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南枝:“这个我之前也考虑过,可这么多难民接收过来,住哪?”
“如今已进入雨季,总要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不然淋雨感染风寒,又人传人,事情只会变得更糟。”
之前夌谦提过人手不够的情况,乔南枝其实就考虑过。
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底层劳动力。
可想要接收难民也不是随便就能接收的。
她现在不缺吃的,但缺少药品,缺少医者。
这个时代,一场小小的风寒就能带走好几条人命。
卢自望闻言,深感无力,在他看来,自家这位大人什么都好,就是太过理想了一些,凡事都要追求尽善尽美。
这怎么可能嘛。
可看着大人稚嫩的脸庞,一时间又觉得倒也正常。
毕竟年龄小,没有经历世间百态,缺少经验倒也正常。
这不还有他么,卢自望认为,必须要发挥自己的优势。
他语重心长的劝说:“大人,你有没有想过,这些人可能在明天就会饿死。”
“有没有住的地方根本不重要,露天而息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不幸感染风寒,那也是命不好,总比现在就饿死来的强。”
“我知道大人担心他们感染风寒后会传染给更多的人,可这些事情是防不住的。”
“即便咱们不招收流民,普通百姓身子骨弱,衣裳单薄,哪怕不淋雨,也会感染风寒,也会传染给别人。”
“这都是防不住的。”
“别说咱们这边陲之地,就算是天子脚下,那里的百姓身体更好,更有钱,那里有更多大夫,药堂遍地。”
“不也每年都会因为风寒带走一批人。”
见大人陷入沉思,卢自望再接再厉的劝说:“大人,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生老病死,是谁也避不开的,平常心看待即可。”
“哎,那就按你说的办。”乔南枝最终还是同意了。
她之前考虑的是,流民没有遮风避雨的地方,更容易感染风寒。
全部汇聚在一起,也更容易传给别人。
如果不接收流民的话,虽然也会有人感染风寒,但概率应该会小一些。
现在听完卢自望的话,她才知道,这个在她看来小一些的概率,在大家眼中根本没什么区别。
“那大人,咱们先接收五百名青壮,您看怎么样?”
这个人数,卢自望也是仔细思量过的。
人数太少,不够用。
人数太多,粮食撑不住。
五百名青壮刚刚好,能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仓库里的粮食也能撑一段时间。
乔南枝想了想:“收一千人吧。”
“这会不会太多了,青壮干的是重活,消耗大,吃的多……”
“没事,粮食的事我来解决,这一千人接收后,暂时不当民工,不用打散,直接编成护卫军。”
“护卫军?”卢自望难得愣了一下。
“不错,闲时如同民工一般该种地种地,但他们的主要职责还是护卫青阳县。”
“先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可用,服从管教的话,那就把他们的同为流民的家人都接到青阳县来。”
“……大人,这个有必要吗?如今县衙的衙役基本上够用,青阳县人口少,也没有太多的案件。”
“县衙养太多的人,是否过于浪费?”
乔南枝摇摇头:“不是处理案件的。”
“是为抵挡金达人准备的,沈大将军他们不会在这边待多久,最终的目的还是改朝换代取代朝廷。”
“一旦大军彻底撤离南方,边境的金达人不会安分的。”
卢自望叹息:“大人说的这个我也想过,可咱们实力有限,金达人实力不弱,就这一千人起不了什么大用。”
“只是先实验一番。”乔南枝解释:“路要一步一步走,这一千人先训练一段时间看看,如果表现好,到了明年,我们就可以大量接收难民。”
“青阳县也会有更多的福利?策,吸引周边县城的人过来定居。”
“届时,这一千的老兵,就能派上用场,去训练更多的新人。”
“你在这住的时间长,对金达人更了解,你说,如果本官手里握有一万人马,可能保卫青阳县?”
