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师爷终于来了(1 / 1)

极品女县令 雪大 4495 字 1个月前

有了小猪崽后,乔南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几只小猪崽上。

这个可关乎到以后能不能吃上肉。

这段时间不是喝大米粥,就是喝小米粥,都喝腻了。

小猪就养在收山货的宅子里,乔南枝亲自照看。

除了她,谁都不允许触碰。

虽然猪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可喂的东西见不得人。

乔南枝给猪崽喂红薯、大米。

这要是让手底下的人看见了,要是让?姓知道了,她一直维护的好名声一准得崩。

哪怕她解释猪崽子很重要,也没人会理解她。

实在是有太多的人吃不饱。

在这种年代,她这种行为就是糟蹋粮食。

是要遭天谴的。

为了避免各种误会,乔南枝干脆自己动手。

喂了几天,小猪崽子活蹦乱跳,状态良好。

?姓家里的地该种的也都种上,乔南枝再次把民工召集起来。

今天要开始种红薯。

乔南枝从掐藤开始,手把手的教。

先掐了一段二十公分左右的红薯藤,举在手中:“都看到了没有,大概就是这么长,不要太短,也不要太长。”

“全部掐好之后,一捆一捆搬到地里去,注意,这个就是种子,是用来种的,别踩烂了。”

???

看着她手中绿油油的嫩芽,众人呆若木鸡。

最后还是李谦委婉问道:“……大人,这真能种?”

这嫩芽埋到土里,这不烂了吗?

他虽然是个书生,但却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基本的农业常识还是知道的。

哪有把这根野菜一样的嫩芽埋到土里的,这要是能种出粮食来,那才见鬼了。

他都如此,底下一直跟庄稼打交道的?姓们意见就更大了。

见有李谦带头开口,大家也纷纷说出自己的不满。

“大人,种地能儿戏,这个东西还不如掐回家里煮了充饥。”

“就是,这个要是埋地里,那不白耽误工夫吗?”

他们是民工,只要干一天就有饭吃,按理说大家不应该操心这些事儿才对。

毕竟长不长得出来,也不耽误他们吃大白饭。

可是这位县令大人跟以往的那些可不一样,他们不想大人瞎耽误工夫,浪费了时间,最后颗粒无收。

“我知道大家在担心。”乔南枝耐心的解释:“本官向大家保证,这就是秧苗,是能种出粮食的种子。”

“种下去不仅不会烂,反而会长得非常好。”

她指了指脚下郁郁葱葱的藤蔓:“会比这地里的长得更好。”

“只要大家按我说的做,一定不会出问题。”

这……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直跟土地打交道的老农们都抓麻了。

这根本就是违背常识的。

要是几根藤就能种出来,那岂不意味着以后永远都不缺粮种?

这不扯淡么。

可看大人的样子,又不像是信口雌黄之人。

“别耽误时间了,大家赶快动起来,这早一天种下去,就能早一天收粮食上来。”

“况且本官向你们保证,哪怕真的烂在地里了,本官也会想办法让大家填饱肚子。”

“只要你们愿意,一年四季,民工一直都在招,不会让大家饿肚子的。”

为了让大家尽心干活,不敷衍,乔南枝可谓是费尽了口舌。

好在她这段时间口碑一直不错,大家尽管不相信这玩意儿能种出粮食来。

可在她良好的口碑,保证不会让大家饿肚子的承诺下,一个个还是仔细的开始掐秧。

每一拢就有很多根藤蔓,乔南枝育苗的时候就整整种了三吨红薯下去。

如今几?个民工一起忙活,一捆又一捆的藤蔓被采摘,运到上等的良田中。

乔南枝又亲自示范。

其实这玩意儿就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没什么技术含量。

在已经整理好的土地里挖个坑,把藤蔓放进去,留出几公分露在外面就可以。

把大家教会,乔南枝留了张三当监工,就带着李谦回县衙处理公务。

“大人,盐已经储存的差不多,今后可以一边卖一边提纯。”

“铺子为了方便管理,选在了西街最靠近县衙的一家,原本是卖布匹的,是从王地主家收上来的。”

