们依旧若无其事,每天浇粪种菜,仿佛诺敏的军令状只是一阵风,吹过就没了。

可没过几天,下面两位官员一脸神秘地来禀报:“中丞大人,您说的一年期限太长了,您要脸面,我们更要。就半年,保证藩库里 300 万两银子全部到账。”

“你们俩有把握?” 诺敏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疑虑。

“请中丞大人放心,到时候您去藩库看,保证有 300 万现银。” 两人拍著胸脯,信誓旦旦地保证。

“我警告你们,绝对不许从?姓头上强行摊派。” 诺敏严肃地盯着他们,眼神中透著不容置疑的威严。

“中丞大人,我们…… 明白了。” 两人对视一眼,赶忙应道,可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好,那就先这样,到时候你们得如实、陆续把各自亏空补上。” 诺敏挥了挥手,算是默许了他们的提议。

从这一刻起,诺敏这朵原本清正的莲花,也彻底陷入满是蛆虫的泥潭。都说出淤泥而不染,可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能不忘初心,有多少人能坚守生前许下的心愿,又有谁能不为名利折腰?生活可真够折腾人的,在权力与利益的旋涡中,又有几人能保持清醒,不被吞噬?

时间一晃,半年后,雍正帝收到山西的折子,诺敏本来说一年还清库银,没想到只用半年就追回 300 万两。

这消息如同一声惊雷,在朝堂上炸开了锅。这说明什么?说明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根本不是能不能追回库银的问题,而是想不想追。现在有答案了,只要想追,就能追回。“那块匾呢?” 雍正帝兴奋地问道。

“唉,准备好了。” 下人赶忙回应。

“抬下来。”

“抬上来。”

雍正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赐给诺敏一块大匾,上面写着?个大字 —— 天下第一巡抚。那匾制作得精美绝伦,?个大字苍劲有力,仿佛在诉说著诺敏的 “功绩”。如果追款属实,诺敏当之无愧,可背后那见不得人的隐情,又有几人知晓?正所谓骑虎难下,有了这块匾,诺敏想回头都难了,他已然在这条充满谎言与欺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老话说得好,纸里包不住火,棉里藏不住针,就算能瞒一时,也瞒不了一世。这看似辉煌的政绩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天秘密,又会给雍正帝的改革之路带来怎样的冲击,一切都如同迷雾般,等待着被揭开。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