“能。”卢自望回答的很肯定,甚至都不需要一万人。
若能做到训练有素,五千精兵即可。
“可是大人,一万人,咱们养不起。”
很现实的问题,吃不饱谁愿意跟着你打仗。
怕自家年轻的大人不懂,卢自望还专门解释。
“想要养一万精兵,很难的,这跟养一万的老弱妇孺可不同。”
“首先,精神上得让他们后顾无忧,最起码他们身边的亲人得有安身立命之所。”
“按照一个青壮两个家人来算,大人就要多安顿两万家眷,青阳县这么点地方。根本安顿不下这么多人,也提供不了多少活计,给他们养家糊口。”
“其次,想要训练成精兵,身体强度得跟上,光吃粮食都不行,肉和盐也得供。”
“要不然吃不饱,吃不好,没办法接受高强度的训练,也成不了精兵。”
“另外就是武器,青阳县没有铁矿,哪怕这里是三不管地带,大人也没办法弄到武器。”
“不说人人配甲,可如果连长矛大刀都没有,再强的汉子,再不怕死,又能如何?”
他说的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乱世人命不值钱。
谁只要拿个馒头吼一声,跟我造反,一天一个馒头,有的是饿到极致的人?著?。
可前提是你得拿出那个馒头。
你得保证一直有馒头。
要不然今天跟着你干的人,明天就能拿你的脑袋去换粮。
他说的这些,乔南枝仔细思考过后觉得,有点困难,却也并非是不能解决。
有她在,根本不缺工作机会。
只要不是太懒的,养家糊口不成问题。
至于铁,那东西说有用,有大用,对于起义军,对朝廷,那都是有大用的。
可要说没用,却也没用,普通百姓根本不关心。
对百姓而言,重要?度完全比不上粮食衣物。
只要她手中有粮,哪怕青阳县没有铁矿,也可以想办法从别的地方弄来。
“这样,粮食的问题我来解决,你负责先招一千个人过来,争取明年扩充到一万。”
卢自望急了,他都已经说的这么严重了,自家大人怎么还要招一千人?
“大人,您怎么就不明白呢,这一千人节衣缩食或许养得起,可一千人也不管用啊。”
“种地暂时要不了这么多人,抵挡金达人一千人又不够看。”
“扩大到一万人,那更是异想天开。”
novel九一。com
“青阳县哪怕算上荒地,总塿也就那么点土地,全部种上粮食,哪怕风调雨顺的年景,产出的粮食也绝对养不了一万人。”
这些事他平日里早就琢磨过,根本无解。
青阳县总塿有多少土地,每亩多少粮食,能养多少人,他都是早几年就算过的。
哪怕朝廷不收税的情况下,能勉强够三千人填饱肚子,就已是极限。
见把自己的师爷吓著了,乔南枝提醒:“你是不是忘了。县衙如今所有的上等田,都已经种上了红薯。”
“红薯?”卢自望当然知道,毕竟自家大人隔三差五的就要去地里看。
他来的虽然比李谦晚,可大人这么重视的东西,他当然也是去了解过的。
非要说实话,那就是他对那红薯没信心。
一根藤插在土里,能种出粮食来?
哪怕能,又能顶什么用。
“一看你这表情,我就知道你不看好红薯。”没有见到实物,这些人接受不了也正常。
这也是乔南枝今年没有发给百姓,让他们回自己家种的原因。
一是培育出来的秧苗不够。
二是发给这些百姓,他们宁愿当野菜煮了吃了,也不可能种在自家地里的。
原因很简单,没见过,接受不了新鲜事物,大家穷惯了,不敢赌。
毕竟种旱稻,好歹还能收点儿。
种这种见都没见过的红薯,谁知道能不能真种出粮食?
万一种不出来,一家人就得饿死。
换做谁都不可能拿一家老小的性命去赌。
“大人,那红薯,真能让大人这般自信,能养得起一万精兵?”
“当然。”乔南枝对系统给的红薯很有信心,绝对是优良的品种。
哪怕土地贫瘠了些,产量不可能有现代那么多,但再少也绝对不是旱稻和小米这种作物能比的。
“敢问大人,那红薯,亩产几何?”卢自望对于红薯不了解。
但评价一种粮食,有一个很直观的数据,亩产。
只要知道亩产,他就能迅速算出大人养不养得起这一万精兵。
“最少两千斤。多的话五?千,上万都有可能。”
?
