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发生经济危机,只会让穷人更倒霉,富人更有钱。贫富差距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拉大。很多人可能会奇怪,经济危机难道不是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吗?其实每次经济危机的时候,穷人总是最遭殃的倒霉蛋,而且危机发生过后,多数穷人甚至会更穷,富人甚至会更富,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会被进一步拉大,最终系统会走向崩溃。
最典型的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联储大放水拯救经济,把问题向后拖延。金融危机期间大量的中产阶级和穷人,由于失业还不起贷款,失去了自己的房子,他们很难再买回这些房子。富人们却拿到了银行的贷款和金融支持,抄底大量资产。因为富人购买了大量资产,也在后面的美联储放水推升资产价格中赚得盆满钵满。
这一轮疫情之后的全球央行大放水,其实本质上道理也一样。现在是经济转萧条之前的复苏和繁荣。伴随着经济复苏,会出现一次巨大的资产价格泡沫。这源于货币大放水带来经济复苏以后,货币流通速度恢复的乘数效应。最终带来的结果是,一旦疫情缓解,核心资产价格会继续上升。
原因也很简单,疫情期间全球大放水,2020年这一年美联储印的钱相当于过去100年总数的21%。这些钱多数都被拿来炒房炒地炒股票,以对抗印钞带来的货币购买力的损失。因此物价也会越来越高。
疫情期间为支持经济,全世界主要央行都放出了大量的货币。现在大家之所以看不到效果,是因为经济停滞期间货币流通速度放缓。也就是这些货币因为疫情,流动性凝滞了。货币流通速度起不来,抵消了放水的效果。
以前美联储也大放水过,为什么那时候通货膨胀就没起来呢?其实因为这次多了大规模财政刺激。以前单纯货币刺激的时候,钱会流到富人手里。富人会拿这些钱买房买地买资产,而不是去消费。现在财政刺激的背景是,疫情期间大量美国人失业,这些失业者拿到这笔钱不可能去投资,大部分要拿来消费。
只有把钱拿来消费,才能刺激货币流转,这时候货币流通速度也才能起来。这次由于推行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大量货币都进入了流通领域。
随着经济复苏,货币流通速度逐渐恢复,加上之前放出天量货币,再叠加上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会带来史诗级的泡沫。我们看到美股屡创新高,就是这个汹涌的乘数效应带来的。货币效应也体现在股市上。后面这些海量的货币大概率会向大宗商品继续溢出,撑起巨大的泡沫。
当然了,是泡沫就一定会破。这次是长短周期末期的叠加,泡沫破灭也不过是痛苦的开始。各国央行经历了疫情期间的大放水,政策工具已经基本用尽。全社会贫富分化程度更加严重。接下来泡沫破灭以后,走向萧条是毫无疑问的。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萧条会持续多久,会不会引发动**甚至更严重的问题。
每次经济危机都是穷人的困境、有钱人的机会。因为这时候穷人通常会失业,富人会从银行拿到更多的钱买资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看到贫富分化进一步被拉大,社会进一步被撕裂。资产价格上涨是一种货币现象,而美国庞大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效应叠加最终会把资产价格推到一个骇人听闻的高度,美股也会一再创新高。在利率没有回升、货币没有收紧之前,资产价格的狂欢依然还会继续。后面一旦通货膨胀起来,美联储开始被迫加息,人们就要面对泡沫的破裂。
以前大家总觉得过去那么多年大放水,通货膨胀也起不来,这次显然不一样。大印钞的结果,自然就是全球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的上涨。这是债务人的胜利和狂欢,因为对居民和企业来说,资产负债率= 总负债/ 总资产。资产价格的上涨会明显降低债务人的资产负债率,实现我们之前没有完成的去杠杆任务。
所以这轮周期里,首先会看到债券价格上涨,接着是权益类资产价格上涨,然后是大宗商品和地产价格上涨,最后是食品和消费品价格的上涨。消费品尤其是食品的价格上涨是各国所不能承受的,底层吃不起饭是要出事情的,所以后面央行不得不开始加息。
不过也不要太担心,如果后面真的资产价格泡沫破裂,经济步入萧条,我们国内还是有优势的。一方面是中国没有跟着西方大放水,不管是政策还是利率工具都保留了弹药,不像欧元、美元利率已经基本为零。这份弹药在萧条期间尤其有用,萧条期间大家考虑的是避险,在避险需求带来的财富重新配置效应下,大量资金都会涌向中国配置资产。资产泡沫破灭以后,热钱会选择来到中国。
另一方面,由于最先控制疫情,我们强化了自己在世界制造业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各国原本的产业结构被打散,大家不约而同地强化了和中国供应商的联系,把中国推到了供应链的核心位置。因为很多国家疫情蔓延之后,完全没有办法组织大规模生产。疫情控制不住的情况下开始组织大规模生产,将会出现更大规模的感染。
这意味着我们之前一直担心的产业转移,会在未来的萧条期得到缓解。因为从世界范围看,全球产能是过剩的。未来萧条本身是个出清的过程,各国相应的产业本身因为疫情停产,已经出现了严重亏损,后面连订单和规模优势也在丧失,萧条期还拿什么和中国的制造业竞争?
当然在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之前,在全球范围内,我们都会看到一轮资产价格的上涨。不过本次资产价格破灭以后,债务危机会引发远超2008 年的金融危机,随后延伸到全球金融危机和大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