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1章 楚玄策出征之议(1 / 1)

金銮殿内,蟠龙柱上的鎏金在晨光中闪烁,却掩不住殿内压抑的气氛。

当八百里加急,军报呈到御案上时,整个朝堂瞬间陷入死寂。

皇帝握著密报的手微微颤抖,信纸末尾折损两万将士的字迹如重锤般砸在心头。

雁门关竟然......皇帝喉间发出沙哑的呢喃,楚玄霆他......"

陛下!"

左丞相孙德昌颤巍巍出列,雪白的胡须随着身体抖动,老臣早说过,让大皇子统兵太过草率!

如今损兵折将,匈奴必然乘胜南下,这可如何是好?"

他的声音带着哭腔,仿佛已经看到敌军铁骑,踏破城门的惨状。

大皇子自幼长于深宫,虽熟读兵书,但实战经验不足。

此次贸然派他前往雁门关,实在是过于冒险啊!"

丞相此言差矣!"

兵部尚书王宏远跨前一步,铠甲相撞发出清脆声响,大皇子虽初历战阵,但将士用命,此次战败实乃匈奴诡计多端!

他们设下埋伏,以精锐骑兵诱我军深入,大皇子也是为了保家卫国,才不幸中计。

当务之急是增派援军,固守雁门关!

若不及时支援,雁门关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增派援军?

派谁?"

御史大夫李严,冷笑着从班列中走出,朝中能征善战的将领要么年事已高,要么远在他处。

难道再派个皇子,去送命他的目光有意无意扫过楚明渊,语气中满是讥讽,况且就算派了援军,谁又能保证不会再次中了匈奴的奸计?"

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文臣武将各执一词。

有人痛斥大皇子无能,有人为楚玄霆辩解,争吵声几乎要掀翻殿顶的琉璃瓦。

够了!"

皇帝猛地拍案而起,震得御案上的朱砂砚都晃了晃,朕问你们,谁能担此重任。

殿内再次陷入沉默。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无人敢应答。

过了许久,礼部侍郎终于鼓起勇气开口。

陛下,臣举荐镇南王楚玄策!

镇南王素有战神之名,当年平定南境叛乱,战?赫赫,若有他坐镇雁门关,定能扭转战局。"

胡闹!"

孙德昌立刻跳出来反对,青州乃北方屏障,镇南王若离开,谁来守御?

况且......他压低声音,镇南王与大皇子虽为兄弟,但毕竟不是一母所生,难保不会......他的话虽未说完,但其中的猜忌之意昭然若揭。

丞相慎言!"

王大人怒目圆睁,镇南王楚玄策对陛下忠心耿耿,他为大楚江山立下无数汗马?劳。

当年南境叛乱,局势动荡,百姓苦不堪言,是镇南王亲自率军,历经数月苦战,才平定叛乱,还南境百姓安宁。

若有他坐镇雁门关,定能击退匈奴。

可青州怎么办,李严不依不饶,一旦匈奴分兵攻打青州,我们连退路都没了。

青州地势险要,战略意义重大,镇南王一走,青州防线必然空虚。

这时,户部尚书也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丞相和李大人所言有理。

镇南王离开青州,风险太大。

而且,调兵遣将、支援边疆需要大量的粮草辎重,如今国库并不充裕,若同时支援雁门关和青州,恐怕难以承受。"

哼!"

王宏远冷哼一声,大敌当前,难道要因为这些顾虑就畏缩不前吗?

只要能守住雁门关,一切代价都是值得的!

至于粮草辎重,我们可以从各地调配,发动百姓支援。

王大人说得轻巧,刑部尚书开口道,调配粮草辎重谈何容易。

这其中涉及到运输、储存等诸多问题,稍有不慎就会出乱子。

而且,发动百姓支援,也会影响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万一引发民怨,得不偿失。

争论愈发激烈,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朝堂上乱成一团。

novel九一。com

皇帝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他眉头紧皱,眼中满是焦虑和愤怒。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太师徐文远缓步出列,陛下老臣有一计。

他扫了眼争论不休的众臣,可命镇南王暂代雁门关主帅,同时从各地抽调精锐驰援。

至于青州,可命楚玄策的心腹将领留守,如此既能解雁门关之急,又可保青州不失。

而且,镇南王在青州经营多年,根基深厚,即便他离开,凭借心腹将领和当地军民,也足以守住青州。

此计甚妙!"

王宏远立刻附和,镇南王智勇双全,定能不负圣望!

他不仅军事才能出众,而且善于用人,定能带领将士们打败匈奴。"

不可!"

孙德昌急得直跺脚,镇南王手握重兵,若再执掌雁门关,恐怕......他的话没说完,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他担心镇南王权力过大,会威胁到皇权。

孙丞相,你这是无端猜忌!

徐文远说道,镇南王对陛下忠心不二,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兢兢业业,为大楚江山保驾护航。

如今国家危难,正是需要他的时候,我们应该相信他。"

徐太师,话虽如此,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李严说道,镇南王若掌握了太多兵权,万一他有了异心......

皇帝听着众臣的争论,心中愈发烦躁。

他看着下面吵得不可开交的大臣们,猛地一拍桌子,大声喝道:都给朕住口。

朝堂瞬间安静下来,众人都低着头,大气不敢出。

皇帝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镇南王楚玄策,朕自幼看着他长大,他的为人朕清楚。

他对大楚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如今雁门关危急,国家危难,只有他能担此重任。"

陛下!

孙德昌还想再说,却被皇帝挥手打断。

此事就这么定了。"

皇帝的声音疲惫而威严,传朕旨意,命镇南王楚玄策即刻赶赴雁门关,统领三军。

同时从幽州、并州抽调五万精兵,听候调遣。

陛下,老臣还是觉得此事太过冒险......孙德昌不甘心地说道。

皇帝眼神一凛,盯着孙德昌说道:孙德昌朕念你多年为国效力,才一直容忍你的直言。

但如今国难当头,若再有人敢质疑镇南王,动摇军心,严惩不贷!

大楚的江山,容不得你们在这里勾心斗角!

你们要记住,无论有什么矛盾和分歧,都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匈奴的铁骑已经逼近,我们没有时间再内耗下去了。

众臣纷纷跪下,齐声道:臣等遵旨!

退朝!"

皇帝说完,疲惫地挥了挥手,转身离开朝堂。

散朝后,皇帝独自坐在御书房,望着窗外的雨幕出神。

手中的密信已经被反复揉皱,上面兄长楚玄霆的字迹依然清晰。

儿臣无能,愿以死谢罪。

想到这里,皇帝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他握紧拳头,暗暗发誓:"玄霆,你一定要守住雁门关,守住大楚的江山。

而此时的青州,楚玄策已经整军待发。

当京城的旨意传来时,他望着手中的兵符,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终于等到了。

匈奴,还有那些在朝堂上嚼舌根的老匹夫,我定要让你们知道,镇南王的威名,不是靠嘴皮子吹出来的。

他转身看着身边的将领,大声说道:传?下去,全军准备,明日一早出发,驰援雁门关!

此次出征,我们定要将匈奴击退,扬我大楚军威!

将领们齐声应诺,士气高昂。

楚玄策望着远方,眼神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