卢自望闻言,愣了好一会儿,问出一个问题:“……大人,你种过地吗?”
开什么玩笑。
这要是换做家中小辈,他早就棍棒伺候。再罚去亲自收一亩粮食,让他知道知道人间疾苦。
“没种过,但……”
“大人啊。”一听她没种过,卢自望痛心疾首:“你连地都没种过,何以敢说出亩产两千,甚至上万斤这种离谱的话。”
“你可知,青阳县普通百姓家的下等地,每年种的旱稻亩产多少?”
“多少?”这个乔南枝还真不知道。
古代的粮食产量低,但具体有多低,乔南枝真没了解过。
“三十斤。”
卢自望盯着她,爆出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三十斤?亩产?”
“没错。”卢自望用一种看不懂事的小辈的眼神看着她:“现在大人知道自己说的话有多离谱了吧。”
“就这三十斤,还是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如果是像去年,很多地方都是颗粒无收。”
“农民一年辛苦劳作,全白费。”
“可哪怕是风调雨顺的年景,这三十斤的稻米,也要被朝廷收走一半,剩下的十五斤,又会被地方再征收一些。”
“到最后留在百姓手里的寥寥无几。”
说实话,这完全超乎了乔南枝的想象。
半晌才哑著嗓子问:“百姓手中有多少下等田?”
“没多少。”卢自望摇头叹息:“虽然官府一直鼓励大家开荒,可开荒哪有那么容易。”
“开荒出来就算下等田,就要交税。费了大力气开荒,种出来的粮食甚至都不够交税。”
“所以根本没有百姓愿意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儿。”
“据我所知,青阳县普通百姓手里的田地,已经多年没有变过。”
“就拿我家以前的长工来说,他家连同父母在内,兄弟三人,外加媳妇孩子,总塿十?口人。”
“这么多人,却只有四亩下等田。”
“风调雨顺的时候,一年也只能有一百二十斤左右的稻谷,交完税,手里可能就只有五十斤左右。”
“这五十斤的稻谷,完全不够十?口人一年的嚼用。”
“因此大部分时候,他们就靠在外面找点零工,贴补家用,挖点野菜,捡点蘑菇,勉强活命。”
“青阳县大部分的普通百姓,跟我家这位长工家里的情况大差不差。”
“一旦遇到灾年,比如干旱,挖不到野菜蘑菇,找不到零工的时候,一家子总会饿死几个。”
乔南枝闻言,半晌没说话。
她这段时间也在城里到处走走看看,可山村确实没有去过。
从而她忽略了一件事,在城镇生活的人条件都还算是不错的。
还有就是,幸存者偏差。
她见到的都是活着的,哪怕生活困难,到底还活着。
真正被饿死的那些她没见到,想象不到他们被饿死的绝望。
“所以大人现在知道了吧,养一万人根本不现实,这一千人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负担。”
“以老夫之见,五百人最合适,既能解决目前的用工问题,也能将青阳县的人口控制在三千以下。”
“这已经是青阳县能承受的极限。”
“至于金达人……大人,我们是抵挡不住的,只能看命了。”
“沈将军他们要是速度够快,取朝廷而代之,应该会派兵过来驻守,或者直接发兵金达,永远解决金达之患。”
话说到这份上,卢自望就打算去准备招收五百流民国的事儿。
他就不相信,剖析的这么明白,自家大人还是固执己见。
“若我说,红薯真的亩产几千斤呢。”
乔南枝的话,让卢自望抬起一半的屁股又坐了回去。
“大人……”
“你先听我说。”乔南枝抬了抬手:“我知道对于你来讲,几千斤如同做梦一般。”
“可你没见过,不代表这个世界上没有。”
“寻常百姓也没见过金子,也不敢想象,有的人家连烛台都是金的。”
“本官虽没种过地,可我能拿祖上十八代发誓,红薯真的能达到亩产数千斤。”
“官府的上等田,五?千斤不成问题,哪怕将来让百姓跟着种,最贫瘠的下等田种,亩产两千斤应该也是有的。”
“本官只问你一句,如果真能亩产几千斤,我们可养得起这一万精兵?”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