乔南枝跟着去看了,一间还算宽敞的店。

原本的装潢应当是还可以的,不过很显然,这里也被什么人光顾过,有打杂的痕迹。

好在卖盐也不需要重新装修。

“头几天人肯定是最多的,你多派几个人,除了互相监督之外,也要保证让排队购买的?姓都能买到手。”

两人又商量了一下细节,让人把提纯后的盐一袋一袋的搬到这间铺子里。

找了个铜锣,哐当哐当地敲响之后,正式开卖。

没有花篮,没有开业大酬宾,甚至连宣传都没有。

众人一看,县太爷在门口敲锣,李大人也在,一个个都知道肯定有事儿,瞬间手里没什么要紧事的,全部都围了过来。

“大人,啥事儿啊?”

乔南枝见人数差不多,就放下手中锣。

清了清嗓子:“这段时间本官重新把盐收归官府所有,不少人都有怨言。”

此话一出,不少人,脸色瞬间就变了。

他们是暗地里骂过几句,但谁也没敢在人多的地方说,更没敢当着县衙的人说,怎么就传到县令大人耳朵里了?

这莫不是要秋后算账?

没等众人往下想,乔南枝就说道:“今天呢,就是告诉大家,收归官府所有,乃无奈之举。”

“为了保证所有人都能吃上盐,不得不为之。”

“这段时间。我们也弄到了不少盐,知道大家已经很长时间没买到盐,所以在这开了一家店铺。”

“大家有需要的,还是老规矩,排队。”

有盐?

大家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盐这玩意儿,死贵,又苦又难吃,可不吃不行啊,不吃人没力气。

哪怕再穷,也得想办法弄点儿。

现在一听能买,瞬间高兴坏了。

“没错,就是盐。”乔南枝转身。

用瓢从袋子里盛出一瓢雪白的盐。

拿到众人眼前。

“大家都尝尝。”

“这是……盐?”一个正要伸手的妇女赶紧把手缩了回去。

“实在是太白了。”

“跟雪一样,这东西是盐?”

乔南枝:“没错,这就是盐,经过多道工序制作出来的精品盐,没有苦味儿,没有涩味儿,没有毒。”

novel九一。com

“来来来,别客气,大家都尝尝,就知道本官说的是不是真的。”

见他们不抓,乔南枝干脆抓了一把,每个人手里放了点。

好产品不得试吃一下才好推广开。

“天爷呀,这真的是盐。”

“咋这么好看呢。”

“真的不苦,一点苦味都没有。”

众人尝过之后满是惊喜。

“这不用石头砸,就能直接往菜里放。”

“可不是,一点石头渣子都没有。”

大家看着手里的盐,放了一点在嘴里慢慢的品尝,露出享受的表情。

可惊喜讨论的声音,不知不觉低了下去。

到最后,大家脸色都变得很难看。

有人鼓起勇气小声问了一句:“大人,这么好的盐,这得多少钱啊?”

见众人眼巴巴的看着自己,既期待又害怕,乔南枝明了,这是担心价格太高,吃不起。

也是,他们提纯出来的这种盐,比之前朝廷的精盐更加的好。

在百姓的认知当中,越好的东西价格就越贵,翻倍的涨。

以前连粗盐大家都快吃不起了,如今这比朝廷的盐还好的,白花花的,又得是个什么天价。

东西好是好,可又是吃不起,那?样啥用都没有。

“大家放心,考虑到大家手头都不宽裕,所以这盐现在是统一定价,十文钱一斤。”

“多少?”

乔南枝话一出口,众人惊呆了。

有激动的都想抓住乔南枝的胳膊,但见她一身长袍,出于对文人官员的敬重,又给缩了回来。

不过依旧掩饰不了语气里的激动。

“大人,你确定是十文一斤,不是一两银子?”

十文,那是什么概念?

