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张翠娥穿回来第一天用灵泉水煮饭起,就感觉身体开始在悄悄变化——
肌肉轻松,睡眠深沉,腰不酸了,腿不疼了,就连这几年熬出来的几道细纹,现在都淡了几分。
她悄悄看了看镜子里那张脸——
原本被李家熬得像黄脸婆,现在皮肤泛著一点光泽,连眼神都更有神气了。
那一瞬,她心里有了真正的决定:
这个灵泉,不能光用来顾自己。
她要把它变成饭锅里的金子,铺子里的命根子——
下一步,她就要把新买的铺子改成粥铺,专卖灵泉粥、热包子、配腌菜。
张翠娥自信,自己的灵泉粥绝对能爆火。
目光扫过两个闺女。
李彩凤脸上褪去了之前的干瘦憔悴,皮肤泛了点红,眼神也亮了不少,原本黄干枯乱的头发,也慢慢地柔顺了些。
李桂花更明显,脸不再是蜡黄的,气色红润,走路也更有劲了。
她们最近几天跟着自己吃喝,连感冒都没打个喷嚏,不像前些日子隔三差五就得跑赤脚挨冻。
“还得多养养。”她心中暗道。
“她们这小身子骨,还太瘦。”
“得给她们吃出点肉、吃出点血色,吃出个不怕人的样子。”
这一顿饭没肉三人吃得格外安稳。
风静,屋暖,锅里还咕嘟嘟地翻著小粥泡,空气中飘着咸菜和粥香。
饭后,天已全黑。
张翠娥收拾锅碗,把火盆余灰拨好,带着两个女儿回到正屋。
屋子不大,床却够宽,旧棉被是原房主留下的,洗过晒过,还带着一股淡淡的太阳味。
三人挤在一张床上,肩并肩躺下。
李彩凤搂着张翠娥的胳膊,小声问:“娘,咱现在,是不是……真的有家啦?”
李桂花也贴了过来,像两只小猫,眼睛一眨一眨的,眼神里有光:“以后是不是再也不用回李家了?”
张翠娥望着天花板,月色透过窗纸洒下来,照在她平静的脸上。
她没说话,只从枕头下悄悄掏出小布包,抽出那本她记账专用的小账本。
上头一笔笔写得清清楚楚:
李老栓私房钱&她多年积蓄&卖房所得:共3431原
买铺子:300原
买宅子:800原
招待所、吃饭、锅碗、脸盆、地席、炉子、粮票换粮……前前后后:142原
剩余:2189原整
张翠娥抬手摸了摸女儿的头发,心里一片沉静。
次日天还没大亮,张翠娥就起了床,洗漱完毕又熬了一锅白粥,炒了点灵泉腌萝卜。
吃完饭,她拎起小包,给两个女儿留话:“娘去找工匠,把铺子修起来,你们在家别乱跑。”
一路直奔镇尾的“李木匠作坊”。
这是昨日赵月梅老板娘介绍的,说是“手艺过硬、人不刁钻”,张翠娥一早赶过来。
结果到了地方,只见门口破旧木牌挂著“李木匠作坊”,门前却坐着个染著黄头发的青年,翘著腿叼著根烟,一边削指甲一边打呵欠。
张翠娥走上前,开口:“请问李木匠在吗?”
青年眼皮也不抬:“出门进货了,今天不在。”
“你是?”
“他徒弟。他不在,现在我说了算。”
张翠娥也不废话。
novel九一。com
“我有个铺子要装修,小,不到二十平方,重砌灶台、粉墙、换窗……你们接活吗?”
黄毛叼著烟打量她,从鞋底扫到发梢,啧了一声:“铺子在哪儿?”
“镇西口,粮站后头。”
他一听,笑出了声:
“呵,那片破地方啊?早就荒了十年,回头连饭都卖不出,你装修个屁啊?”
他话一出口,连张翠娥都微微挑了下眉。
黄毛却越说越起劲。
“我告诉你,像你这种……穿得像捡破烂的,跑来指望装修起家,我一天见仨。”
“就你这条件,我报个友情价,三百开门,人工另算,材料你自己搞清楚,我们只干活,不包结果,修不好你别回来找我哭。”
张翠娥听完,不怒反笑,嗓音冷得像刀刃在瓷器上划过:
“三百开门?”
“你这是装门,还是装棺材?”
黄毛叼著烟,一歪脖子。
“你听不懂行情就别来找事儿,穷人装修,讲什么服务啊?”
“我告诉你啊,现在做生意的讲得是人脉关系、上下账面,你这样的一看就是户口刚转进镇上的人,明天被人举报都不知道找谁。”
“识相点,乖乖掏钱,我还能安排人给你抹个顺手的角。”
张翠娥站在原地,微微歪头,语气轻得像在聊天:
“你这嘴,也挺有花头的。”
“可惜嘴硬手软,砌墙不如打飞的。”
黄毛一下变了脸。
“你说谁呢——”
张翠娥转身就走,背影利落。
“记住你刚才那句话,‘我说了算’,那我现在告诉你——这活儿,你连报价的资格都没了。”
“连碰我铺子门槛的命,你都没得挣。”
她头也不回,留下一句:
“你不是嫌我穷嘛?那我现在就真穷给你看,看你到底气不气。”
黄毛气得脸涨红,冲着她背影喊。
“你等著!到时候你铺子修不起,看你还找不找我!”
张翠娥淡淡抬手,随口一句。
“我找谁都行,就是不找看人下菜碟的狗。”
张翠娥走出李木匠作坊,阳光从屋檐斜照下来,落在她补?斑驳的肩膀上。
她慢慢站定,望着地上自己淡淡的影子,轻轻掸了掸衣袖上的灰。
“人,怕就怕在,明明有一身好骨头,却被人当成破烂料。”
张翠娥走在街头,夕阳斜斜洒在身上。
她脸色冷静,步伐却透著一股不加掩饰的烦躁。
刚刚在李木匠作坊那一遭,把她这一路攒下来的好心情搅了个干净——
什么叫“看你穿补?就是穷”?坐地起价也不怕天雷轰。
回到小院门口,石榴树下飘着淡淡花香。
张翠娥刚放下包,院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穿着围裙,手里提着一篮子蒸包。
“你就是张翠娥吧?听居委会说你买下了这小院,我家就在隔壁,姓梁,叫梁水莲。”
她笑着递过包子。
“刚蒸的,给孩子们尝尝,咱们以后做邻里,得处熟点。”
novel九一。com