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是这么说,可不看僧面看佛面,家里还有几个孙子孙女,到处都是要花钱的地方。
而且这两年确实花了不少钱,赵小雪一直劝,李庆桃也就顺势把钱收了下来。
看着弟弟女儿要走了,李庆桃赶紧去菜园子摘了一兜子新鲜蔬菜,又叫赵大郎赵二郎去库房搬了两袋粮食出来,“钱娘就收下了,只是这粮食和菜你一定要拿着,刚过去,吃的用的都要置办,能省一分是一分。”
这是齂亲的心意,赵小雪也就收下了。
她看了,两袋粮食怎么也够她娘俩个吃小半年的,吃完了再去村里买粮就行。
李秀才就道:“小雪住在村里还能饿着她不成,山边角角,哪里都能开出两分地种菜的。
以后攒够了钱,再买几亩地,就可以落户了。”
这就是住在村里的好处。
说罢,李秀才邀请大姐姐一家人正月初二过来玩耍,“初三作坊就要开工,就只有选在初二这天,到时候姐姐姐夫你们早些过来,咱们好好聚聚。”
李庆桃也很想弟弟家的几个侄儿侄女,还想看看金珠建的作坊,毫不犹豫就应下了。
“行,那咱们初二再见,你们路上慢点啊。”
拜别李庆桃,回到李家村,李秀才自然而然的把赵小雪齂女载到了李家院子。
“舅舅,我还是在作坊住着吧,那边有房子呢,我是个寡妇,大过年的,不吉利。”
“等过完年你再搬过去,什么寡妇不寡妇的,我家里不兴这些,你就踏踏实实住到年后。”这是何氏交代的。
大过年的,有亲舅舅在,侄女齂女两人住在作坊里,像什么话?
李家正在为过年做准备。
何氏领着大家大扫除,剪窗花,粘糖瓜,拜灶神,炸酥肉,炒瓜子。
为了过一个年,全家都被使得团团转。
李秀才和赵小雪一回来,就被安排上了。
有村里人来请李秀才帮着写对联。
对联十二文一副,大家都觉得有些贵,买了红纸自己写对联,就要便宜许多。
李秀才的字迹工整,写的对联每一幅都不重样,贴在门上就跟买回来的一样。
所以,每年李秀才回村过年的时候,都有村里人找上门来,请他帮忙写对联,顺便沾沾秀才老爷的才气。
李秀才自然不会推却,有求必应,足足写了一上午,才将前来求对联的人家写完。
当然,村里人都是很知礼的。
李秀才帮着写对联,他们都会拿一些东西过来,或是自家蒸的馒头,或是自家包的包子,都没有空手来的。
李秀才和何氏推脱了好几年,乡里乡亲的,又都是亲戚,举手之劳,让大家别客气。
可大家年年如此,李秀才和何氏也就收下了。
赵小雪帮着何氏炸糖酥,炸麻圆。
李金珠拉着大丫,稀奇的看着何氏和赵小雪炸糖酥,偶尔帮着搭把手。
糖酥和麻圆都是川蜀地区的特色美食,前世李金珠的奶奶特别会炸糖酥,她从小吃到大,算是一种儿时的回忆了。
黄澄澄的糖酥一出锅,李金珠就迫不及待的尝了一个,然后拿了一个给大丫,“大丫,姨姨给你取个名字好不好。”
大丫拿着糖酥,使劲点头,她想要一个正经名字,不想叫大丫。
“青萝拂行衣,绿竹入幽径,就叫青萝好了。”青为灵动之意,萝为坚强之意。
“姨姨希望青萝不论经历什么事情,都可以勇敢坚强的去面对,做个勇敢坚强的人。”
赵小雪听了,也很欢喜。
李金玉歪著头看着小青萝,转过头去跟赵小雪说,“不如让青萝跟着你姓赵,赵青萝。”
“赵青萝。”赵小雪轻声念道,很快就决定了,“金玉说的对,以后我女儿就跟着我姓,叫赵青萝。”
“姨姨,糖酥好好吃啊。”小青萝腮帮子吃得鼓鼓的,一脸的回味。
“是啊,还有很多好吃的呢,舅婆待会还要炸麻圆,打糍粑呢。”
“什么是糍粑?”李金珠只说是糯米做的,觉得小青萝听不明白,道:“待会我们就跟着舅婆去打糍耙,你仔细看看。”
小青萝就不问了,听话的点点头。
刚讲完话,李金云就领着李金梅过来了,手里提着东西,“小雪姐还会炸麻圆呢?”
“坐这里。”李金珠招呼李金云姊妹俩坐下。
李金梅脆生生的喊了声,“金珠姐姐。”
“哎,金梅妹妹吃糖酥。”李金珠给李金梅拿了一个。
“谢谢金珠姐姐的糖酥,这是我自己做的冬瓜糖送给金珠姐姐,谢谢金珠姐姐对我哥哥姐姐的照顾。”
李金珠笑着和李金云对视了一眼。
李金云捂著嘴笑得一脸幸福,“她呀,就是小大人,一直让我带她过来,说要亲自谢谢你。”
“那姐姐就收下你的冬瓜糖了,谢谢金梅妹妹。”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