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村里的铜锣声响起,意味着上一家的糍粑快打好了,下一家的人赶快过来。
何氏赶紧领着小青萝到了祠堂,李金珠李金玉几人紧随其后,她们到的时候里头挤满了人。
村里祠堂有一个大对窝和一个大磨子。
逢年过节的时候,要用的,就去村长家拿钥匙。
这几年,用得少,除了村里几家家境殷实的经常用,其他人家基本不用。
因为糍粑汤圆面全得用糯米,糯米精贵,普通人家哪里买得起。
能打点白面蒸包子馒头啥的都不错了。
今年不同,基本家家户户都要打糍粑和汤圆面的。
所以李顺长就给大家排了时间,到点了来打就行。
何氏回到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排队,这会儿不该他们打,该三奶奶家。
三奶奶家过了,就是他们了。
其他人没有轮到他们的,就凑过来帮忙,烧锅的烧锅,蒸米的蒸米。
整个厨房都热热闹闹的,气氛好的很。
李金珠就带着小青萝李金梅到院子里看。
只见院里摆着一个洗的干干净净的大对窝,李庆丰和李大郎正一人拿着一个大木锤,一锤一锤的捶打着对窝里的米饭。
这米饭得捶的紧实,做出来的糍粑才会更香糯更绵实,所以必须使出大力气。
李庆丰和李大郎一锤一锤的打下去,很快就出了汗,两人到一边擦了汗喝了水,又接着打。
等著对窝里的米饭捶打好,三奶奶就去把对窝里的米饭掏出来,装在木盆里。
这时候就有妇人上来帮忙,将糯米团子揪出一团,在手心里按压起来,按成一个个方形放在桌子上摊著。
这样,三奶奶家的就算做完了。
接着,何氏的蒸米也出笼了,负责捶打的汉子一波接一波,轮著捶打。
李金松在一旁看得起劲,也上去试了两下,捶打两下手上就没劲儿了,然后红著脸下去了。
其他汉子哈哈大笑,有人就顶上去接着打。
妇人们就忙着按糍粑。
李金珠守着自家的糍粑,待妇人们揉出来,就揪了一块给小青萝和李金梅。
回头,一见一堆小娃娃看着青萝吃糍粑的样子,李金珠就招手让大家都过来,给每一个娃子都揪了一坨尝尝味道。
李金珠见大家手上都有了,就让小青萝跟着去玩,自己也挽了袖子帮着按糍粑。
按完自家的,李金珠就把糍粑带回去,何氏继续留在祠堂,帮着其他人家按糍粑。
等把今天安排的人家的糍粑都做完,天都黑了。
李秀才看着这些糍粑就跟何氏商量,“咱们今年也给几个长辈一家送些糍粑和汤圆儿面吧,往年我还没考上秀才的时候,都是他们这家送点腊肉,那家送点鸡肉,这才过了一个好年的。”
何氏那时候还没嫁过来,不知道这些事,“往年怎么没听你提起过这些事呢?”
“那些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因为要供我读书,家里平日连肉都不吃的,就靠着村里人的接济呢。
再说往年咱家也没余钱啊,说了也没用,今年靠着金珠手里有了钱,我就想好好报答报答几位长辈。”
何氏也不是小气的人,很认可李秀才的话,“对,做人要知恩图报,这还是我爹教我的。”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