以前的粗盐,那也是三十文一斤,至于朝廷的精盐,那玩意儿普通百姓根本接触不到。

原本以为如今这白花花的盐,价格肯定比精盐都贵。

没想到,却卖的比粗盐还便宜。

这让大家都怀疑,县令大人肯定是说错了,怎么可能十文一斤。

十文虽然也贵,但别忘了,盐不是粮食。

一斤粮食一顿就吃没了。

一斤盐,省著点够一家人吃好久了。

这么一算,简直便宜的不能再便宜。

“别激动,别激动。”乔南枝安抚:“我能理解大家的心情。”

“现在由于咱们人手有限,要把矿盐变成这种雪花盐,工序也十分的复杂,因此制作出来的并不多。”

“为了保证每人都能吃上盐,所以是限量的。”

“等以后不缺盐了才能放开,让大家自行购买。”

“至于价格,就是十文一斤,不仅现在是这个价,以后也是这个价。”

“大家今天买不到的不要紧,明天再来也可以。”

“另外,每户人家,只能买一斤,都听清楚了没有。”

恩人呐!

大家一听真的十文一斤,不是说错了,感动的稀里哗啦。

没听到县令大人说么,工序十分复杂,那得需要多少人力成本。

可大人不仅没有赚他们的,甚至还贴钱卖。

有人在心里算了账,忍不住建议:“大人,要不你卖贵一点吧。”

“对对对,这么好的盐,一点毒都没有,也不苦也不涩,才卖十文钱一斤,大人亏的也太多了。”

“对对对,大人您多收点吧。”

不少人反应过来,一个个都劝多收点。

不是他们有钱,大方,而是怕把自家大人买破产了,以后就再也买不到这么好的便宜盐。

“没事儿。”乔南枝笑笑:“盐不赚大家的钱,十文一斤,也是本官计算过后的,也没亏。”

“大家放心购买就是。”

“多谢大人。”大家深深的给乔南枝鞠了一躬。

一文钱没赚他们的,这才是好官呀。

跟县令大人比起来,以前朝廷派来的那些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好了,大家都排队吧。”

刷了不少声望,乔南枝?成身退,把门口让出来给大家排队。

从县衙调过来的衙役们也开始充当卖盐的。

乔南枝和夌谦看了一会儿见大家有条不紊的卖盐,没出什么差错,两人这才打道回府。

一路上看到不少买了盐的人,欢天喜地的拿着盐回家。

也有些手里没钱的,跑回家里拿钱,顺便把这里在卖盐的事情传出去。

回到内宅,乔南枝沐浴,换了身衣裳。

没办法,整个县城连条石板路都没有,别说拖地的长袍,哪怕是不拖地的,一阵风过来也能沾一身灰。

刚洗好出来,就听说有人拜访。

“带过来吧。”乔南枝心中隐约有了猜测。

人是夌谦带过来的,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老者。

“草民卢自望,见过县尊大人。”

行的还是文人的礼。

“老先生不必多礼,坐。”

“多谢大人。”

乔南枝笑问:“老先生求见,所为何事?”

“大人,草民想自荐为师爷。”卢自望有些忐忑。

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区别他并非不知。

只是当初没有下定决心。

别看青阳县不大,可一县之尊也不是谁都能当的。

尤其这兵荒马乱,天灾人祸的,非大才者,根本不可能治理好青阳县。

因此,当初在见到新的县令是一个年轻书生之后,他犹豫了许久,还是退出了人群。

“实不相瞒,草民其实犹豫过。”

“可就是这么一观望的?夫,青阳县就变得越来越好。”

“孩童不再浪费光阴,嬉笑打闹。老人不再闲谈是非、成为累赘,年轻人也都可通过双手养家糊口。”

“街道上再也看不到污秽之物……”卢子望说著自己都叹息。

放在一个月之前,打死他他也不敢想象,短短时间,青阳县居然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快到他都恍惚。

今天,老妻去买了盐回来,听到那盐十文一斤,卢子望就再也坐不住了。

他很确定,这就是自己想要追随之人。

饭都来不及用,他就匆匆来到县衙自荐。

“草民从未见过,不,从未听过像大人这般德才兼备之人。”

“虽然很多事草民百思不得其解,但草民知道,此乃草民愚钝,看不破大人手段。”

“但草民相信,大人一定能带着青阳县的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也是草民平生之夙愿。”

说完,他起身深深一拜:“还请大人给草民一个一展才学的机会。”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