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 章 玄青子(1 / 1)

穿明策 历史烧火棍 2382 字 6天前

玉泉山脚下,玄天观静静矗立。四周树木枝叶低垂,像是被岁月压弯了腰。陈旧的牌匾歪歪斜斜挂著,边角翘起,上面的字迹在风雨侵蚀下模糊不清。王奎在前推开吱呀作响的观门,一股混合著霉味与劣质香烛的气味扑面而来。院子里荒草丛生,几株野花在角落里顽强地绽放,给这破败之地添了几分生气,却也更衬出周遭的寂寥。

“无量天尊!”一声道号传来,只见一位童颜鹤发的老道从偏殿转出,他便是玄天子。玄天子雪白的长须垂至胸前,面色红润,身着打满补丁却浆洗干净的道袍,手持一柄掉毛的拂尘。

“三位贵人,贫道有礼了。”玄天子一边打着稽首,一边快速打量朱古力一行,眼中闪过一丝精明。

朱古力眯起眼睛,不动声色地看着玄天子,心想这老外表倒是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可眼神透著股狡黠劲儿。

“道长就是玄青子?”朱古力开口问道。

“正是贫道。”玄青子捋须微笑,眼睛却一直盯着朱古力腰间的玉佩,那玉佩一看便价值不菲。“贵人面带紫气,想来必是大富大贵之人,不过……”玄青子突然瞪大双眼,脸色一变,“哎呀不好!贵人印堂发黑,三日内恐有血光之灾啊!”

王奎“唰”地拔出半截腰?,怒喝道:“放肆!休要在此妖言惑众!”

朱古力抬手制止王奎,脸上却露出感兴趣的神情,问道:“哦?道长从何看出?”

玄青子心中一喜,暗道鱼儿上钩了。他不慌不忙地从袖中摸出个龟壳,又掏出几枚铜钱,装模作样地摇了摇,将铜钱倒在桌上,眼睛快速扫过铜钱的排列,口中念念有词:“坎为水,离为火,水火相冲,贵人这灾祸来势汹汹啊!”

朱古力心中冷笑,面上却不露声色,顺着他的话说道:“还请道长指点迷津,如何化解?”

玄青子见状,知道要开始谈“生意”了,故意皱起眉头,露出为难的神色:“化解此灾,需耗费大量的精力与珍贵的法器,稍有差池便会前功尽弃。”

朱古力直接从王奎手里接过一锭银子扔在供桌上,银子砸在积满灰尘的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五两银子,够不够道长施展一次神通?”

玄青子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却还故作姿态地说道:“贵人出手果然豪爽,不过这灾祸实在棘手……”

朱古力倒也喜欢他这副骗子模样,能一本正经骗人,说明他很适合当个“徐福”。他又给一边的王奎说:“再给他五两。”

玄天子这才满意地点点头,接着他眼珠一转,又从袖中掏出一张黄纸,口中快速念著一些含糊不清的咒语,猛地往空中一抛,黄纸“嘭”地燃起一团火焰,化作灰烬飘落。“此乃驱邪符,可暂时保贵人平安。”

novel九一。com

朱古力看着玄天子的表演,心中不屑,却依旧配合。老道士除了表面,内里没一点仙风道骨的模样。弄了半天,全都是些江湖术士骗人的把戏,哄哄古代人还行,在朱古力眼中就像看傻子一样。不过朱古力就需要的是这种神棍,两人可以说是各取所需。当下也就没了再看的兴趣。

王奎从怀中取出一本《徐福传》递过去,“好好研读这本书,把自己当成书中的徐福,过些日子,徐福从秦朝到大明?过什么事儿你自己要记得一清二楚,书中有的你要记住,书中没有的那就在你脑子里了。此事弄好,本王给你盖一座比王府还大的道观。”朱古力把书递给玄青子。

玄天子接过书,眼睛在书和银子之间来回打转,脸上堆满了笑:“贵人放心,贫道一定用心钻研。”

朱古力不再多说,转身往外走,王奎瞪了玄天子一眼,也跟着二人离去。

玄天子站在原地,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脸上的仙风道骨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贪婪的神色。他掂了掂银子,又翻看起《徐福传》,嘴里嘟囔著:“看来这次要发笔大财了……”

还未下到山脚下,有一侍卫正急忙往山上跑,看到三人下来,忙停下赶紧喘了两口气后又急忙说道:“王爷,安宁堡正在收割麦子的那帮百姓快要跟官府打起来,王管家跟陈师傅已经带着王府护卫赶过去了,王管家怕出事儿,让我来寻您。”

朱古力一行快马加鞭赶回安宁堡。远远地,大片金黄的麦田映入眼帘,麦穗沉甸甸地低垂著,本是丰收的盛景,却让朱古力心下烦躁。

安宁堡的麦田里,百姓们手持镰刀,汗水湿透了衣衫,本在满心欢喜地收割辛苦一年的成果。突然,一群衙役气势汹汹地赶来,身后跟着几个身着绸缎的乡绅,其中李旭光走在最前面,大腹便便,满脸傲慢。衙役们将百姓们团团围住,声称要征收夏税,百姓们又惊又怒,明明衡王答应过他们三年免税,现在这帮衙役又跑来说要收税,一时间群情激愤。有认为是衡王骗了他们的,也有人认为是青州知府胡乱征税的。

“这块地原本是荒地,是衡王殿下可怜流民,才带领大家开荒建堡。当时王知府就在现场!还答应衡王好好配合!今年刚刚开垦好你们就跑来收税?王知府他是要让衡王名誉扫地吗?”陈良站在众人前面,满脸怒容,大声质问。

“衡王当时可怜你们是因为你们吃不上饭,现在马上丰收,你们凭什么不交税?”李旭光?著嗓子喊道。

“凭什么?你还有脸问出口?你李家有多少田地?每年交多少税?你们把自己该交的税都交了吗?你们这些加起来年逃了多少税?”一位老者气得浑身发抖,用手中的拐杖指著李旭光。

听到这话李旭光脸上挂不住,也不知道说啥。他家在青州城周围的田地在三千亩以上,但是凭借著自己每年疏通府衙里的关系,每年下来交税的土地不过在五百亩左右。他这次联合众乡绅撺掇知府王喜来收税也是有原因的。屯堡越建越多,本来那些佃户是求着 他种他家的田。但是现在那些佃户看着安宁堡和刘家堡的夏粮即将收获,一不交税,二不交租,收获多少都是百姓自己的。看的那些佃户一个个都心动不已,都打算今年麦子收获以后就去那些新堡加入开荒队伍。这样下去佃户迟早跑光,自己家的田地到时候只能抛荒了。

所以他纠结其他地主乡绅软硬兼施的让王知府必须要向新堡征税,不然他们也纠结其他百姓抗税……

衙役们和百姓们僵持不下,双方情绪越来越激动。这时,知府王锡忠坐着轿子摇晃着来了,他摇著扇子,看似心平气和,态度温和:“大家都冷静些,这交税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希望大家能积极配合配合,不要让本府难做。”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